第三十三章节 死神的阴影(二)

2009-05-05 10:07:30 发布 | 3738字

泰国湾以东空域,一架隶属于美国海军VQ-1 特种航空侦察中队的‘EP-3E白羊座’电子情报侦察机正孤零零的飞行在浩蓝一片的天空中。

四台每台功率3661Kw的艾利逊 T56-A-15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发疯样的撕扯上腥涩的海风,没有这四台竭力工作着的引擎的作用的话,恐怕这个长达35.61m、高10.27m、翼展30.38m的金属物件早已经坠入碧波浩淼的海水之中了。

作为取代‘洛克希德EC-121 星座’电子情报侦察机的后继机种,‘EP-3E白羊座’并不是研发机种,而是在‘P-3猎户星座’反潜巡逻机基础上改进的。

最初的‘EP-3A 白羊座I’直接就使用 P-3A 进行改装,只是去掉尾部的磁异常探测针,安装了一些电子分析装置和附加的雷达天线罩,并还没有安装机腹下的圆形雷达,直到1969 年,又使用 P-3B 改装了两架 EP-3B,后来又在1975 年,在 P-3C 基础上又改装了10 架‘ EP-3E 白羊座II’,加上将原先的两架 EP-3B升级到 EP-3E 标准,这才拥有了美国海军全部的12架‘EP-3E 白羊座II’,这是12架‘撒旦的耳朵’。

所有的12 架 EP-3E 都分别被交付到部署在关岛阿加尼亚海军航空站的 VQ-1 特种航空侦察中队和西班牙洛塔航空站的VQ-2 特种航空侦察中队,用来从事电子情报监控。

不过最让‘EP-3E 白羊座II’出名的事件恐怕还是2001年的4月1日发生在南中国海上空的撞击事件,当时VQ-1 特种航空侦察中队的那架由日本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起飞而来的‘EP-3E 白羊座II’在南海上空从事信号收集的时候,和一架自海南陵水基地起飞而来的中国空军‘歼-8II长须鲸’碰撞在一起,其结果是中国战斗机坠落,飞行员失踪,而受到重创的‘EP-3E 白羊座II’则是被迫紧急降落陵水机场,由此在这个愚人节之日引发了中美之间的一场口水仗,并从此使人记得住了‘EP-3E 白羊座II’的‘臭名’。

这是这架前机身下有 1 个圆形雷达罩,机身上、下各有 1 个长方形黑色天线罩的‘EP-3E 白羊座II’正独自飞行在这片已经凝结起浓浓的硝烟味的海域上空。

对于这片海域,美国海军VQ-1特种航空侦察中队再熟悉不过了,由于主要任务便是搜集、储存和分析由雷达和无线电设备发出的信号,VQ-1特种航空侦察中队的那些 EP-3E 经常从日本、关岛起飞,沿中国的海岸线飞行,搜集中国陆、海、空军的防空雷达和通讯系统的电磁波频率、信号特征。甚至有时候会经常再顺着南海而下,至泰国湾上空再折回关岛阿加尼亚海军航空站。所有获得的中国军方的雷达、通讯情报后,美国太平洋海军便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储存,以利用在对中国军队的电子信号进行识别、干扰、破译等用途。

正是这样,就如同2001年的撞机事件后,一位国际军事观察家所说的那样“这一次的相撞事故并非是偶然发生的。只要美国海军的电子情报侦察机在中国沿海线出现一天,就有一天可能发生撞机事故。前者的挑衅行为,加上中国飞官越发大胆的拦截行为,都促使了这类事件的发生概率变得极为寻常。”

一架EP-3E的乘员往往,多达24 名,包括3 个飞行员(EP-3E 长达 12 小时的滞空时间需要两组飞行员换班),1 个领航员,3 名战术评估人员和 1 个飞行工程师。其他的便都是是电子战装备操作员,技术专家和机械师。此时的这架‘EP-3E 白羊座II’所承担的任务便是搜集交战双方的电子信号,也正是如此,机舱内的电子战军官们才显得格外忙碌。

因为和原来的 P-3C 相比,EP-3E机没有任何的反潜设备,取而代之的全是是分析雷达信号的电子设备,所以‘EP-3E 白羊座II’在飞行上无需过于小心谨慎,这架在4000米高度上的EP-3E内安装的联合技术实验室的ALQ-110 信号收集系统、ALD-8 无线电方向探测器、ALR-52 自动频率测量接收机、ALR-60 多路无线电通讯录音装置,等等一系列电子设备全都是在满负荷的运作着。

EWMC沿着狭窄的过道不断的走动着,不时走到SEVAL、EWOP们的身旁,聆听搜集到的信号。显然,空战已经开始了,整个频道里完全是一片的混乱。

“警戒,敌机进入视野,高度8000 ,会敌后,自主战斗!”……这是预警机的调度官的声音。

“自由使用全部兵装,开始攻击!”……显然预警机上的指挥官是个老手。

“选择霹雳-12”……带队长机的命令声显得杀气重重,对于这种中程先进飞弹,美国海、空军的飞官们一点也不陌生,大陆战争期间,众多的F16、F/A-18的飞官们吃够了苦头。

“干得漂亮。”……有中国飞官在欢呼,看样子他们有了战果了。‘中国猫’对阵‘MiG-29’,尽管只是听着那片激烈的嘈杂喊杀声,但‘EP-3E 白羊座II’的美国海军航空人员还是很想目睹一下这激烈的空战场面,一定很是壮观吧。

“是MiG-29,我被咬住了,求救”……显然有MiG咬住了‘中国猫’。

“天隼42,我在你的后面,我咬住他了,由我来击落!”……天呐,在那架MiG 的背后居然出现了另一架‘中国猫’。

“天隼42,你在哪里?…..这是长机指挥官的呼叫声吧。

“高度3000,正在左回旋!”……编号为‘天隼42’的飞官的应答声。

“确认完毕,尾随右后方”…… 长机指挥官在确定自己的位置。

“天隼31在哪里?……很显然,这个编队失去了编号为‘天隼31’的战机的联系。

“不知道”……这是另一个中国海军飞官的声音。

“天隼31回答我,我是天隼21”……长机指挥官依旧在呼叫

“他没回答”……第四个飞行员的声音出现了。

由于在在3000米高空的空域是第1舰载航空联队-第1战斗机大队的编号为蓝色2、蓝色3、蓝色4的三个战斗机中队,在4000米空域的空域则是第1舰载航空联队-第2战斗机大队编号为鹰爪1、2、3、4的四个战斗机中队,这七个战斗机中队组成的拥有着56架战斗攻击机的庞大打击机群编队主要是负责对东盟海军联合舰队的攻击任务,加上RMAF(马来西亚皇家空军)第19 战斗机中队的16 架MiG-29N 、2 架 MiG-29NUB战斗机是从5000米高度上来袭的,所以根据‘DY-11H海鹰之眼’的调度,处于8000米高度的编号为‘蝮蛇’的第6战斗机大队的四个战斗攻击机中队负责接替10000米高度的‘天隼’编队(第5战斗机大队的第2、3、4中队),而‘天隼’编队则利用绝对高度,从10000米高空一头扎下来,直接占据有利空域,对RMAF的18架MiG-29实施拦截。

算起来,尽管MiG-29和SU-27的气动布局非常类似,而且都源自于中央流体研究院,这种气动布局允许这两种战斗机作出眼镜蛇机动,加上座舱布局几乎也一样。但是MiG-29 在设计之初就是作为苏联空军的前线歼击机的,所以显得比SU-27差多了些。

RMAF自从在 1994 年与俄罗斯签约采购第一批 MiG-29 战机,以5 亿 6千万美元采购 8 架 MiG-29 和相关的飞行员与技术人员训练。并在1995 年开始交机后,总计配备 16 架 MiG-29N 和 2 架 MiG-29NUB,随即又在1997年签定总价 3000多万美元历时 18 个月的 MiG-29N 升级合约,将这批战机升级到 MiG-29SE/SM 的标准,使之拥有4000KG的武器挂载能力,并加装空中加油管和配备 R-77 空对空导弹和 Kh-27T 空对地导弹等武器,但显然无论是飞机质量还是RMAF的飞行员素质都无法和他们的敌人相媲美。

其实俄国人重视数量忽视质量的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加上MiG-29的设计思想本就是以短期战斗的可靠性,苏军要求这些飞机能够广泛的疏散并迅速投入使用,而不依赖某个固定的空军基地。加上MiG-29 的电子设备并不先进,作战时非常依赖地面指挥,依照苏联前线歼击机设计思想,MiG-29只 是用来配合苏联境内完善的空防网使用的。

这样一来,第19战斗机中队的16 架MiG-29N 、2 架 MiG-29NUB战斗机所处的地位就非常的尴尬了,论单机技战,MiG-29N、MiG-29NUB都不是‘歼-16H’舰载战斗攻击机的对手,论作战指挥性,且不说RMAF第19战斗机中队处于电磁压制环境中,就是‘DY-11H海鹰之眼’的信息指控调度能力就足够让马来西亚人感到难以应付了。

“这是一场单向透明的战斗。”‘EP-3E白羊座’电子情报侦察机上的EWMC叹息了声说道。

注解:关于下文中会经常出现到的‘EP-3E 白羊座II’的人员英文缩写:

EWMC电子战任务指挥官 Electronic Warfare Mission Commander

EWAC 电子战机长 Electronic Warfare Aircraft Commander

SEVAL资深电子战评估员 Senior Electronic Warfare Tactical Evaluator

EWOP 电子战操作员 Electronic Warfare Ope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