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2015-09-24 09:05:03 发布 | 3440字

朱元璋执行茶法,处死驸马

名言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不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先秦韩非

故事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出身贫苦的朱元璋(13281398,13681398年在位)当上皇帝后,最忧心的是蒙古骑兵频繁的骚扰,还有西北边诸少数民族国家的入侵。他采纳大臣们的建议,在边关设茶马交易市场,用出产于陕南(今陕西省汉中、安康两市)和川北的茶叶换他们的马匹。100斤茶叶可换1匹上等马。

自实行茶马交易以来,每年外销300万斤茶叶,得马3万匹。3万匹马可扩充一支3万人的骑兵队伍,壮大了明朝的国防力量,又削弱了敌国的力量;满足了少数民族饮茶的需求,又增加了茶农的收入、充盈了国库,真是一举数得!

但有一年,茶叶外销呈萎缩的势头。此时,北方蒙古人虎视眈眈,明朝要扩充骑兵队伍急需大量马匹,朱元璋为此急得睡不着觉,速派铁面无私的都御史邓文去陕西、四川、甘肃等地调查茶马交易萎缩的缘由。一查便明,原来是走私盛行,一些官吏和茶商用高价收购茶叶,然后买通关隘,或仗势闯关,直接出境,交换少数民族的金钱、药材、毛皮等物,牟取暴利。

朱元璋甚为恼怒,说道:“如此下去,何能制蕃人于死命,固我边防?”

于是,朱元璋便颁布诏命:凡走私茶叶者,或关隘把守不严放走走私茶叶者,一律凌迟处死。

不久,朱元璋派他的女婿欧阳伦出使西域。公主恋恋不舍,但皇命在身,也留他不得,于是千叮咛万嘱咐地送夫君上路。这位欧阳伦颇立过一些战功,他的官衔是都尉。他一身戎装,骑在高头大马上,儒雅而威武,作使者可显示大明朝的气派,朱元璋十分欣赏。朝中人都认为欧阳伦是皇帝的乘龙快婿。

欧阳伦一行人从京都出发,十几天后到了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他早就听人讲过,西域的人“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巴蜀茶在西域十分走俏,心想:何不利用职务之便,大捞一把!

欧阳伦一面在长安稍事休息,一面却派心腹管家周保去川北向地方官吏“购买”茶叶。驸马爷“买”茶,巴结尚且来不及,谁还敢收驸马爷的钱呢?周保没用多长时间,便为驸马爷搞到了50车巴蜀茶叶,沿栈道浩浩荡荡运往洮河茶马司官卡,并准备向兰州进发。至于刚刚颁布的茶法,大家认为:那是约束老百姓的,刑不上大夫嘛,能把皇帝的女婿咋样?

周保押运茶叶的事传到都御史邓大人的耳朵里。邓大人可不管你是不是驸马爷,他要对朝廷负责,对皇上负责。于是,带领精干随员跟踪追击,一直追到洮河茶马司官卡。邓大人不容分说,命令周保停运茶叶,并等候处置。

周保将50车茶叶被扣的事告诉驸马爷欧阳伦,欧阳伦当即带领一队军卒气势汹汹地赶往洮河关卡。欧阳伦根本不把邓大人放在眼里,满不在乎地说:“邓大人,对大明朝使臣的车辆也要盘查么?”

“要查!”邓大人的口气十分坚决,“皇上亲口告诉我,就是一只苍蝇飞过,也要看它是只公的,或是只母的。”

“那你就试试看吧!”欧阳伦威胁道。

“欧阳大人,”邓大人鼓足勇气说道,“在下只好冒犯了。”

其实,何须查呢?50车茶叶一字儿摆在官道上,押车的健卒整装待发。邓大人不客气地说:“驸马爷,您走私茶叶50车,证据确凿,下官禀明圣上,听从圣上裁处。”

欧阳伦恶狠狠地说:“邓文,你有几个脑袋?”

“下官只有一个脑袋。”邓文不紧不慢地回答说。

“误了我出使西域的大事,你该当何罪?”欧阳伦厉声道。

邓文依然不紧不慢地说:“理当斩首。”

欧阳伦有些着急了,反问道:“那你还敢挡我出关?”

邓文说:“下官挡您是死,放您也是死。前者只是砍头,后者凌迟,且祸及家人。欧阳大人,您处在我的位置该如何选择呢?”

邓御史的话说得委婉,且合情合理。欧阳伦却恶狠狠地说:“如不放行,当场打死!”

说着,欧阳伦就指挥兵丁殴打巡员,强行闯关。

邓御史见驸马爷来横的,也不含糊,便将官袍拽起,和众巡员一起堵住官道,纵使被打得遍体鳞伤,也不退后半步。双方僵持了几个时辰,巡员终究敌不过军卒,50辆装满茶叶的车子破关而出,向兰州进发。

欧阳伦犯案当天,邓大人便将这位驸马爷走私茶业之事写成折子派人日夜兼程速递京师。朱元璋看罢折子,跺脚大哭,又哭又骂:“欧阳伦,你这个混账东西!当了东床驸马,是少了你的吃还是少了你的穿?你哪根神经出了问题?堂堂驸马爷啥不可以干,偏偏要去走私茶叶?”

朱元璋正琢磨该如何处置欧阳伦,公主哭哭啼啼地来了,身后跟着皇后娘娘。不用说,母女俩是来为欧阳伦求情的。

皇后问道:“皇上,你打算咋样处置我女婿?”

朱元璋冷冷地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皇后恳切地说:“你就忍心让你爱女守寡?你可是公主的父亲、欧阳伦的丈人呀!”

朱元璋不去看她母女俩悲哀的样子,以免动摇了自己的决心,坚决地说:“朕首先是大明的天子!朕不能因私废法。你俩下去吧!”

朱元璋当即从京城禁卫军中派10余名兵丁,由一个叫张山的武官带着,日夜兼程,前去兰州逮捕驸马爷欧阳伦。

朱元璋耐着性子等了十几天,张山回京都复命,还带回一颗人头。打眼一瞧,那人头面相陌生,张山说:“皇上,我们去得迟了,欧阳伦已畏罪逃跑,不知去向。走私茶叶那事全怪管家周保,是他怂恿主子作科犯禁。因此下官斩下他的人头,回朝复命。”

朱元璋方才想起,张山是欧阳伦儿时的挚友,准是他提前通风报信,有意放走了欧阳伦。他也想就此不了了之,突然边关报警,来自北方的铁骑越过长城,侵犯大明边境。一报未了,二报已到。急召大臣庭议,皆言大明骑兵须扩充实力,急需数万宝马良驹,否则无力抗敌,大好河山就只好任敌人蹂躏。

庭议后,朱元璋满脑瓜子装的就是马!马!马!于是又想到茶马交易,想到刚颁布的茶法,于是又想到欧阳伦。

“胆大的张山,竟敢诳朕!”朱元璋大喝一声,“来人!”

张山正暗自得意,放跑了驸马爷,且将事做得天衣无缝,公主还有皇上,还不知咋样奖赏他呢!几个身形高大的健卒前来抓他,那颗得意洋洋的心一下子掉进了冰窖。面见皇上,只等着砍了吃饭的家伙。也后悔自己太胆大了,皇上是好蒙的么?只听朱元璋大喊一声:“张山——你可——”

张山正准备回答“小臣知罪”,不料皇上的话转了弯。皇上说:“张山,你可立了大功劳,奖赏黄金50斤。”

张山那颗悬着的心缓缓地落地了。站立一旁准备行刑的健卒愣住了:皇上咋一时糊涂了?不是令我等带人犯么?咋不杀头反而奖赏黄金50斤呢?

张山磕头如捣蒜,连连谢恩。皇上又压低声音说道:“张山,那事未了,我提升你当兰州知府,让你再立新功。你心中明白?”

张山揣摩皇上的意图:大概是朝中有人怀疑皇上执法不严,有意网开一面,故让他去兰州假戏真唱,以平息对皇上不利的社会舆论。张山心领神会,再次磕头谢恩。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去兰州上任。

再说欧阳伦逃亡在外,两月后潜回兰州,见城头高高挂着一颗人头,细一瞧,那不是自己的人头么?摸摸脖子,项上人头仍然好端端地长在脖子之上。他猜想,准是兰州知府玩的花样,让世人相信他欧阳伦已“立地正法”,走私茶叶的这页书也就算翻过去了!不会再提了!

一打听,原来新任兰州知府是自己的好朋友张山,为保全他的性命曾通风报信让他逃之夭夭,大概为了平息社会舆论,又来个以假乱真。

欧阳伦悄悄去见张山,张山说:“驸马爷,这是皇上的有意安排。我算准了,皇上到底舍不得杀他女婿呀!”

“张山兄,我现在该咋办呢?”欧阳伦问道。

“你化化妆,速回北京,求公主救你。然后仍回兰州,隐名埋姓,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欧阳伦采纳张山的鬼点子,扮成穷书生模样,回到京城。见了公主,免不了二人抱头痛哭一阵,然后卿卿我我一番。一个宫女认出了欧阳伦,于是此事当喜讯一般在宫中传遍,并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不出朱元璋所料:欧阳伦仗着驸马爷的身份,有恃无恐,不仅潜回宫中,还胆大包天地拉上公主前来求情。朱元璋杀气腾腾地说:“将欧阳伦拿下!”

公主跪地求情,朱元璋不为所动,一声不吭。公主哭哭啼啼地去搬母后,希望母后能说动父王法外施仁。待公主和母后来求情时,欧阳伦已人头落地,魂飞爪哇国了。

那个张山也算命大,皇上说:“功不赏,过不究,哪里来,哪里去,还是回禁卫军里当武士。”

明太祖执行茶法动了真格的,连驸马爷也因此掉了脑袋,往后谁还敢走私茶叶呢!

解读

春秋上有“法不加尊”的说法,民间也有“法律不外乎人情”之说。如果按照这两种说法的话,欧阳伦似乎真的不用遵守茶法。一则,他是驸马爷,是社会的尊者;二则,他是皇帝的女婿,和最高统治者有“人情”。但结局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法律的尊严将不复存在,严肃性与平等性更无从谈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