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2015-09-06 15:14:38 发布 | 5906字

半个世纪的承诺

名言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

故事

那是50多年前,上海一家贸易公司的应聘现场聚集了很多人。他们都有着相当不错的学识背景和优秀的工作经历,个个举手投足都是那么自信。最后,经理把一个默不作声的年轻人叫到跟前。很多人不解,问其原因,经理说:“当别人争先恐后表现自己的时候,只有他把别人碰掉的公司铭牌拾起来摆放好。”

当然,这个年轻人最终得到了这个职位。

在以后的工作中,这个年轻人的话依旧不多,但是,凡他管理过的仓库总会井井有条,货物清单条目清楚。有人问他:“你怎么总是做得那么好呢?”年轻人始终平静温和地微笑着说:“都愿意工作起来顺手啊,我就是想让大家省点力气罢了。”

后来,这个公司经营不善,很多员工一走了之,他却坚持留了下来。主管问他为什么不走,他平静地说:“经营不好的公司也需要人干活啊。”尽管薪水少得可怜,可是他做起事情依旧中规中矩,一丝不苟。

公司终于倒闭了。临到最后,经理看着年轻人递给他的这些年的记录和往来账目,拍着他的肩膀说:“可托大事!”

后来,这个年轻人凭借自己良好的声誉开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当年的经理因为财务纠纷,身陷囹圄,临行前将所有地契、房产、股权证明都托这个年轻人代为保管。

时光荏苒,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经理已近耄耋之年。一天,有位清朗少年来拜访,少年说:“家父过世,生前必要我将此转送先生。如先生不在也定要交付先生后人。”经理打开布包,里面是当年的房产、地契、股权证明。后来得知,当年的年轻人生意一度红火,但为了保存这些东西,他不得不买回被强占的房子,最后弄得自己一贫如洗。

后来听说,当年的年轻人去世的时候,有近千人自发地来送别。这些人或者是他们的家人都曾经在他的公司里工作过,他们每个人都不曾因为经济萧条而被解雇,世道再困难也没有一家挨饿。他们每个人都记得他生前说过的话:“在下总有让大伙儿吃口饭的责任。”

解读

人世间任何其他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但他人托付给自己的事情,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承担。所以负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获得心灵的满足。

老子言“人无信不立”,也就是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人,必须要讲诚信,讲诚信其实就是要承担各种责任,小到对家庭、亲戚、朋友,大到对社会,都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在生活中,要别人对你负责的同时,你也应对别人负责。

小王的惊喜

名言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的一种爱。

——歌德

故事

小王毕业后应聘到当地一家公司工作,几天后,他发现公司的员工都住着公司的宿舍,只有他租房住。他找到经理提出想搬进公司宿舍居住的要求,经理说一时安排不下,叫他等待。但一个月之后,小王依旧没有搬进公司宿舍,于是,他开始对工作产生了抵触情绪,慢慢地失去了对工作的责任心,整天想着住宿的事情。由于失去了对工作的责任心,小王工作经常出错,经理常常责怪他。其实小王也想做好工作,可一想到全公司就自己还得出钱租房,心中就十分不快,结果工作越做越差,最后不得不离开了公司。

此后,小王回到家乡的一家企业工作,因为可以和家人团聚,所以他很珍惜这次机会。虽然要和全家人挤在一套小房子里,但小王从来不叫苦,在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在工作上进行大胆创新。因为突出的表现,他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国庆节后的一天,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笑着说:“小王,你来这里一年,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为我们企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领导对你的表现非常满意,决定分给你一套住房。”小王大为惊讶,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认真负责能够换来如此大的回报。

解读

这个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小王因为工作态度的转变,使得自身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这里促使他表现突出的关键因素,就是重新唤起的他对工作的责任感。然而,让我们感到万分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以及工作中,责任经常被忽视,人们总是片面地强调能力。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有能力的人,那种既有能力又有责任感的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心,即使他有再大的能耐,也不一定能做出好的成绩来。有了责任心,才会认真地思考,勤奋地工作,细致踏实,实事求是;才会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圆满解决问题;才能主动处理好分内与分外的相关工作,从自身出发,以敬业为重,凡事尽心尽力而为,以主人翁的身份和态度积极应对,在自己人生的发展中寻找自己的永恒。

成为总统的男孩

名言

每天务必要做一点你所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是一条宝贵的准则,它可以使你养成认真尽责而不以为苦的习惯。

——马克·吐温

故事

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12岁的小男孩,正与他的伙伴们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将足球踢到了邻近一户人家的窗户上,一块窗玻璃被击碎了。一位老人立即从屋里跑出来,大声责问是谁干的。伙伴们纷纷逃跑了,小男孩却走到老人跟前,低着头向老人认错,并请求老人宽恕。然而,老人却十分固执,小男孩委屈地哭了。最后,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钱赔偿。

回到家,闯了祸的小男孩怯生生地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父亲并没有因为他年龄还小而开恩,而是板着脸沉思着一言不发。坐在一旁的母亲为儿子说情,可父亲只是冷冷地说道:“家里虽然有钱,但是他闯的祸,应该由他自己负责。”停了一下,父亲还是掏出了钱,严肃地对小男孩说:“这15美元我暂时借给你赔人家,不过,你必须想办法还给我。”(在当时,15美元是笔不小的数目。)小男孩从父亲手中接过钱,飞快地跑出去赔给了老人。

从此,小男孩一边刻苦读书,一边用空闲时间打工挣钱还给父亲。由于他年纪小,不能干重活,就到餐馆帮别人洗盘子刷碗,有时还捡捡破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挣到了15美元,并自豪地还给了他的父亲。平生第一次,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父亲欣然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许多年以后,这个小男孩成为了美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后来,里根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那一次闯祸之后,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事实上也确如里根所说,在他担任美国总统期间,爆发了一场经济危机。面对巨大的困难,里根勇敢地负担起引领美国走出困境的责任。最终他成功了,8年后,他把一个开始复苏的美国交到了继任者的手中。

解读

人们往往对于承认错误和担负责任怀有恐惧感。因为承认错误、担负责任往往会与接受惩罚相联系。有些不负责任的人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把问题归罪于外界或者他人,总是寻找各式各样的理由和借口来为自己开脱。在别人看来,这些都是无理的借口,并不能掩盖已经出现的问题,也不会减轻要承担的责任,更不会让你把责任推掉。

只有当一个人从心底改变了自己对责任的理解,认识到责任不仅是对他人的一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并在这种负责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自己所获得的尊重和认同时,才能从承担责任中获得满足。

邮差弗雷德的故事

名言

一切的重大责任是德行与智慧。

——约翰·洛克

故事

桑布恩先生是一位职业演讲家,曾经有一位优秀的邮差弗雷德给他提供最好的服务。在全国各地举行的演讲与座谈会上,他都会拿这位邮差的故事和听众一起分享。

“我的名字是弗雷德,是这里的邮差,我顺道来看看,向您表示欢迎,介绍一下我自己,同时也希望能对您有所了解,比如您所从事的行业。”弗雷德中等身材,蓄着一撮小胡子,相貌很普通。尽管外貌没有任何出奇之处,他的真诚和热情通过自我介绍溢于言表。

桑布恩收了一辈子的邮件,还从来没见过邮差做这样的自我介绍,这使他心中顿觉一暖。当得知桑布恩是个职业演说家的时候,弗雷德希望最好能知道桑布恩先生的日程表,以便桑布恩不在家的时候可以把信件暂时代为保管。

桑布恩先生表示没必要这么麻烦,只要把信放进房前的邮箱里就好。但弗雷德提醒道:“窃贼会经常窥探住户的邮箱,如果他们发现邮箱是满的,就表明主人不在家,他们就可能为所欲为了。”

所以弗雷德建议只要邮箱的盖子还能盖,他就把信放到里面,别人不会看出桑布恩不在家。塞不进邮箱的邮件,他就把信件搁在房门和屏栅门之间,从外面看不见。如果房门和屏栅门之间也放满了,他就把剩下的信留着,等桑布恩回来。

桑布恩在多次演讲中提起弗雷德的故事后,有一个灰心丧气、一直得不到老板赏识的人写信给桑布恩。信中表示弗雷德的故事鼓励她“坚持不懈”,做她心里认为正确的事,而不计较是否能得到承认和回报。

解读

把毫不厌倦、尽职尽责的精神融入每一项工作、生活、事业中,它是你的一种精神的力量,它的本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记住这句话——毫不厌倦,对你所做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和重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去,把它当作你特殊的使命,把这种信念深深植根于你的头脑之中!

曾巩治理州事

名言

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

——梁启超

故事

一天上午,福州州府衙门前人头攒动,大家都挤在一张告示前观看。

不出半天,这张告示的内容在福州城内传开了:

州里新来了一位知州,要重新任命一批佛寺的寺主。

但是,告示上又说,这次任命采用新方法:让各寺的僧徒自己讨论推举寺主,凡是被推选出来的人的名单都记录造册,然后按照名单的排列次序,补为寺主。

告示上还专门提到:任命寺主在即,为了清除陈规陋习,肃清官风,新任知州拒绝馈赠礼物,任何人不准送礼说情。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有人赞许,说这样才有利于教化;有人将信将疑地摇着头说:无官不贪,这恐怕是官样文章。总之,城里老百姓的话题都离不开这张新告示,和这位新来的知州。

这位知州就是曾巩。

北宋时,福州一带佛寺相当多,寺庙有大有小,都由寺主掌管。佛寺的寺主在当地享有一些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特权,平素很受人尊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因此,许多苦熬了十几年、几十年的僧人都特别眼红寺主这个职位。

按惯例,寺主由地方官直接任命。每当要选寺主的时候,总有些僧人想尽办法钻营活动,贿赂送礼,巴结知州,以获取寺主的职务。有些官吏也趁此机会收受贿赂,大发横财,中饱私囊。

曾巩刚刚上任,恰巧是寺主换届的时候。于是,不断有僧人暗地里给他送礼来巴结他。曾巩是个清廉守志的官,平生最恨这种唯利是图的小人。他想要杜绝这种现象,彻底改变寺主产生的办法。因此,想出了让僧侣自己讨论推举寺主的主意,他把自己的想法与幕僚们一说,大家都认为是个好办法。

不久,各寺的寺主都按新的办法顺利地产生了。以往,新寺主上任,都要到州府衙门去做礼节性的拜见,顺便带上许多表示感谢的礼物送给州官。这次,虽然告示上写明州官不接受礼物,但有些新上任的寺主想,所谓拒绝馈赠,是不受贿,现在寺主已经选定,我们按惯例,送点本寺土产,表示一点心意,该不算行贿吧?于是,还是让小沙弥挑着本寺的土货,跟随在后面,来拜见知州。

拜访州官的那一天,寺主接二连三地来到州衙,各寺送来的礼物,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满了整个院子。

曾巩在堂上让各位寺主就坐,看着堂下这些堆积如山的礼物,眉头紧锁,一言不发,心里却火冒三丈。

寺主们一看四周的衙役无人承接礼物,知州的脸色也不好,便争相向曾巩说明用意,解释缘由。你一言,我一语,就怕知州大人一气之下,免了他们寺主的职位。

曾巩耐心地听着寺主的陈述,心里明白了几分:新寺主上任就送礼,是遵守老规矩,怕的是得罪州官,发火也无济于事。他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不要再解释了。

曾巩站起身来,诚恳地说:“我是朝廷任命的一州之长,也是一州百姓的父母官,说话是算数的。大家送礼来是出于好意,我接受了,但这些礼物请各自拿回去。如果不拿回去,岂不是让我自食其言吗!”

一席话,说得大家心悦诚服。各寺挑来的礼物,都原封不动地挑了回去。

这件事很快就在福州传开了,百姓们交口称赞曾巩的清廉作风。曾巩的作风,对他周围的官员影响很大。大小官吏都效法他秉公办事,不受贿赂不收礼,一些有劣迹的官吏也收敛起来。

曾巩曾出任过许多州郡的长官。他不仅恪尽职责,廉洁守志,而且从政有方。他每天都按时到州衙办事,及时处理公文案牍,从不积压;审理刑狱,秉公执法。他对自己要求严格,毫不懈怠,身边的属官自然也就认真办事,不敢马虎。

他还为州府官员们订立了工作制度,按照每个人的专长和才能具体分工,明确各人的责任,每过一段时间就督促检查,称职的奖赏,失职的处罚。这样一来,州府的行政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下属的各县衙门知道这种情况后,也纷纷仿效起来。因此,曾巩的政声很好。

曾巩主张为政宽简。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总要先做一番体察民情、了解下层的工作,确定工作方针和急需解决的最重要的事项。要解决的大事明确之后,他就集中精力,一件一件去操办,直到办妥为止。至于州府衙门中的其他琐碎事情,他是能省的就省,能简的便简,从来都不在上面花费多大工夫。

为此,有的人曾问他:“我们常见你早晚办公并不费什么时间,好像无所用心一样,怎么你竟能很快就把一个州治理好呢?”

曾巩回答说:“终日忙于事务,既疲劳又不出成效;而集中精力去做好几件实在的事情,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我采取的是后一种办法。”

就拿他减省公文表报的事来说吧。当时,州县官吏常因公文表报的繁多而苦恼;老百姓常因官吏的追呼催迫而怨恨。曾巩作州官时,针对这种弊病,实行了一套别开生面的管理办法。

那时,州府中常有任务下达到县里。每逢下达任务之前,曾巩先召集属官们仔细商议一番,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和各县的具体情况,明确规定期限,而后布置下去,让下属完成。不到期限,他决不下文件督促。但是,如果到期限还不汇报完成任务的,他就要给以适当的处分了。有时,规定的期限与下达的任务不相当,到期难以完成,他便认真听取县官们的申述,另外规定合适的期限。

起初,县里的官吏们不怎么听他这一套,依旧按老黄历办事,有了任务,刚开始推诿、拖拉,到后来拼命地逼迫老百姓。对此,曾巩采取了一定的制裁办法,他小则处罚具体办事人员,大则追究县官,说到做到,铁面无私,十分严格。从此,下面的人再也不敢怠慢、拖拉,有事都提前筹办了。这样一来,不仅省去了繁多的公文表报,而且对老百姓的骚扰也少得多了。

曾巩做官,恪守“官箴”,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善于管理,所以有很好的政声。

解读

“在其位,谋其职”,就是说无论做什么,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自己的职责所在!然而如何才算做好了本职工作?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即尽力、尽心、尽责。曾巩为官期间做到了,他恪尽职守,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尽力地去做好本职工作,尽责地没有任何借口,没有任何抱怨去工作。对待工作,努力不如尽力,用心不如尽心,负责不如尽责。卓越的人在成才之路上都必须尽力、尽心、尽责,三者相辅相成,才是尽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