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2015-09-07 11:40:30 发布 | 4239字

“正人”何乔新

名言

从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

——唐·陈子昂

故事

明孝宗弘治(14881505年)年间,朝廷中有一位“学行、政事莫不优,忠勤刚介,老而弥笃”的名臣,他就是号称“正人”的何乔新。

何乔新(14271502年),字廷秀,江西广昌(今江西广昌)人,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他为人落落寡合,“气节友彭韶,学问友丘溶而已”。与王恕、彭韶合称“三大老”,以刚正驰誉天下,同时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在他的等身著述中,有一部长达十六卷本的唐律群玉,显示出其精深的法学造诣。

明英宗天顺(14571464年)中期,何乔新出任刑部广东司郎中。锦衣卫卒犯法,何乔新捕治不少。锦衣卫都指挥使袁彬曾经嘱托何乔新对他的部下网开一面,但鲠直的何乔新执意不从。袁彬大怒,暗中派人捃摭何乔新的过失,想一举置之于死地。但大大出乎袁彬意料的是,虽经多方侦缉,却一点也没搜索到何乔新有什么过失。此事传开后,何乔新从此名声大起。

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何乔新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进左副都御史。他弹劾佥事尚敬、刘延故意迟延决断狱词,进而请求皇帝敕令天下各省布政司帮按察使两司,凡是不及时决断词讼,拖延半年以上者,五律奏报朝廷治罪。宪宗认为何乔新的建议很好,“即以乔新所奏,通行天下”,并召拜何乔新为刑部左侍郎。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安宁宣抚使杨友密告他嫡亲弟弟播州宣尉使杨爱企图谋叛作乱。何乔新觉得案情严重,亲自前往调查。原来四川土司播州宣尉使杨辉溺爱庶子杨友,想让他承袭自己的爵位,但遭到安抚使宋韬的反对。宋韬主张应按杨氏立嗣以嫡的家法立嫡子杨爱,杨辉不得已而立杨爱为自己的继承人后,仍不死心,谋求割地授友。前任巡抚张瓒受杨辉贿赂,以天坝午之地设安宁宣抚使,默许杨友冒任安宁宣抚使。杨辉死后,杨友与张渊及其弟深暗中策划刺杀杨爱夺取爵位,但未能如愿,因此杨友向朝廷诬奏杨爱“居处器用僭拟朝廷,又通唐府,密书往来,私习兵法、天文,谋不轨”。经过仔细勘查,何乔新澄清事实,确认杨友所奏“事皆诬”。最后,帝禽斩张渊、张深,杨友被夺官安置他府,播州获得安宁。

孝宗嗣位,辅佐朝政的万安、刘吉等忌惮何乔新的刚正,外放他为南京刑部尚书。朝野闻讯,舆论大哗,甚至一些宦官也为他鸣不平。一天,宦官怀恩因事诣内阁,就质问万安道:“新君践祚,当用正人,胡为出何公?”心怀鬼胎的万安等只能尴尬地沉默,不敢争辩。不久,刑部尚书杜铭被罢职,众目瞩望何乔新出任此职,但刘吉代替万安出任首辅,“终忌之,久不补”。直到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在王恕的极力推荐下,何乔新才得以出任刑部尚书。

几经波折方任刑部尚书的何乔新不负众望。明制,中央对地方发送公文,都用勘合,编立字号,内外比对,以资凭信。尤其是提取犯人,都必须携带精微批文。这种精微批文由刑科给事中向内府司礼监领取,上面带有原编字号。提人时,所在地方官司必验精微批文,与符号相合,然后发遣。而提取人犯者必须照批文所定期限办完事,将原批送转内府缴销,制度十分慎密。但在何乔新上任时,这种制度已被破坏殆尽,提人时只凭没有勘合手续的驾帖,因此何乔新一上任就向孝宗奏请说:“旧制提人,所在官司必验精微批文,与符号相合,然后发遣。此祖宗杜渐防微深意也。近者中外提人,止凭驾帖,既不用符,真伪莫辨,奸人矫命,何以拒之?请给批文如故。”孝宗因为此是祖宗旧例,当即批准了这个提议。

首辅刘吉是倾险小人,仇视那些正人君子,尤其忌恨直斥他奸贪、要求黜贬他的御史汤鼐。因此,他唆使翻史魏璋日夜侦伺汤鼐之短,并向魏璋许诺一旦除掉汤鼐,就提拔他担任佥院事。魏璋利用中书舍人吉人举荐贤能御史赈济四川的机会,伪署御史陈景隆等名,诬奏吉人私立朋党,并攻击汤鼐、刘槩等自相标榜,诋毁时政。在刘吉的幕后操纵下,一大批正直官吏都被牵连入狱,企图致之死地。但何乔新坚持秉公处置,外议亦议论纷纷,迫使刘吉不得不作出让步,“乃坐槩妖言律当斩,鼐受贿,戍肃州,吉人欺罔,削籍。”随后何乔新又借热审之机,再次提出“槩本不应妖言律。且槩五岁而孤,无兄弟。母孙氏守节三十年,曾被旌,老病且贫。槩死,母必不全,祈圣恩矜恤”。使得刘槩得免死刑,被发配到海州。刘吉的阴谋破产后,十分衔恨何乔新,几次三番地寻衅贬黜他,削夺他的俸禄。但何乔新一如既往,毫不妥协,使得刘吉也无可奈何,只有借机排斥而已。弘治二年(1489年)夏天,京城地区发生了大水灾,何乔新敦请朝廷赈恤灾民,并虑及刑狱失平,将律文中应该修改的数事分条奏上,但都被刘吉扣压下来,不能实施。

弘治四年八月,大理丞缺人,有个叫邹鲁的御史觊觎此职,但何乔新已经举荐刑部郎中魏绅了,因此邹鲁十分衔恨何乔新。正好此时何乔新的外家与乡人讼诉,邹鲁借机诬劾何乔新受贿曲庇己亲。屡次寻找机会以拔去何乔新这颗眼中钉的刘吉借机大肆渲染,取圣旨将何乔新的外家下诏狱,迫使何乔新主动上疏乞求免职。不久经诏狱彻底追查,弄清了所谓何乔新受贿曲庇己亲之事纯属子虚乌有,邹鲁被停俸,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极不公平的却是勒令何乔新致仕。虽然何乔新“一词不辩,恬然退归,杜门读收,人事寡接,士大夫莫不高其行”。朝野上下一致呼吁朝廷再加起用,但由于刘吉从中作梗,始终未能如愿,十二年后何乔新卒于家中。

常言称“正邪不两立”,的确是至理名言!

解读

何乔新出任福建按察副使,深入民间,考察民情。得知兴化县农民于洪武初年租官牛,百年后仍交牛租谷;福安、宁德银矿久绝,仍课税,均上奏朝廷以减免。寿宁银矿盗采者千余人,募兵擒其魁首,其举措深得民心,后迁河南按察使、湖广右布政使,皆有政绩。

勇惩皇亲的何并

名言

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

——北宋·苏洵

故事

在政局动荡、吏治败坏的西汉末年,有一位与号称“百世吏师”的尹翁归并驾齐驱的地方官,他就是以刚直守法著称的何并。

何并,字子廉,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曾为郡吏。汉成帝绥和元年,为大司空何武掾属,极得何武赏识,被举荐为长陵(今咸阳东北)县令。

汉宣帝王皇后的本家凭借皇后的荫庇,满门珥金拖紫,高位厚禄,贵戚无比,而其中风头最劲的就是王皇后最为钟爱的王林卿。汉代养客之风极盛,官居侍中的王林卿不仅豢养大批门客,而且喜好结纳那些逞强斗狠的不法之徒,声势倾动京城。虽然王林卿后因犯法被免官,但投靠他门下的宾客反而愈来愈多。

一次,王林卿来到长陵上坟,借机在此大宴宾朋,留连忘返。身为一县之长的何并深悉他的秉性,唯恐其犯法,亲自拜访王林卿,并劝告说:“这片守坟护冢的房舍孤零零地处在荒郊野外,十分不安全。君应按时返回京城以防不测。”王林卿表面上满口应承,实际上却不以为意,根本没有动身返城的打算。在何并任此职前,王林卿也曾来此地上坟,曾派人在守坟的屋舍内杀掉了一名与他的侍婢通奸的外来人,并就地埋下尸体。他自以为此事做得十分隐蔽,但何并一到任就已掌握得清清楚楚了。何并觉得事情不是在自己的任期内发生的,并且知道王林卿刚因犯法被免官,就没有揭发此事,这次也只想将他驱赶出境而已。何并早就料到王林卿不会将他这样的小小县令放在眼里,仅仅以礼拜谒奉劝是无济于事的。但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这步棋还不得不走。因此,何并在拜访后,立即派县衙吏带着自己的拜贴传送王林卿出境。

平时就骄横倨傲、颐指气使惯了的王林卿在众目睽睽下接到驱逐令,十分羞忿。在率众离境时,他指派骑奴返回县衙门,将门前立木上悬挂的发号施令的建鼓用刀乱砍一气,以泄其忿。早有所备的何并亲率县中衙兵追赶王林卿一行,王林卿被逼得困窘已极,只好让家奴改扮成自己来迷惑对方,他借机从小路溜掉了。傍晚时分,何并终于追上了王林卿的家奴一行,将他们全部扣押起来。那位伪扮王林卿的家奴不断申辩自己不是王林卿,何并心知王林卿已跑掉了,于是说“王君窘迫得自称为奴,想借此逃脱死罪吗?”他喝叱从吏将其斩首持回县衙,将他们砍剥的建鼓置于都亭之下,在旁贴张布告写道:“前任侍中王林卿因杀人埋冢舍,指使家奴砍剥县衙建鼓,被枭首示众。”吏民见此都惊骇不已,议论纷纷。

因王林卿改名换姓,潜逃在外,众人误以为他确实被处死了。成帝太后因王皇后特别钟爱王林卿,所以听说到这个传闻后十分感伤,告诉哀帝。哀帝询问到事情真相后,十分赞赏何并的所作所为,提拔他出任陇西太守。后来,为了改变颍川郡太守懦弱、不尚刑法而导致郡中混乱不堪的局面,朝廷特意调派何并出任该郡太守。

颍川人钟元正在朝中任尚书令,兼领廷尉之职,握有实权。他的弟弟钟威担任颍川掾,虽然贪污受贿高达千金,却凭借胞兄的权势一直逍遥法外。这次委任何并出任颍川郡守,钟元就心知不妙,借何并到廷尉府辞行之机,郑重地免冠请罪,请求他在处理其弟赃罪时能减免他死罪,并冠冕堂皇地宣称自己十分希望弟弟能早日认罪伏法,以解除自己的隐忧。钟元如此做作,是因为他十分清楚,以势威压或简单求情对于刚直不阿的何并是无济于事的。因此,他采用迂回的手法,以让弟弟伏法这种高姿态为诱饵,诱使何并亲口允诺放他弟弟一条生路,这可真称得上求情有道啊!机敏的何并没有做出任何承诺,而只是淡淡地说:“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于太守。”坚持依法办案的决心尽在此简短的回答中了。钟元听后,心中十分忧惧,急忙遣人骑快马赶到颍川通知钟威尽快到京城避难。颍川当地那些平素鱼肉乡里、作奸剽攻、睚眦杀人的不法之徒,如赵季、李款等,听说何并要任本郡太守,都逃亡在外。

何并到任后,立即招募了近十位勇猛之士或通晓法律者,让他们分工负责,派遣通晓文法的文吏整理钟威、赵季、李款等三人的狱讼材料;另派武吏去追捕三人,并且发布命令说:“此三人并不是辜负了太守,而是辜负了王朝法令,不得不惩治。”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赶入函谷关,勿令秽汗民间,如果拒不入关,就逮捕入狱;赵、李二人桀虐暴恶,虽然逃亡在外,也必须缉拿归案、斩首示众。但钟威倚恃其兄长的权势,根本不把何并的命令放在心上,公然在洛阳停居落脚,没有入函谷关,最后被奉命驱逐他的武吏当场格杀;武吏又将在别的郡界搜捕到的赵季、李款斩首,提头回郡。何并将三人的首级及据以定罪的全部案卷都悬挂在闹市区,让众人公开阅览,自此郡中风气大变,号称大治。数年后,何并病死在颍川太守任上。

解读

何并清廉,妻子儿女不到官舍。数年后,何并死。病重时,召来丞掾写下遗令,说:“告诉儿子何恢,我活着素餐日久,死了虽当得安葬布帛,不要接受。葬于小椁,只容下棺而已。”何恢按父言办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