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别让敏感牵着鼻子走,“钝感”的人最好命(三)

2016-07-08 18:52:05 发布 | 4368字

不快之事的记忆只有三秒

据说,鱼是世界上最快乐的生物。其中的原因很有意思,因为鱼的记忆只有三秒。于是有人就想,如果人的记忆只有三秒那该如何?

假如人的记忆只有三秒,同样可以过得更快乐。但是由于人是一种高级的社会动物,不可能只用三秒的记忆来过日子、处理事情。所以我们不妨在这个假设上加一条限定:假如人对不快之事的记忆只有三秒,人会怎么样?

这样一来,这个假设就变得非常有意思了,假如一个人对不快之事的记忆只有三秒,那就不会想起伤心事、烦心事,当然可以过得更快乐。

从生理上来讲,让一个正常的人对不快之事只记三秒的确是不可能的。但从心理上来讲,人的确可以让自己淡化不快之事,并逐渐忘记它们。这种忘记有三层含义:

第一,不受不快之事的影响。是从心理层面上的一种“忘记”,而这种忘记其实正是一种“顿感”,这种人在生活当中也并不罕见。有的人可能无法忘掉不快乐的事,但他们不去回忆、不去纠结,这不快乐的事儿就如同是积压在心底的未开封的箱子,放在那里,只要不打开就不碍事。

第二,从不快之事中总结出一些道理和感悟,从而引导自己不再犯这样的错误。有了总结,不快的事情非但不能造成坏的影响,反而还能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好处。

第三,做好现在的事儿,定好明天的打算。这种忘记其实是一种替换,是一种用正能量压制负能量的方法。

刘巧是一家公司的职工,性格十分温顺,甚至可以说她反应比较迟钝。这个28岁的大姑娘至今都还没有结婚,在公司负责采购的工作。她对工作也是十分尽心尽力,可以说是有点玩命的,为此单位领导也都很喜欢她。渐渐地,大家都觉得她是个老好人。

有一次,单位要去偏远的湘西采购一批绿色农产品作为馈赠客户的礼物。周五晚上,采购部经理找到她和几位采购部的同事,对他们说:“这批产品急着要,我们不能等周一再过去了,这周五晚上你们几个跟我一起去吧。”

这几个人当时就愣住了,包括刘巧在内。因为如果周五去的话,就等于要牺牲自己两天的休息时间,这任谁都是不乐意的。人都是这样,工作时拼命归拼命,但下班时间你不能还让我拼命啊!刘巧是个老好人,嘴上她也没说,她觉得,既然公司需要,那就去做吧,心里也没有多少不快。

那个周末,采购部一行四人开车前去湘西,在湘西一个偏远的农产品基地逗留了两天,路上十分颠簸,有两个平时不晕车的同事都吐得七荤八素的。

周日晚上12点,一行人又从湘西返回,各自疲惫的回到家中,还没等她们入睡,采购部的主管发过来一条短信,告知他们,这次工作完成得很好,但明天是周一,公司要开会,每个人都必须到场,并且还需要提前一个小时。

这几位同事都表现得十分愤怒,我们累死累活地忙了两天,本来还想着老板应该利用工作日给我们放一天假,现在倒好,不但不放假还要照常开会,还要提前,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想是这么想,但公司的制度谁也不能违抗,几个人第二天还是照常到公司来开会了,但这事儿并没有就这么过去。

会议结束之后,除了刘巧之外,去湘西的那几个同事就开始不停地发牢骚,跟身边的同事抱怨完了又去跟主管抱怨,就差借个胆去老板那儿骂人了。唯独刘巧,一个人默不作声地在那儿做事,一位要好的同事好心地走过去问她:“巧儿,累不累啊!”

刘巧笑嘻嘻地对她说:“有点累,但工作也得做不?”

同事问:“你周末花了自己两天时间忙公司的事儿,心里怎么一点都不见气呀?”

刘巧说:“哎呀,这种事儿也是没办法的,又不是老板针对我们,再去多想又何必呢?”

同事当时就乐了,觉得这小姑娘真是有觉悟。

那一天办公室除了刘巧,其他三位同事都在不停地唠叨,等到下班的时候,办公室突然得到消息,公司今天晚上聚餐。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儿,但周末去湘西的那几位同事就不高兴了。一个说:“聚什么餐,我两天都没睡好,不得好好睡觉啊!还聚餐!不去!”

另一个也附和道:“就是,一点都不考虑我们的心情,忙活了两天,郁闷死了,吃顿饭能解决吗?”

晚上聚餐照常进行,那三位采购部的同事的确没有过来,但刘巧却出现在了酒店里。这小姑娘一点事儿没有一样,还打扮了一番,跟大家在酒桌上开开心心地吃饭、聊天,完全感觉不出来心里有什么委屈。

有时候,人都应该学习刘巧的这种精神。事情过去了就让它过去,何必一直念念不忘呢?要知道,我们每说一次,其实内心又经历了一遍,带来的伤害已经加重了几倍。

忘掉不快其实就是给自己心里减压。不快的事情已经过去,再去反复咀嚼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何不忘掉呢?

如此说来,顿感的人在这一点上还真是好命。尽管事情也曾经让他们感觉到不快,但他们不敏感于不快之事,自然而然地,他们也就不会遭受“二次伤害”。这或许就是人们所说的“大智若愚”吧!这种顿感并不是内心的麻木,而是一种选择性的遗忘,对于快乐的事情,可以永远记得,因为那是美好的;但是对于不快之事,只让它们发生在那一刻就够了,这一刻,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去追逐“快乐”。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为了争取黑人权益多次入狱,出狱后他意味深长地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原来“忘不掉”的人仍然在“狱中”,这句话发人深省。原来我们不停地

“揭伤疤”的行为只不过是让自己继续困在情绪的泥淖当中,一天不忘就一天在“狱中”,一辈子不忘就一辈子在“狱中”。

所以人不妨学做一条鱼,对不快乐的事情只保留三秒的记忆,做一个快乐阳光的人,健康幸福的生活,人生苦短,要过得顺畅,微笑起来,面对美好的明天。

只感受善就能远离恶

假如你身边的一个朋友对你特别的好,凡事总替你着想,你会怎样去想这个人和他的举动呢?

一些敏感的人可能就会觉得“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除了自己亲人,世上还会有人对自己无条件的好吗?

一位30多岁的中年主管,讲述了自己曾经经历的一段故事:

仍然记得十几年前大学毕业时我刚进入职场那会,当时身上除了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几乎什么都不懂,虽然也很想问一些前辈工作上的事,但又有着新手天生“羞于启口”的毛病,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的工作能力都没有得到大的提升。

有一次,因为工作完成得不好,我被主管狠狠批评了一顿。当时我内心就瞬间冰冷了,由于工作能力的问题,我已经是不止一次受到上级的批评了。虽然我想尽快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但却苦于没有人教我。

我甚至还有了辞职的念头,既然都做不下去了,再待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正当我心情抑郁的时候,部门的副主管鲁建突然找到了我。

他先是给我加油打气,让我不要把主管的话放在心上,工作方面他也知道我的确已经尽力了。

面对他的好心开导我既感动又感到局促不安,关于工作的话我想找他倾诉,但是又总有些担心,所以我说话也变得吞吞吐吐起来。

看到我脸色如此尴尬,鲁建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他小声地问我:“是不是还有什么难言之隐,咱们都是同事,你也不用拘束了,把心里的话跟我说吧。”

鲁副主管的鼓励让我鼓足了一丝勇气,于是我小声地说道:“建哥,我想让自己的工作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又不知道怎样去提高,我也不敢问……”

他好像是一下子就听明白了我的话一样,“不敢问别人是吧。”

他这番知心的话让我甚是感动,我又点了点头。

副主管沉默了一会,突然说道:“这样吧,以后你在工作当中碰到什么不懂的问题就尽管来找我,这个你不用担心,但是我想让你先给我个承诺,不懂就要问,半年之后我要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你。”

当时我的心境可想而知,根据我所了解的那一点职场经验来看,别说是部门主管,就是与我“平辈”的同事,他们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帮我啊,我会有这么好的运气,碰到这样一个好人吗?

见我犹豫了一下,主管又笑着说:“你就只管用心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用担心。”

我轻轻地点了点头,但是仍然没有对主管的话抱多大希望。

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当时的疑虑完全是多余的。鲁副主管不但在工作当中帮到了我,而且在生活上,他还好几次伸出援手,在我手头拮据的时候,也是他慷慨地借钱给我。

后来,我一直把主管当成是自己的知心朋友,两年后,我从那家公司辞职时,建哥并没有像别人那样百般挽留,因为他知道,我心里面有更大的梦想。

时至今日,我跟鲁建依然是最好的朋友,虽然他大我十岁左右,而且我们早已经不在一个城市,但是当年他对我无条件的帮助至今感动着我。

所以,这段经历也让我确信,人心并不是都那么复杂,有不拿好处就不帮忙的人,但也有像鲁副主管这样,可以无条件帮助下属的人。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最牢固的关系,那就几乎不存在无条件帮忙的情况。当然,他们这么说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得来的,子女上学、求人办事,在这些问题上,他们都是花下了大笔的金钱,所以再想让他们相信“人心简单,世上也有真好人”这样的话,其实已经很难了。

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仅是社会大背景的驱使,跟我们普通人也有脱不了的关系。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他非常优秀,但是糟糕的就业环境让他的求职屡屡碰壁。在一次坐火车去某城市的路上,他碰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一家大型私企人力资源部的主管周望,两人恰好坐在一排的位子上,逐渐地就聊了起来。

在聊天的过程中,周望很欣赏这个年轻人的口才,于是答应他,会安排一天时间让他到自己公司来面试。

年轻人听到这样的话当然十分高兴,两人互留电话之后便分道扬镳。

周一早上,年轻人接到了这位周望的电话,让他九点半准时来公司面试。

年轻人当然很珍惜这次面试的机会,他在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而最后的面试也进行得十分顺利,公司这边已经有了录用意向。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却断送了这个年轻人大好机会。

原来,这个年轻人觉得这个HR跟他非亲非故,帮他肯定是有目的的,于是他向家人要了点钱,给那位帮他的HR买了好烟和好酒,他觉得这样也算是一种“礼尚往来”。

但他却没有想到,他的这番举动引起了这个HR的反感:我好心帮你,你却觉得我是图利,真让人寒心。

没有了这名HR的支持,这个年轻人最后毫无悬念的落选了,而两人之后再也没有联系,年轻人买的那些烟酒也都原封不动地回到了自己手上。

这个故事也让我们看到,这世上不全是无私帮助别人的好人,但也不全是帮了一点忙就要拿好处的伪君子。如果你在一个好心帮助你的人面前玩这些小把戏,那结果不也如上文的故事那样,打了自己的脸吗?

这种行为其实就是一种“自作聪明”的过度敏感,总觉得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把一个简单的人、简单的事儿想的那么复杂,别人当然会感到被冒犯,那么不愉快的事情也就会理所当然的发生了。

这便是敏感之人的罪过之一,经常按照社会经验办事,以偏概全,最后也让自己遭了殃。

其实,人性本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足够真诚、足够善良,那这世上也就没有了邪恶和狡诈生存的余地。我们应该宁愿去相信每个人,把别人想得简单些,也让自己能够活得更简单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