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节 陷落邦美蜀(下)

2009-03-31 06:48:27 发布 | 3337字

“上去,压上去,干掉这些人渣!”抓着送话器的萧扬气势汹汹的吼道。

一旁的岳海波倒是乐了“我说老萧,至于嘛,好歹也是团指挥员了,怎么还像以前那样杀气腾腾,恨不得自己个儿去一线冲锋陷阵。”岳海波说着用光笔在显控屏幕上点了点“2营1连的攻击正面不是很顺利,协调下,让炮火在他们的防线打一个掩护性覆盖。”

“命令炮兵连打两轮急速射,使用烧夷弹,炮击宽度面积由前哨1给予协调。”萧扬扭头看了下屏幕“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再来一次正面冲击,便可以突破了。”

“给我接前哨1,同时接通和铁拳2的通讯。”岳海波示意通信兵接驳过信号。

铁拳2正面的攻击的确不是很顺利,尤其是1连的方向上,在‘越人阵’几乎疯狂的拼死抵抗下,2营始终没有能够有效的打开自己的宽度面,而协同左锋位上的由该营3连、支援连、反坦克连增强的铁拳强击群却是几乎是秋风扫落叶的扫荡了这个方面的‘越人阵’武装的抵抗。并一度撕开了二线的防御。

以每个作战排为基准,强击群以优势的火力作为掩护,每个排以下车步兵作为接触点,而战车则是以菱形攻击阵势向前压进,前三辆战车排开一个呈三角型的作战锋队,在前方掩护步兵的推进,同时负责搜索作战,第四辆战车则是游走在后方担位置上,担任反坦克导弹、饭步兵火力的警戒,这种作战阵势可以有效的使得步兵始终处于在掩护之下,同时步兵又可以最大火力掩护装甲战车免受‘越人阵’火力的打击。

一旦出现敌方的火力阻击,掩护的步兵战车可以用机炮、车载机枪有效的杀伤敌方的步兵、火力点。而一旦发现反战车导弹小组,不但步兵可以对这些暴露出来的导弹发射组进行杀伤,还可以利用第四辆战车上的机炮、机枪进行压制。

几乎多数‘越人阵’的抵抗火力就是这样的直接被次口径杀爆榴弹和机枪火力给压制下去的。

应该说,之前萧扬对各营、连指挥员的要求都被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按照萧扬的命令是“必须肃清敌阵地的有生力量时,各营以连、排位单位,步兵乘车冲击至敌阵地,下车战斗。下车的时机和地点由各连、排指挥员根据战场情况决定,并不固定。

但如果敌方的火力猛烈,或地形限制着战车无法通过的时候,步兵立即在敌阵地前下车,无论敌方火力多么凶猛,步兵必须下车实施强行推进,就算是伤亡再大,也决不能困于战车之内,成为敌人的活靶子,这一点是萧扬在作战部署的时候,着重强调的。

因为根据之前获得的情报,‘越人阵’在邦美蜀外线所配置的防御并不是一点点的强悍,可以说,整个中南线一带的防御重点便是被‘越人阵’和法军EMF-2着重配置于此,突破邦美蜀的作战在之前的联指预想中是一场苦战、恶战。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除了以第85机动步兵师在正面予以强攻之外,近卫集团军还以第196、第82两个步兵旅搭乘直升机,在两翼位置上,予以蛙跳突击。为的就是要一鼓作气的撕裂开邦美蜀的防御。而整个战役构成的力量,并不仅仅于此,近卫集团军所属第182机械化步兵师在东线沿海,顺着1号公路的南下作战之所以会折向中翼位置上插上来的第13集团军的方向,所为的也是于此配合邦美蜀的作战。

让萧扬最初担心的并不是‘越人阵’在邦美蜀的防御构成能力,而是敌军采取的防御作战模式,他除了要求各连、排的作战模式不要过于单一之外,还特别强调了如果查明敌军龟缩在工事内,企图待步兵战车冲过去后,再向回头打击战车的侧后,或者从背后杀伤部队的时候,,各连、排则必须要在冲上敌阵地后立即下车作战,徒步展开战斗,肃清一切抵抗。

而当遇到敌方坚固防御阵地,或者遇到没有被炮火所肃清的掩体、工事的时候,并且无法压制敌方的反坦克武器,或者是遇到有鹿砦、阻绝壕等等障碍物阻挡的时候,总之就是出现无法乘车冲击的作战情况的时候,各连、排也要迅速在敌阵地前下车,徒步冲击。

因为从理论数据上来说,步兵的轻武器只能对距离300-400米上的攻击目标构成一定的威胁,而这种威胁时随着距离的拉近而逐步提升的,但是现代战争意义上的装甲战显然不是主要发生在这个距离上,300-400米的距离对于战车冲击来说,只是短短十余秒之间的距离,按照传统定义,当发展到需要步兵下车作战的阶段,决定战斗基本胜负的装甲战已经结束,而这一点也就意味着只有胜利的一方才需要步兵下车打扫战场。但是这种传统作战模式对于机动极高的数字化机动部队来说,已经明显的不再适用了。

虽然之前对铁甲铿锵、装甲冲击颇是推崇,很是厌恶机动性部队的这种速度+火力的作战模式,但萧扬也知道,这个时候讨论这些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作为一个团级指挥员,自己所要考虑的并不仅仅是战斗,而是整个战斗的发展、过程,或者说,作为一个中级指挥员,所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胜利,而是需要一个数字。一个伤亡比的数字。

所以萧扬要的是战斗的作战过程必须保证以杀伤敌人为基本点。他甚至明确规定了各营,乘车时为战斗开始线,也就是所谓的攻击发起线,车与车间隔100米,攻击正面线上可以适当缩小这个间隔。步兵下车徒步运动时,队形改为散兵线。班与班间隔20-50米,连、排长位于连、排散兵线中央稍后的位置。而作为掩护的步兵战车在散兵线后200米内跟进,装甲输送车,跟近距离要保持在散兵线后300-400米。尤其让他强调的是攻击的火力,还是火力。

“只有高速度、不间断才是机动步兵冲击的特点,以高速性+火力优势性,才能发挥出最大限度的作战性能,才能换来最高的杀伤比,才能保证你们的生命。我不求0伤亡率,但我追求的是你们中的多数人都他妈的能在战争结束的时候,活着回到祖国。”这是邦美蜀战役开始之前,萧扬的那通痞气十足的动员。

萧扬不是那种只说而不做的人,从卫国战争到对日战争,可以说,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经历使得他从来都不是那种空谈之辈。

在前哨各分队引导着炮火对‘越人阵’武装的防御阵地进行密集覆盖之后,根据萧扬的命令,253团的团直属炮兵掩护火力在各营到达冲击出发地域时,再次进行炮火支援,以全力掩护作战部队的攻击行动。而掩护的火力**则是在各位直线冲击到距离炸点不过200米,散兵线冲击到不过距离炸点400米的距离上,这个时候,支援炮火才开始向‘越人阵’武装的阵地纵深转移,实施大面积的炮火延伸掩护。

之所以由2营3连、支援连、反坦克连增强的铁拳强击群能够迅速的打开局面,是因为在这个方向上的攻击被强击群将火力的发挥表现得淋漓尽致。

徒步冲击的2营3连在支援连的那些BK1070型8×8轮式120毫米自行突击炮的引导下,以WZ0001型8×8轮式步兵战车作为掩护,全连做战步兵跟随冲击。轻重机枪、自动步枪实施行进间的密集火力射击,对‘越人阵’的有生力量和近战反战车火力进行压制。

同时连、排级反坦克火力对那些试图反扑的‘越人阵’前沿的装甲目标实施攻击。这主要是由PF-89、PF-98两类分属的反坦克火力来完成的。

虽然在中国军队中,营级反坦克火力的构成基本上是由四个组成系统构成的,但营属机动反坦克排的那些搭载有重型反坦克导弹的高机动车、连属重型反坦克组的那些红箭-8L反坦克导弹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是十分适用,因为这些重型反坦克力量几乎都是对付敌方主战坦克的利器,用其来对付对方的火力点、轻型战车太过于奢侈了。

但步兵排配属的PF-98型120毫米重型反坦克火箭系统,步兵班配属的单兵携带的PF-89型80毫米单兵反坦克火箭系统却是这种攻坚、杀伤敌方轻型装甲目标的好手。

在步兵火力的压制下,WZ0001型8×8轮式步兵战车、WZ0002型8×8轮式装甲输送车、东风铁甲等这些ACV、AFV、APC则是用车载机炮和机枪火力,利用冲击中各班的间隙和排散兵线的侧翼,向‘越人阵’的防御阵地实施猛烈的压制。

冲击中,步兵战车在最前,散兵线位于战车后200米距离之内,BK1070型8×8轮式120毫米自行突击炮在步兵战车后400米距离上跟进,突击炮、散兵线和步兵战车形成密切的协同火力。实施配合性的三重冲击、掩护力量。

当步兵遇到障碍时,机枪手的打出曳光弹指示给轮式突击炮,由BK1070型8×8轮式自行突击炮实施远距离上的火力杀伤。而步兵战车群突入到敌人阵地后,所有负隅顽抗的‘越人阵’步兵都遭到了跟进的步兵散兵线的火力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