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2015-09-09 15:23:09 发布 | 3949字

敲打的铁球

名言

只有每天战斗的人,才能享受自由和人生。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故事

全国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人士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

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

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举动。这时两个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个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转眼间已有两个动作快的跑到台上。

老人对他们说,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一声震耳的响声,那吊球一动不动。他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就气喘吁吁。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纹丝不动。

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认定那是没用的。

这时,老人笑了笑,他掏出了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咚”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敲一下,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用小锤不停地工作着,根本不在意人们的反应。观众开始愤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像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

大概在老人进行到40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刹那间会场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个小锤揣进兜里。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解读

很多的人以为成功很难,因为成功要付出太多、成功会很痛苦,就不去想和追求。实际上,

你可以不去想成功,但你的生活并不会因此而轻松。追逐成功,你会因此而生活得更好。那些追逐成功的人,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成就,就因为他们有梦想和肯于奋斗,如果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将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沈括作图

名言

为责任而责任的事,我们是从没有干过的,干的只不过是能使人感到满意的那种责任。

——马克·吐温

故事

宋朝治平三年(1066年),年轻的沈括被任命在京城开封昭文馆里,担任图书编校工作。当时,很多校书官只是敷衍一下每天的校书数量,其他时间就去饮酒赋诗。而沈括一面认真地校读,一面开始对天文学产生兴趣。于是,他便利用昭文馆较清闲的条件,开始自学天文历法。

昭文馆是当时的国家图书馆,藏书十分丰富。在这里,沈括阅读了许多天文学方面的著作。他把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这些儒家经典中有关天文历法的资料逐条摘抄下来,又重点研究了史记中的天官书、汉书中的天文志。不到一年工夫,他根据研究的心得,便能提出一些独立的见解。

昭文馆的长官是位学问很深的长者,沈括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他十分喜欢这个年轻人的钻研精神,并且很欣赏沈括的独立见解。他向朝廷举荐沈括,沈括在天文学方面的才能因此受到皇帝的重视。

几年后,宋神宗指派他主持司天监的工作。司天监的主要业务是观测天象,推算历法,编订历书。当时监内情况,可以说是糟糕透顶,一些骨干官员缺乏真才实学,尽是些不学无术的庸碌之徒,他们甚至不懂得怎样用仪器观测天象。

新上任的沈括面临的任务很艰巨,他首先罢免掉6个只拿官俸不干实事的官员,引用一批认真读书、踏实做事的年轻人,专门为他们开设技术培训班,经过一个时期的分科培养后,分配在监内工作。

他又大胆地破格起用盲人卫朴,并让卫朴主持修订新历,这一行动引起监内外守旧派的极力反对,沈括却毫不动摇。经过整顿的司天监很快便出现一派井然有序的新气象。

沈括决心在司天监培养起一种重实践、重科学的风气。他自己身体力行。有一段时间,为了观测北极星的实际位置,他每天夜晚都要起来,一个人来到司天监,对着浑仪的窥管静静地观察。

他先对着窥管看一阵,然后就在旁边准备好的纸上画下此刻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每夜要画三张这样的图,分别记下在前半夜、半夜、后半夜三个固定的时间内北极星所在的位置。

就这样,沈括一天不差地整整坚持三个月,前后共画两百多张图。三个月后,他整理并研究了凝聚着他心血的这些图,得出结论:北极星实际上不在北极,离开北极还有一度多。司天监的官员们一边听着沈括介绍这一研究成果,一边看着他那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明显消瘦了的脸庞,心中都涌起了敬意。从此,重观测、重考察的实践精神,不畏艰苦、肯于钻研的治学态度,在司天监里蔚然成风。

沈括主持司天监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工作成绩显著。他提出了关于日月食的基本原理、月亮有盈亏等几个卓越的天文学说,主持了奉天历的编修,改制了新的观象仪,写下了一些天文学的重要文章。

沈括46岁那年,接到宋神宗的谕旨,编制一份全国地图。当时,他担任三司使,是主管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三司衙署的公务十分繁忙,要阅读和签批很多文书,有的要及时上报给皇帝批阅,有的要下发到各地执行。沈括很善于利用时间,他每天总是在处理完案头工作之后,就打开从政府图书馆里借来的图书、地图等,一边看一边随手摘记资料,为绘制地图作准备。

不久,沈括被人诬告,遭朝廷贬谪,为绘制地图而正在进行的资料准备工作被迫中断。

53岁的沈括来到贬谪地——随州,这里丘陵起伏,有茂林修竹。他选择了绿林深处的一座古刹——法元禅寺作他的住地。寺中有三两个终日打坐、念经的和尚。沈括就在这孤寂、清贫的生活中,开始着手绘制那份全国地图,他把从京城带出来的几箱摘记资料加以详细考订、研究,每日不废晨昏,一点一点地绘制。五十几岁的沈括像个刻苦的小学生,每天给自己规定了日课,不完成当日的绘制计划就不休息。

暑去冬来,三年的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沈括的草图也已完成。就在这时,朝廷又重新起用沈括,改派他到另一个地方做官。此后,沈括换了几个地方的官职,其间曾一度驻守边疆,他总是不忘将这部图稿随身携带,一面考察地理,一面修订地图,尽管时绘时辍,却一直不放弃。就这样,坚持了12年,终于完成了当时最准确的一套全国地图——天下郡守图。

全部地图包括20幅,一幅全国总图和十几幅一路一路的分路图。由于他参考了许多图书,采纳丰富的历史资料,绘制精详,内容翔实,当他呈献给朝廷时,得到皇帝的嘉许。

沈括一生担任过许多职务,对待自己承担的工作,他有一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劲头,而且是精益求精。因此,无论在什么样的职位上,他都勤谨地工作,并且卓有成效,特别是在天文历法、算学、工程技术等古代科技领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解读

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充满荆棘,坎坷不平,会有许多障碍险阻。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笃行不倦的精神,毅力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是驶往成才的渡船,是攀上成功的阶梯。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培养具有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的优良品格。

毅力能够决定我们在面对困难、失败、诱惑时的态度,看看我们是倒了下去还是屹立不动。如果你想减轻体重、如果你想重振事业、如果你想把任何事做到底,单单靠着“一时的热劲”是不成的,你一定得具备毅力方能成大事,因为那是你的动力源头,能把你推向任何想追求的目标。具备毅力、兢兢业业的人,他的行动必然前后一致,不达目标绝不罢休。

只为一个美好的梦

名言

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故事

他是一位匈牙利木材商的儿子,由于从小生得呆笨,人们都喊他“木头”。12岁时,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个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写的字被诺贝尔看上了。当时,他很想把这个梦告诉谁,只因怕人嘲笑,最后只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假若这真是你的梦,你就有出息了!我曾听说,当上帝把一个美好的梦想放在谁心中时,他是真心想帮助谁完成的。

男孩信以为真,从此他真的喜欢上了写作。

“倘若我经得起考验,上帝会来帮助我的!”他怀着这份信念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

三年过去了,上帝没有来;又三年过去了,上帝还是没有来。就在他期盼上帝前来帮助他的时候,希特勒的部队先来了,他作为犹太人,被送进了集中营。

在那里,600万人失去了生命,他活了下来。1965年,他终于写出他的第一部小说无法选择的命运;1975年,他又写出他的第二部小说退稿;接着他又写出一系列的东西。

就在他不再关心上帝是否会帮助他时,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把200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他听到后,大吃一惊,因为这正是他的名字。

当人们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作家谈谈获奖的感受时,他说:“没有什么感受!我只知,当你说‘我就喜欢做这件事,多困难我都不在乎’,这时,上帝会抽出身来帮助你。”

解读

成功需要笃行不倦,有毅力的人面对严峻的考验是能泰然处之的,而这种泰然,又非常有利于持之以恒。

在坚持的同时,还要有生活节律。提倡毅力并不是主张一味蛮干,而是毅力和节律并行,两者都不容忽视。节律过快,频率过高,要一直坚持下去,是十分困难的。生活犹如长跑,一下冲在前面,并不一定就能夺标。相反,如果保持适中的节律,就能取得好成绩。

成功者前进的每一步也许是细小的,但他一直前进着,永不停滞,积之一年、十年、几十年,那就十分惊人、十分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