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章. 华尔来了帮手

2019-07-09 14:33:02 发布 | 4720字

这天,是藩士们找了一家日式餐馆请郑老大和贺公子几个,大家一面喝酒一面更无所拘束,藩士们也表露出对于当今中国各方面的蔑视。

虽然没有对在座的贺公子几个有什么不礼貌,但话里话外也牵扯到一些。也是,这帮藩士都算是武士,又兼具文才,又很有见识。贺公子几个论武,何老拔稍弱;论文陈逸杰则稍逊;论见识也多有不足。郑老大心里恼火,就借着酒性,以言语相激,也想看看贺公子露两手。

“我们几个都不是读书人,可这位可是书剑相随的能人呀,你们可不能小看。”说罢指着贺公子笑。

“哦?”峰洁对贺公子道:“你是否会拳术?”

“会一点。”贺公子看郑老拔一脸坏笑,也无可奈何,也笑着随口说道。

“可一试?”

“当然可以。”也有三分酒意,便脱口答应。

“我慢慢地,你可以快。”说着就去抓他的衣袖,就在欲触未实之际,已被摔出去,跌坐在地上,没反应过来。

贺公子的酒也散了,赶紧起来搀扶,众人大感讶异。

峰洁起来后说:“这次我也快,你注意了。”话音未落,已经抓住贺公子肩头。

哪料得,手中一震,人就离地了。这次真快,也被扔出去的更远。

峰洁站了起来,拿起木剑。

大家喝彩一声,拥着二人来到院子里。峰洁已经拉开架势。

贺公子也接过日比野辉宽递过来的木剑,剑尖斜向下指,看着峰洁。峰洁突然跨步上前,举剑劈下来。

贺公子手一翻,剑向上斜迎,顿步冷哼。不知道峰洁有多大能为,贺公子不敢托大,以至全力迎击。

这一下峰洁吃亏了,全力下劈的剑身被偏开,人几乎失去重心,心说不好,而对方的剑身已经在自己的剑上猝然发力。峰洁没来得及反应,已经向一边摔出去。

藩士都有些吃惊,没想到这个洋学生和一般的清国儒生大不一样呀。双方再次落座,峰洁、日比野辉宽等人就没了刚才的气势,对中国的感觉也不似前般轻蔑。

贺公子见有些凝重,赶紧缓和:“这些都是防身健体的办法,可以利民,却无法强国。并不适合野战。我倒是赞同几位的看法,抱残守缺,无益国运。贵国也不会只靠武士和剑抵御外侮吧?”

高杉晋心里一怔,“确实,剑再好,也不可能大规模装备普通士兵……更不可能对付西洋大炮呀!”遂对贺公子一低头,“先生果然见地高远……”

“哎,别别,咱们都是朋友,这么称呼可折杀小弟了。”贺公子赶紧还礼,拉着高杉晋喝酒,双方越发热络起来。

当晚,双方尽兴而归。

第二天,已经有了消息,和华尔约上了,次日即可。

几个人赶紧准备,又把和华尔的策略顺了一下,转天赶去和华尔见面。

华尔确实回来了,也确实很恼火。17日,太平军分军十二支进攻新桥巡抚李鸿章军营盘,进至法华镇、徐家汇、九里桥等地。连连克捷之下,加上二十万左右的优势兵力,太平军已经逼至虹桥、漕河镇、法华镇、徐家汇等处,上海似乎可一举成擒。

英法联军见势不妙,迅速回撤至上海进行龟缩式防守的同时,急忙宣布“中立”,表示不再加入上海城周30英里以外与太平军之间的军事行动。

可这下,把常胜军给晾在这儿了。虽说在暗中他们仍旧向华尔常胜军提供武器弹药装备以及人力支持。但是这可差远了,华尔在他的指挥所咬牙切齿,狠狠地咒骂着这群无耻的约翰牛高卢公鸡,抢好处的时候比谁跑得都快,一遇挫折,跑得比驴都快。

这个月,“绿头勇”常安军和定胜军随清军攻占宁波,扩充至千余人,后会同湘军在浙东与太平军作战。这和刚刚损兵折将的常胜军相比,风头大盛。

失去英法军的支持,常胜军顿时成为了上海一线太平军主攻的对象,大部分一触即溃的清兵各营很难发挥主攻作用,也很难作为策应力量。面对强敌,常胜军里弥漫着悲观的气氛。和英法联络未果的李鸿章对此也被没了办法。

随着战事的推进,情况对于常胜军很不利,尤其是它的后勤补给越发显得重要,虽然各府县都会尽力筹措,但是依旧需要大量航运力量来完成枪支弹药粮饷的运输。连抓带雇的民壮挑夫,几乎跟不上作战单位的脚步,跌跌撞撞的勉强为继。外国船舶倒是有,可是现在英法宣布中立,再叫人家干点什么就不是义务的了。所以那费用也水涨船高,真是让人肉疼,再说谁能保证那些人不通长毛?长毛里可就有不少的白人“洋兄弟”呢。

为了补给不利的事,华尔乃至白奇文不知发了多少次火,运送给养的官今儿一个明儿一个,他说了一遍又一遍,谁认得清这些顶着大帽檐子的黄脸烟鬼到底哪个是哪个?

日前大败,几乎让常胜军断了香火,该死的英法又宣布中立,虽然有补给,但是很难运上来如果这补给再断了,已经几乎是孤军作战的常胜军就要万劫不复了,还在紧张训练的新兵一点风吹草动就很容易炸营。

一身中式打扮的华尔坐在他老丈人的寓所客厅里,摸着左下颚的伤疤发愁。这是发匪两年前给他留下的纪念。

仆人进来,规规矩矩地递上一张名帖,说有人求见。

华尔接过来,疑惑地看着名帖,“南洋石塘州护商水勇团?”这是一个和华尔老丈人泰记银行的老板杨启堂熟识的老朋友介绍的,还是上海道特地引荐的。老丈人也说起过,说此人可能对于他的常胜军有些帮助,当时他也没多想,就顺口答应见一面。

之前,一个华尔在英国“中国舰队”的老朋友,也把一个叫做石塘州的商团特使介绍给了华尔,说南洋一带他们很有办法,在中国沿海各口岸都有很硬的关系。

华尔看着名帖有些纳闷,这两个渠道介绍来的难道都是这个人?对于这样一个几乎没有听说过的小国,华尔并不感兴趣,只是可能关系到常胜军的未来,又碍于老丈人和朋友的面子,还是麻烦自己拨冗一见吧。

华儿叫仆人带来人进来。

来的是两位,年龄差不多,一个中式打扮,年轻的一个一身西洋装扮,脑袋后面没有辫子,应该是个自幼旅居外洋的华人,尤其年纪轻轻一口流利的伦敦腔,让华尔有点惊讶,虽然他不喜欢英国人——谁叫他们不许我们独—立,但是对于肏着伦敦腔的黄种人还不反感,反倒有点亲切感。华尔对于中国礼仪也颇为熟悉,宾主拱手相见,落座上茶。

一番客套之后,切入正题,华尔面前这个白净脸儿的中国,哦,不,南洋石塘州人,一语就道出了常胜军的后勤补给的问题。这可让华尔来了精神。灰绿色的眼睛也睁大了,瘦长的身躯往前倾着。

对方不紧不慢地说着,从中国官场的内部倾轧,到清朝和太平军的攻守,再到英法美国的态度……最后就说到了常胜军的两难境地。

常胜军一直的可靠协作者是英法军—队,因为清朝绿营练勇对于这支一手拿洋枪一手拿洋钱的二鬼子军,又依赖又嫉妒。一方面是确实能打仗,虽然里面不少的中国人吕宋人,但战斗力不比洋人差,而且对于长毛的作战方式很是适应。比绿营练勇各营强的不是一点半点,所以少了他们真是有点抓瞎。

另一方面,那一笔笔犒赏酬劳让人眼红,不说绿营的吃空饷了,就是湘军淮军也得是下了城寨才有好处的,哪像他们旱涝保收不算,每次的赏钱那真是……唉。所以打起仗来,还是让他们先上吧。后援策应也就别谈了,本来咱们也不会。那么补给呢?能少点就少点吧!反正他们也不缺。

华尔虽是半路出家的军人,但也是军人,还有个上战场不拿枪的绅士做派,对于中国和列强间各种情况,如果一无所知也不会就凭他一句话两只手,就拉起了一支几千人枪的常胜军。所以他很清楚,来人这一番话正说到了点子上。

“那么,先生有什么建议呢?”这个人和他背后的力量最好能够留住,这会对常胜军有很大的帮助的,华尔打定了主意。

“中国官场对洋人的惧怕您知道我也知道;但中国人糊弄洋人的办法太多了,您不知道,我知道。”

“对的,太对了,我完全搞不明白他们的事情。如果贺先生可以帮助我,帮助常胜军……”

……

果然,这个石塘州驻上海办事处代办所推荐的商团船队好像很有办法。这让华尔更感兴趣,如果可行,自己就可以从繁杂的后勤事务中脱身出来,专心战事。有了这样一个中国人或者说南洋华人的人的帮助,对与处理和中国政府以及当地人的关系也大有裨益,即便是离开亨利,常胜军的供应也不致出现混乱。

晚上,他老丈人对于这兰芳国也大力推荐,把个石塘州商团夸成了南洋一把抓,他在驻新加坡英国舰队的朋友的推荐也起了很大作用。

他很快决定,先让华尔洋行通过他们帮助在南洋为他的船队采购运送一批物资补给,看看这兰芳国到底有什么能耐。

就在下个月,也就是7月份,浙江巡抚左宗棠与驻宁波的法国舰队司令伯勒东、宁波海关税务司法国人日意格,招募五百余名中国士兵,军官皆为英法等国人,组成“常捷军”,归制于左宗棠的湘军,由伯勒东任统领,装备洋枪洋炮,在余姚、奉化、上虞等地对太平军作战。常胜军已经不是独一份了,自己如果不能尽快改变颓势,很可能就会被这该死的法国人抢了风头,这些讨厌的高卢公鸡。

两天后,在一家酒楼举行的签字仪式上,华尔一面想着心事,一面用流利的花体签下名字。

华尔身后,除了杨坊,还有一位中国籍副领队李恒嵩。签字仪式后,华尔、杨坊有要事先走,由李恒嵩代华尔宴请石塘州商团特使。贺公子也希望与其多聊聊,几个人就在酒楼雅间坐下。

李恒嵩,字霭堂,长洲人,清嘉庆年间,李恒嵩出生于集镇街中一户做“业成衣”的李姓人家。李恒嵩后来考取了监生。也算是当时的知识青年。

贺公子记得在《相城小志》、民国《吴县志》等志书资料记载,称他“少有大志,不拘小节”,父亲要他学裁缝,他当面对父亲说道:“男子汉当以长枪大戟建立功名,怎能操刀尺针线!”父亲被羞辱得脸红耳赤,他亦因此而失去了父亲的喜欢。

咸丰三年——1853年,青浦刘丽川率领“小刀会”起义,薛焕以知府名义率川勇1500人随江苏巡抚许乃钊前往镇压。李恒嵩离开家乡,跑到了薛焕的队伍里,参与镇压“小刀会”。他骁勇善战,竟第一个登上了青浦城门,突破“小刀会”的防守。事后,被赏以五品军功,可以说,文武兼备。

太平天国建都金陵的消息传来,李恒嵩愤然说道:“杀贼立功,此其时矣!”不久,李恒嵩便找到了江苏巡抚吉勇烈,投靠其带领军营,并受知于曾担任江苏学政的张芾。张氏见到了李恒嵩,经过一番交谈,大为惊奇,不禁称道:“君殆非一般的行伍中人,他日必为国士。”即由监生保举,署理府事。

咸丰十年,“洋枪队”在攻打松江、青浦战斗中接连失败,华尔自己还受了重伤。见西洋盲流人员战斗力明显不行,华尔于是全部遣散西洋盲流,改募中国人为士兵,由外国人为军官,并扩充队伍至千余人。李恒嵩就是在此时加入到了“洋枪队”。

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李恒嵩日益显现出天生的军事才华及指挥才能,深受器重。同治元年二月十六日——1862年3月16日,江苏巡抚薛焕为了鼓舞激励士气奏准清朝政府将“洋枪队”改为“常胜军”,以吴煦为督带,记名道杨坊、华尔为管带,李恒嵩被提拔为副领队。李恒嵩因迭获战绩,授三品参将之衔。

和几个人聊了几句,竟颇有英雄相惜之感。酒过三巡,李恒嵩慢慢打开话匣子。对于大清眼下的状况,他也是忧心忡忡,而对于贺公子描述的海外和列强的状况,深感惊异。暗自惊叹此人博文多学,也有意结交。

贺公子也早就把他作为谋取后利的人脉,交谈之后更觉得此人可用,当然不愿放过。酒后,李恒嵩特地邀请贺公子一行当晚再聚,并将他手下两员悍将张应选、王安国介绍给他们。

二人一长一幼,张应选三十岁,是李恒嵩左右手,官拜都司;王安国不过十九岁,已是千总。

贺公子见过二人,心下有些忧虑,如果历史的扭曲没有影响到他们,那么,此二人就会在明年六月在阳澄湖阵亡。时已至此,只能走着瞧了,可能的话,能得此二人,即便6*年常胜军解散,李恒嵩升任浙江衢严镇总兵,也有人帮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