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坦克与战车

2016-07-18 14:38:17 发布 | 4258字

一、坦克

美军“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一种具有高通行能力和全装甲防护,其武器可击毁战场上各种目标的履带式战斗车辆。坦克的战斗性能包括:火力威力、装甲防护力、高度的机动性以及完成远距离行军和通过各种障碍物的能力。

1915年9月,第一辆英国坦克“MKI”制成(为保密起见,当时把这辆新车叫做“水柜”——箱、罐)。1916年9月15日,第一次在索姆河交战中使用了32辆坦克。这些英国坦克有一钢质菱形箱状的铆接车体,沿车体外廓有两条履带,武器是两门57毫米火炮和四挺机枪,安装在凸出的舷台——左、右两半炮塔内,装甲可防护乘员(7—8人)免遭枪弹和炮弹小碎片的伤害。此种坦克的越野时速为1—3公里。由于没有车体悬挂系统,故其机动性欠佳,给乘员增加了困难。最早的坦克

现代坦克的主要结构部件有:装甲车体和炮塔;武器系统;动力装置;传动及操纵装置;行动部分;观察及瞄准仪器;电气设备;通信工具;灭火设备以及防原子装置等。车体及旋转炮塔用以安置乘员;配置武器、各种机件、机构和仪表并保障其免遭敌作战兵器的伤害。车体是由装甲钢板焊接而成的密闭刚性箱体。有的车体则是浇铸而成(例如美国的M60A1坦克和瑞士的P一61坦克)。装甲不仅可防护坦克乘员免遭各种反坦克兵器的杀伤,而且还可做为对核武器杀伤破坏因素的一种防护手段。车体内部空间通常分为三个部分:操纵部分——内有驾驶员座椅、发动机操纵装置、传动装置各机件以及各种检测仪表;战斗部分——设有车长、炮长和装填手座位,安装有武器、观察仪器、通信工具并备有弹药基数;动力传动部分——安装有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坦克炮塔通常是浇铸的,位于车体之上,可通过电操纵装置、液压操纵装置或电动液压操纵装置旋转360度,并辅之以手摇方向机操纵。此外,还有某种无炮塔的坦克,例如瑞典的“S”坦克。

瑞典坦克

坦克的武器系统包括:做为主要武器的坦克炮和做为辅助武器的机枪及弹药基数、瞄准仪器和观察仪器(其中包括夜间用的)以及其它装置。主要型号的坦克装有90—152毫米的滑膛炮或线膛炮,其首要作用是对付装甲目标——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和自行火炮。因此,由炮弹高初速所保证的直射距离是很重要的。然而由于初速的增大会使炮弹弹带受到破坏,故坦克武器采用了炮膛内无膛线的滑膛炮、轻型坦克(其中包括水陆两用坦克)上一般采用75—76毫米的火炮。坦克炮通常装于炮塔内。大部分坦克炮都备有喷射式抽气装置,用来在发射后排除炮膛内的火药气体。坦克炮的弹药基数内包括下列弹种: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次口径弹、碎甲弹和杀伤爆破弹等。坦克上还装有机枪,其中包括大口径高射机枪。有的坦克上还配备有反坦克导弹,为提高行进间射击的精度,坦克上装有武器稳定器(苏联的T—55、T—62;美国的M60A1;英国的“奇伏坦”和德国的“豹”式坦克上均装有稳定器)。坦克上一般采用四冲程,少数情况下亦采用二冲程内燃发动机做为动力装置,而且最普遍使用的是柴油机。传动装置由若干部件和机件组成。这些部件和机件将发动机的扭矩传给主动轮,根据行驶条件改变履带牵引力的大小,并通过改变履带速度实现转向。坦克行动部分包括履带推进器和悬挂装置,用以保障坦克沿起伏地行驶及通过天然和人工障碍物。为驾驶坦克和判定方位,还备有观察仪器。最普通的观察仪器是潜望镜。坦克使用光学瞄准具使火炮和机枪瞄准目标。为便于夜间行驶和射击,坦克上采用了夜视仪。坦克电气设备包括:发电机、起动蓄电池(组)、各种调节继电器、起动电动机(起动发电机)、检测仪表以及照明仪器和信号装置等。坦克上使用无线电电台,通常是超短波电台做为通信工具。坦克灭火设备包括半自动和自动灭火装置以及手提式灭火器。为在使用大规模杀伤武器条件下行动,坦克上备有专门的防原子系统和滤毒通风装置,以保障车体和炮塔的密闭性。一些坦克上还装有烟幕施放装置。车体的密闭和炮塔座圈的可靠密封可使坦克稍加准备便能通过深达2米的徒涉场,而装上坦克潜渡驾驶设备后便能沿水底潜渡5—6米深的水障碍。

当代的坦克朝着进一步改进其主要战斗性能的方向发展,即增强火力和坦克对各种杀伤兵器的防护能力以及提高机动性。增强火力的途径是:提高坦克炮弹的初速;研制新的更有效的弹种(包括火箭弹);采用完善的武器双向稳定器以提高射击精度;广泛采用测距机,包括量子测距仪;使用可计算出射击条件与标准射击条件偏差量的弹道计算机和传感器以及实现火炮装填过程的机械化和全部自动化,以缩短射击准备的时间。增强坦克防护力的途径是:根据战斗情况下的毁伤概率,按不同部位分配不同的装甲厚度;加大车体及炮塔前装甲厚度和倾斜角度;采用所谓间隔装甲(在一定距离上依次设置若干层装甲板)以及采用能有效防护多种杀伤兵器的不同材料来构成复合装甲或多层装甲等。提高机动性的途径是:提高坦克的单位功率;制造节油发动机以及改进传动装置、操纵装置和行动部分等。为了更好地判定方位,坦克采用各式电子计算机式航向指示器和航迹自绘仪。

1水陆两用坦克

水陆两用坦克

不用辅助设备便能通过水障碍并在水上进行射击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被称为两栖车辆的水陆两用坦克的首批样车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便在法国和美国进行了试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和日军在太平洋作战中均使用过水陆两用坦克。

2超轻型坦克

一种装有一至两挺机枪,用于侦察和通信联络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由俄国设计家A·A·波罗霍夫希科夫研制并于1915年试验的单座“越野车”是超轻型坦克的原型车。

3喷火坦克

美国二战后期改装的M4A4喷火坦克

一种装有喷火装置的战斗车辆,用来以燃烧着的喷火油料杀伤敌有生力量(包括掩体内的有生力量)和军事技术装备。喷火坦克以喷火器做为主要武器时,喷火器通常装在炮塔上以代替火炮。以喷火器为辅助武器,而以火炮和机枪为主要武器的喷火坦克广泛地得到了使用。装有喷火油料的贮存器可装在坦克内或车体外,亦可用单轴挂车携载。在1935至1936年的埃塞俄比亚战争中,意大利军队首次使用喷火坦克。在哈拉哈河战役(1939)和1939至1940年的苏芬战争中,苏联的OT—26和T—130型喷火坦克得到了成功地使用。在朝鲜和越南战争中,美军也使用了喷火坦克。战后,通过增大火焰喷射距离进一步继续改进了喷火坦克,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其喷射距离已经超过200米。

4主战坦克

主战坦克是装有大威力火炮、具有高度越野机动性和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一般全重为40吨-60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国的主战坦克的重量有快速增加的趋势。火炮口径目前多为105毫米以上,滑膛炮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许多国家设计新一代主力战车的首选,以增强对装甲的破坏力。

二、战车

战车是用于陆上战斗的车辆。自从有了步兵,就有了战车。古代战车是一种以马拉动的战斗车辆,现代战车则与坦克相伴,配合、支持坦克作战,还在陆战场上执行作战指挥、后勤支援、物资运输等多种军事任务。现代战车成了现代战场上步兵的伴侣,哪里有步兵,哪里就有战车。

1步兵战车

中国97履带式步兵战车

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用于行进和战斗的装甲车辆。步兵战车可以提高军队的机动性、火力和人员对核爆炸的杀伤要素、常规兵器的火力以及化学和细菌武器的防护能力;能够使人员在有利条件下乘车实施战斗,从而保障与坦克更加密切地协同动作。步兵战车以其机枪和火炮的火力支援下车的摩托化步兵和机械化步兵的行动。

步兵战车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上这是一种履带式(较少为轮式)装甲车辆,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通行能力,通常为水陆两用,且可空运和伞降。最大时速:履带式为65—75公里,轮式可达100公里,水上时速为6—10公里。装甲可防枪弹或弹片。战斗全重为13—28吨,车长58—68米,宽27—33米,高2—28米。车上除乘员2—3名外,还可载一个8—9人的步兵班。其成员可通过车体两侧的射击孔从行进间射击,必要时亦可迅速下车成徒步战斗队形实施战斗。步兵战车的武器有:一门2030毫米机关炮和一至两挺机枪,用以击毁敌人的轻型装甲车辆、低空飞行的飞机(直升机)、有生力量和火器。步兵战车还可装备更大口径的火炮和反坦克导弹。在使用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条件下,为了保障人员生命安全,步兵战车装有通风过滤装置;而为保障夜间的战斗行动,还安装有夜视仪。利用步兵战车底盘可研制各种用途的战斗车辆(反坦克自行火炮、司令部指挥车、修理车、抢救车、工程车等)。

2装甲输送车

美军M113装甲输送车

一种具有高度通行能力的履带式或轮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用于往战场输送摩步(机械)兵分队的人员和对其进行火力支援。必要时,可用装甲输送车的制式武器和摩托化(机械化)步兵的个人武器从行进间对敌人射击。装甲输送车还可用来实施侦察、行军警戒和巡逻。为在夜间行动,装甲输送车装有夜视仪。带有专用装置的装甲输送车可用来牵引火炮(迫击炮)、后送伤员、运送弹药和其它物资。利用装甲输送车的底盘可以制成自行火炮和自行迫击炮、自行防空武器、反坦克战斗车辆等。装甲输送车于1918年出现在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军队装备的装甲输送车有履带式的、半履带式的和轮式的,车体顶部为敞开式。现代装甲输送车的装甲车体内安装有制式武器、动力装置(发动机)、传动装置;设有战斗室(乘载室)和操纵部。

3步兵火力突击车

步兵火力突击车

火力突击车有多种称谓,包括快速突击车(FAV)、轻型打击车(LSV)、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辆(HMMWV)以及汽车武器平台(MWP)等等。步兵火力突击车是一种装载步兵武器、具有良好越野能力和快速机动能力、能够担负多种战术任务的轻型轮式车辆。通常装备在步兵营属火力分队、快速反应部队、特种部队、侦察部队、边境巡逻部队和内卫部队等。主要用于为步兵分队提供机动的火力支援和保障,为快反部队提供战役/战术机动的投送平台。

按照车体结构,火力突击车可分为桁架式轻型打击车、吉普型多用途快速攻击车和超轻型高机动轮式装甲车。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切诺斯”火力突击车率先进入科威特,杰出的作战效能令人刮目相看;而英军的“陆虎”火力突击车担负了长距离侦察和巡逻任务,并在“沙漠风暴”中潜入伊拉克境内搜集伊军飞毛腿导弹和重要军事设施情报。同时,步兵火力突击车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对伊军补给车队实施奇袭,使伊军蒙受了重大损失。仅在海湾战争中,美、英两国投入战场的火力突击车就达22000多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