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2015-09-12 11:51:39 发布 | 3596字

维萨留斯“偷尸”

名言

科学的目的不在于为无穷的智慧打开大门,而是在无穷的谬误前面划一条界线。

——布莱希特

故事

科学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有人为此做出努力,付出代价,解剖学亦不例外。16世纪比利时著名的解剖学家维萨留斯就为了做解剖而干起了“偷尸的勾当”。

事情还要追溯到1536年,当时年仅18岁的维萨留斯在比利时的卢万城读书,学的是解剖学。这个医学院的解剖课倒是蛮有意思,名义是解剖但任课教师从没亲自解剖过一具尸体。那也得想办法对付过去,于是就以背诵盖伦的论断代替动手操作。这位盖伦又是怎么做的呢?他也碍于教会的禁令而不敢解剖人体,以猪、狗、牛、羊等代替,而这些动物的身体构造肯定是跟人有显著差别的。认真的维萨留斯觉得这既荒唐又可笑,简直是对科学事业的亵渎。久而久之,他萌发了偷尸做解剖的想法。

当时,卢万城有一处刑场,全国各地的死刑犯都集中到这里被处决。由于中世纪黑暗的教会统治,人们的反抗此起彼伏。为了加强镇压,教会和行政当局每天都要处死一批犯人。而且当时采用的是绞刑,因此尸体较为完整,便于解剖观察人体的各部分脏器。只是布告上写得明明白白:盗尸者,就地处决!如果偷尸被抓住,自己也就会同那些死尸一样挂在绞架上随风飘摆。可是,已被科学摄去灵魂的维萨留斯也顾不上许多。经过一番周密部署,他终于大着胆子在守尸卫兵的眼皮底下偷走几具尸体,其中有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等各种类型的尸体。他把这些宝贵的尸体停放在自己院子的地下室里,那里十分隐蔽,做解剖时不易被人发现。日久天长,这里停放的尸体越来越多,成了一座小的停尸库。这大概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座医用解剖尸库。

有了这些真实的尸体作为实验对象,维萨留斯再也不用拿动物当人体了。他一有时间便关上门溜进地下室去解剖那些尸体,并作详细的记录,有时他还绘图描述人体的骨骼和肌肉的分布状况。

功夫不负有心人。维萨留斯经过不懈努力,逐渐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解剖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加工整理,1543年维萨留斯写成人体结构一书。书中不仅对人体的骨骼、肌肉和内脏作了详细的描述,还指出了盖伦人体解剖理论的几处错误,他甚至把盖伦的文献当众抛向空中,并说它是一堆废纸。他曾指着一个解剖标本,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真正的知识在这里!”有人说维萨留斯太刻薄,殊不知这正是科学进步所需要的精神。

解读

维萨留斯冒着生命危险,偷尸做实验,获得了真知,为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当局也逐步认可了维萨留斯的做法,于1539年批准了他用死刑犯的尸体做解剖实验。从此以后,维萨留斯在这一领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维萨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医学的发展,为人类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更积极地投入到创造社会财富中去。

比萨斜塔上的实验

名言

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萧伯纳

故事

实践出真知,谁要是违背了这条真理,谁就注定要在科学面前栽上一个大跟头,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都不能例外。

原来,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曾作出这样一个著名论断:两个铁球,如果其中一个是另一个重量的1倍。然后两个铁球在同一高度同时落下,那么重的铁球落地速度必然是轻的铁球的1倍,这话并不难理解:重的物体当然比轻的物体先着地,这还用问吗?而且这话是大师说的,人们对此深信不疑。而一个十七八岁的毛头小伙子偏不信这一套,招来人们一阵又一阵的冷嘲热讽。

这个毛头小伙子就是18岁的伽利略。他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不对的,但当时没有人相信他,159年的一天,伽利略当众宣布自己要检验一下圣哲的话是否正确。这天天气格外晴朗,好像老天也要见证一下这个历史时刻,地点就选在著名的比萨斜塔。消息传出,人们奔走相告。时过不久,比萨斜塔周围便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就像当天的某种大赛事要开场一样。人们要亲眼看看大师的话到底对不对。

伽利略带着他的助手,信心十足地步入斜塔,然后快步走上塔的最高层。他环视四周,人们的面孔有的充满惊奇,有的则略带嘲讽,还有的漠然以待。伽利略不慌不忙将器具一一取出。这些器具包括一个沙漏(用于计时),一个铁盒,底部可以自动打开,还有两个分别重为1磅和10磅的铁球。伽利略的助手将这两个铁球装入盒子,然后将盒子水平端起,探身到拦杆的外侧。最后由伽利略在众目睽睽之下按动按钮,盒子的底部自动打开,两个铁球同时从盒中脱落,自由落向地面。这时成千上万的人全都屏住呼吸,目光随着铁球向下移动,在铁球从铁盒落到地面的短暂间隔中,人群异常安静,地上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到。只听“咚”的一声,两个铁球同时砸到了地面上,时间不差分毫。平静的人群立即沸腾了,有的人对着塔上的伽利略欢呼,有的人惊得合不拢嘴,那副神情分明在说:“我的上帝,亚里士多德大师也有错的时候!”伽利略则浑身轻松,心满意足地微笑着。

自由落体实验在人们的一片沸腾声中结束了,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运动法则”不攻自破。可敬的伽利略并没有为这点小小成绩(在他看来,这仅仅是一点小小的成绩)而飘飘然,从塔上下来后,他就投入到新的科学研究中。

凭着这种追求真理、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伽利略又接连作出一系列的重大发现。他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从而发明了钟表;他在李希普发明望远镜的基础上发明了放大2倍率的天文望远镜。他著有论运动、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关于太阳黑子的通信和关于力学和位置运动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和数学证明等科学专著。伽利略为科学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被称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

解读

伽利略敢于置疑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成果,为此还在众人面前亲自做科学实验,最终证明他是对的,作为科学泰斗的亚里士多德是错的。

伽利略又为人类科学史纠正了一个错误,同时也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道路上添了一块厚实的基石。

让人类告别黑暗

名言

我不能说我不珍视这些荣誉,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不过我却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法拉第

故事

提起法拉第,不得不提起电磁感应,法拉第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磁感应发电机,开拓了人类电气新时代。1791年9月28日,法拉第出生于英国伦敦近郊的一个小村子里,法拉第的父亲是个铁匠,从小他是听着叮当的锤声长大的。到了上学的年龄,因为贫穷,法拉第没能进入学校,相反,他按照父亲的意愿成了一个手工艺工人,就这样,从小法拉第就不知道校园是什么滋味。

13岁时,法拉第在一家书店的装订厂成为一名学徒。走进了书的海洋,小法拉第猛然间发现自己的世界大了,他从没想到世上竟有这么多奇妙的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法拉第欣喜若狂,他将全部热情投入到了读书中,尤其是在大英百科全书读到了有关的电学知识后,小法拉第更是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他用自己仅有的一点钱购买来简单的实验仪器,决定为科学奋斗终生。法拉第读了许多书,从初级到高级,他读哲学书也读科学书,即使那些根本读不懂的书,法拉第也不厌其烦地把它读下去。他最喜欢的是一本有关化学实验的书,尽管要想读懂此书是如此不易。法拉第依照书上的介绍一个挨一个地做实验,那些日子简直是他最快乐的日子。

1810年的一天,法拉第路过一个店铺,店铺的窗户上贴了一个告示:每晚6时将有关于自然哲学方面的演讲,每次的听课费是一先令。钱不能算多,但对法拉第来说,他还是被难住了,是哥哥发现了法拉第的困难,他拿出钱来,支持弟弟去听讲。从此,法拉第多次到那里去听讲,每一次听讲他都仔细做了笔记,甚至为画好图,他还专门向一位美术家学了画画。

1812年,21岁的法拉第有幸听到了著名化学家戴维的4次演讲,他陶醉了。思索再三,法拉第给戴维写了一封信表示了他渴望做科学研究的愿望,并随信附上了他精心整理的听课笔记。戴维被法拉第打动了,他推荐法拉第到皇家科学院实验室做他的助手。

戴维为法拉第创造了机会,但是法拉第之所以能成功,最主要还是靠他的勤奋。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地工作着,从未停止过他的研究。他失败过,甚至失败得很惨,但他从不服输,跌倒了,再爬起来,一次比一次更用心,一次比一次更勤奋。

法拉第把自己的全部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性格坚韧,勇于探索,勤奋使他获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他却从未因此而骄傲过。1851年,英国皇家学会一致推选他为会长,英王还授予他爵位,他都坚决地推辞了。他退休以后一直和妻子一起过着平民的生活,最后安静地死在他的书房中。按照他的遗嘱,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海洛特平民公墓。但是人们还是永久地记住了他,为了表彰他对科学的贡献,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了电容的单位。

解读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像法拉第那样的科学家,他把许多造福于人类的成就,作为赠与后辈的遗产,而自己并不觉满足。但我敢肯定地说,凡是知道他的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道德上的完人。种种美德使这位高尚、伟大的物理学家的人格具有一种罕见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