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常对下属说:“你的工作很重要。”

2015-03-02 14:04:44 发布 | 13930字

144常对下属说:“你的工作很重要。”

人类本性最深的企图之一就是期望被人夸奖和肯定。如果你想让下属感到自己很重要,不妨常对下属说:“你的工作很重要。”因为把一份重要的工作赋予下属,同样能带给下属重要感。因此,千万不要辜负下属渴望被肯定、被欣赏的心理。

某宾馆有一位前台小姐,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负责,深受顾客的好评。但是有一天,她却突然递交了辞职报告。这让宾馆的老板十分不解。因为这家宾馆的工资待遇在当地算是比较高的,而且她工作一直很努力,为什么突然不想干了呢?

老板找到那位前台员工,问她为什么要辞职,她说:“太没有意思了,我感觉干得好干得坏是一个样。虽然工资待遇不错,但是我总觉得这份工作有些卑微,我希望做更重要的工作,以体现我的价值。”

也许,很多企业留不住员工,就是因为员工觉得工作卑微。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充当重要的角色,作为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员工渴望获得重视的心理。怎样才能让员工感到自己重要呢?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向员工阐述其工作的重要性。

管理者既可以告诉员工:“你的工作是公司运行的重要一环,缺少了这一环,公司就会瘫痪。”也可以告诉员工:“你的工作是为社会服务的,公司生产的产品被顾客购买到家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你的价值所在。”

曾有人问一位微软员工:“你为什么留在微软?”得到的回答是:“因为在微软工作我收获了成就感,我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我有这样的工作很满足。”微软的员工之所以感到有价值,是因为他们的管理者通过各种手段,使员工有机会在每一个重要的岗位上发挥了聪明才智。

经常对下属说:“你的工作很重要。”可以促使他们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也可以提醒他们做好本职工作。这样,无论员工从事多单纯、琐碎的工作,他们都会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衷心致力于这样的工作岗位。

145与员工分享胜利果实

在工作中,当某个项目取得成功时,获得最大褒奖的往往都是管理者。尽管我们建议管理者要推功揽过,但属于管理者的头功是跑不掉的。那么,当管理者获得荣誉和奖励之后,该怎样对待这个胜利果实呢?是一人独享,还是和下属们一同分享?

陈先生是某公司的总经理,由于近日在与德国商人的谈判中大杀对方的威风,压低了对方所要的价格,为公司节省了几十万元,也让公司扬眉吐气,士气大涨。

获得生意上的胜利之后,陈先生没有忘记和自己一起奋战多个昼夜、共同商讨谈判方案的员工们,他慷慨解囊,请诸员工周末随他一起去狂欢。他请大家吃了一顿饭,然后和大家KTV,大家玩得都非常尽兴。虽然花了几千元,但他却得到了员工的爱戴,赢得了员工的一片忠心,今后大家跟着他干活格外卖力。

陈先生的案例告诉我们,与下属们分享胜利果实,对员工是一种很好的激励。身为管理者,无论是公司盈利了,还是管理者个人晋级加薪了,都是一件可喜的事情,这个时候千万别忘了那些为你打江山的员工们,要设法让他们也有所晋升、得到奖励,这才是对员工最大的关心和激励。当你获得胜利果实之后,高兴地和大家一起分享喜悦,必然会使他们与你上下一心,齐心合力,动力十足。

当你获得公司的嘉奖时,当公司获得巨大赢利时,当一项任务圆满完成时,不要忘记那些和你一同奋战的下属,他们也是有功之臣,他们不应该被忽视、被遗忘。明智的做法是,和他们一起分享胜利果实,以激励他们,使他们与你一同继续创造更好的业绩。

146公开、透明,才能被认同

企业管理,讲究公开、透明,使大家做到充分沟通理解,满足大家的知情权、对公平的追求,从而有效地保证工作有序开展。有些管理者不重视公开、透明,什么事情都单独和某一两个员工谈,这样就容易引起其他员工的猜想:领导有什么事情不好跟我们说?为什么要跟他们说?一旦员工有了这些猜想,他们就可能心神不宁,工作时难以集中精力。

万经理特别喜欢和员工商量问题,按理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因为它可以让员工参与到决策中来,使员工获得被重视的感觉。但是,员工们却非常讨厌和万经理商量问题,因为同一件事情,原本可以放到台面上让大家一起讨论,但万经理却轮流把员工叫到办公室去商量,这不仅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还会导致员工之间无法实现互动,引起不必要的猜忌。结果,万经理制定的决策,往往得不到大家的认同,有时候还会引起员工的强烈不满。

管理者最大的忌讳是“暗箱操作”,这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猜疑,还会恶化工作环境,使组织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该公开、透明地处理事务,使员工都能明白管理者的意图和想法,以便管理者的决策得到大家的认同,从而促使执行过程更顺利地开展。

有个成语叫“开诚布公”,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做到这点,坦率地把问题提出来,公开地和大家探讨,这样不仅可以使大家共同参与进来,营造良好的组织沟通氛围,更重要的是,可以制定出大家认同的决策。

147要勇于向下属说声“对不起”

在企业中,有这样一种怪现象:一个人所处的位置越高,“对不起”三个字越难说出口。普通员工不小心犯了错,被领导批评几句之后,马上道歉甚至写检讨,这不是什么稀奇事。然而,如果管理者犯错了,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了。面对下属,作为上司的你,会勇敢地道歉吗?

某求职网站曾经做过一份调查:在被调查的2031位白领中,603%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的上司从来没有向自己道过歉,只有397%的白领接受过上司的道歉。这份调查充分说明,位高权重的管理者不善于道歉。

年底公司很忙,老板找到小王,交给他一份总结材料,让她把材料打印出来,因为第二天的会议上要用到这份材料。那天晚上,小王加班到凌晨一点多,把材料打印好,放在老板的办公桌上。第二天,老板来到办公室没有找到小王放在那儿的材料,于是气急败坏地骂了她一顿,而且连一点解释的机会都不给。

等老板骂完,小王在身旁的垃圾桶里发现了自己交上去的材料。原来,老板早上到办公室时,把那份材料夹在废旧杂志里扔掉了。当小王从垃圾篓里捡起那份材料交到老板手里时,老板的脸上有一瞬间的尴尬,他很不自然地笑了笑,但什么也没说。

在一个星期后公司的年底聚餐上,老板端着一杯酒走到小王身边,说是要特意敬她一杯。小王当时有点受宠若惊,但马上就明白了老板是为之前错怪她而表达歉意的。那杯酒,小王也痛快地一饮而尽了。从此,小王心中的芥蒂也一扫而光。

想让老板向你道歉,那不是开玩笑吗?老板能借聚会之机通过敬酒表达歉意,已经非常不错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老板懂得开口道歉,对受委屈的员工来说是更好的安慰。毕竟误解、冤枉、错怪带给员工的打击是很大的,如果不及时表达歉意,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道歉不仅是认错,更是一种尊重。尤其是一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如果在犯错之后及时道歉,真诚地对员工说声“对不起”,可以很好地让员工看到管理者平等待人的处世态度,这样有利于赢得员工的认同和敬重。

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在犯错之后勇于向下属道歉,是管理者需要具备的勇气。道歉要及时,效果才最好。如果有些客观因素导致不适合在当下道歉,那么也不宜将时间拖得过久,否则,道歉也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148关心下属的家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某高级饭店的老板得到一个消息,公司一位年轻的厨师偷偷从厨房拿菜回家。老板非常生气,心想:这个年轻的厨师一直表现不错,没想到人品这么差,真是看走眼了。于是老板给那位厨师降了一级工资,并予以警告处分。

年轻的厨师什么也没说,还是像往常一样勤奋地工作。几天后,请假回家办事的厨师长回来了,听说老板处分了那位年轻厨师,他马上找到老板,说:“这位年轻厨师拿菜回家是有原因的,他之前和我打过招呼。他的母亲患癌症多年,现在已到了晚期,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每天下班他都要去买菜做饭,照顾母亲。可是前一段时间,我回家了,厨师少一个,加之饭店生意好,比较忙,他不得不加班。这样一来,他回家就晚了,没法去买菜了,所以,才从饭店拿菜回去的。”说完,厨师长拿出一张清单,上面清楚地写着哪天拿了多少菜,值多少钱。

老板接过清单,顿时感慨万分,他说:“我对员工的了解太少了,这是我的失职啊,走,晚上陪我去看望他的母亲。”当天晚上,老板在厨师长的陪同下,带着礼品和慰问金去了那位年轻厨师的家里,还当面向那位年轻厨师赔礼道歉,让年轻厨师深受感动。

作为管理者,要尽可能地了解下属,关心下属的家人。当下属发现你把他的家人当成自己的家人来关心时,他也会把你的公司当成自己的公司,认真去工作,用心去经营。其实,赢得人心就这么简单。

每个员工身后都有一个家庭,家人在员工心目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管理者能够投员工家人所好,关心他们、帮助他们,那么员工肯定能感受到你的重视,从而轻松赢得员工的信赖和支持。

149以身作则,激起下属工作热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企业中,管理者是全体员工的最好榜样,如果管理者对待工作能够充满激情,努力提高工作效率,那么对员工能产生很大的感染力,有助于带动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甚至能极大地改变企业的风气,扭转企业发展的颓势和败局。

有家电脑公司经营不善,员工离心离德,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后来,公司换来一位新的总经理。当他上任时,很多员工已经厌倦了自己的工作,不少员工甚至已经写好了辞职报告,只等总经理上任,就提交辞呈。

但是,新总经理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他说,当时的公司就像一潭死水,员工个个没有生机和活力,对工作丝毫没有激情。他就想,一个有朝气、有活力的行业,而且大多数员工是年轻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在改革公司制度、强调人心激励的同时,新总经理还以身作则,决心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大家,燃起全体员工心中的热情。每天,他第一个到公司,并微笑着与每一个同事打招呼。在工作中,他始终面带微笑,即便遇到困难,也不烦躁。

在新总经理的影响下,公司的员工也准时上班,按时下班,工作逐渐变得有激情。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公司的工作氛围发生了180度的逆转,公司的业务也不断上升,公司的竞争力逐步提升。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作为管理者,当你发现员工的工作激情不够,工作态度不端正时,不妨及时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是我的不良工作态度影响了他们?我是否应该以身作则,带给他们正能量呢?如果你能时常这样想,那么你将是企业之福,也是员工之福。

在工作中,当员工发现了乐趣并绽放出自己的热情时,他们就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创造力。同时,由于他们的努力工作,工作也会带给他们足够的成绩和成就感、乐趣。在这种良性循环下,企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因此,管理者要学会以身作则,想办法激起下属的工作热情。

热情是可以传递的,来自于管理者身上的热情,可以鼓舞和激励公司的员工,使大家朝着企业目标进发。一个热情的管理者,所到之处,都会散发出活力、激情,还会驱散一切消极的情绪。因此,努力做到以身作则,管理将会变得轻松许多。

150善意的“欺骗”可以鼓舞士气

说到“欺骗”二字,相信很多人会为之不齿,因为欺骗是卑鄙的行为。但是在企业管理中,善意“欺骗”却是一种激励人心、鼓舞士气的重要手段。比如,望梅止渴的故事,就是为人熟知的激励案例。

东汉末年,曹操兴兵讨伐张绣,长途跋涉,非常辛苦。当时正直夏季,太阳非常火辣,士兵们一个个疲惫不堪。由于一路上都是荒山野岭,找不到水源,大家口渴得受不了,很多人嘴唇都干裂了。每走几里路,就有士兵中暑昏倒,就连身体强壮的士兵,也觉得无法坚持下去。

看到这种情景,曹操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前方的山岗,极目远眺,想找到水源。可是一眼望去,前方全是干裂的大地。突然,曹操灵机一动,大声喊道:“前方有一大片梅林,有好多杨梅,大家再坚持一下,很快就能吃到杨梅解渴了。”

战士们听到杨梅,立马想到酸味,顿时忍不住流口水,很快大家就振奋起来,加快步伐前进。最后,大家终于找到了水源。

高明的管理者懂得随机应变,哪怕说出的是谎言,只要出发点是好的,他们也会积极尝试。就像曹操一样,深谙人的心理,懂得士兵在口渴的状态下对水的渴望,因此,灵机一动,想到了编造“前方有杨梅”的谎言,从而很好缓解了士兵的口渴感,安抚将士们的不良情绪,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

作为员工,即便被管理者的谎言所骗,他们也不会记恨。因为从善意的谎言中,他们能看到管理者的一片真心。因此,管理者不必顾虑太多,不要担心说了善意的谎言而影响自己的形象。所以,当你发现员工对公司的现状心存抱怨,对工资、福利、待遇等不满意时,不妨用善意的谎言来安慰员工、激励员工,安抚员工浮躁的情绪,使之踏实地为企业效力。

凡事无绝对,谎言也不一定全是不好的。只要运用得好,善意的谎言也能带来强大的激励效果。不过,在编造谎言激励员工时,管理者要拿捏好具体的事情、说谎的程度,千万不要太过分,否则可能会伤害员工的感情。

151在不同情况下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激励是领导者必须掌握的一门领导艺术。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应该充分运用激励艺术,在不同的情况下给下属不同的激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般来说,在管理中领导者需要运用以下几种不同的激励方式:

在布置工作时,管理者要运用发问式激励。

所谓发问式激励,是指在布置工作之后,要热情地询问员工是否有困难,公司需要提供什么硬件和帮助?虽然有时候这种发问可能是多余的,员工并不需要什么帮助,但是这种发问能让员工感受到尊重和关怀。如果管理者只是发号施令,然后一撂了之,那么员工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接受命令、完成任务的“机器”,这样他们就感受不到尊重,潜能就难以得到最大的发挥。

在委派任务时,管理者要运用授权式激励。

管理者给员工委派任务后,就意味着员工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个时候,管理者必须授予员工相应的权力,允许他充分地行使权力,并且不加无端地干预。如果管理者不放心员工,不授权给下属,而是对员工做事无巨细的安排,就容易贻误战机,还会造成下属逆反、消极怠工。这样一来,管理者委派的任务就难以得到落实。

在决策过程中,管理者要运用参与式激励。

参与决策、参与管理是员工自我实现的一种需要,也是精神方面一个高层次的需求。管理者在决策中,应该保持民主作风,争取让更多的员工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激发员工责任心、荣誉感和合作意识的有效方式。

再者,管理者的个人智慧相对于团队全体而言,总是微乎其微的,只有让大家尽可能参与进来,积极献计献策,才能诱发出更多不同寻常的奇思妙想和有价值的建议,从而使决策更为科学,更符合实际。

在评价功过时,管理者要运用期望式激励。

当员工完成任务,取得成绩后,总会期望领导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适当的肯定。而一旦员工执行不力,发生过失时,他们最担心的莫过于大家的冷漠和不理睬。所以,管理者要善于运用期望式激励,无论员工是功是过,都应该及时做出评价,或肯定、表扬,或安慰、鼓励,这都会对员工产生相当积极的作用。

在发生矛盾时,管理者要运用宽容式激励。

在管理中,领导者与员工发生矛盾实属常见。作为一位领导者,当与员工发生矛盾时,应该做到大度宽容,不生气、不计较、不报复,主动与员工沟通,表达你的想法:你完全是出于工作考虑,是对事不对人的,绝没有任何私心。在发生矛盾的同时,言辞不要过激,而要公正客观地评价员工,这样才能令下属服气。

不同情况下的激励方式,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管理者只有学会恰当地运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才能取得最大化的激励效果,使下属获得尊重、信任、肯定和安慰,使下属迸发出激情和斗志,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152在竞争中激发员工活力

在心理学上,有个“鲶鱼效应”,说的是渔民在出海捕获沙丁鱼之后,为了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港口,在鱼槽里放了几条鲶鱼。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槽后,它们会四处游动,到处找小鱼吃,这就迫使沙丁鱼四处游动,促使沙丁鱼进行有氧运动,最后它们果真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港口。

其实,企业用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如果一个公司长期人员固定,没有新员工加入,员工之间没有竞争,员工没有压力感,就容易产生惰性。因此,适当引入“鲶鱼”型员工,在公司内部制造一种竞争的气氛,有助于企业员工焕发生机与活力。“鲶鱼”既指有竞争力的员工,也指外部的竞争氛围。

20世纪60年代末,某公司采取多种经营进入了计算机市场,公司研制的键盘式计算机在推出初期,获得了很好的反响,但是好景不长,公司的竞争对手推出的小型计算机质优价廉,迅速占领了市场,使得该公司的产品销路不畅。公司为了应对竞争,仓促研制,产品缺乏合理性,导致公司出现巨额赤字,濒临倒闭。

为了挽救败局,公司董事会决定,把公司面临的竞争压力和危机告诉全体员工,呼唤他们团结起来,背水一战。这一做法使得那些往日高枕无忧的员工紧张起来,他们开始开动脑筋,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新建议、新方案,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使得该公司在6年之后走出了困境。

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就像一条鲶鱼,可以促使公司内部的“沙丁鱼”产生危机感,使得他们不得不“动起来”,积极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竞争压力带给员工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能使员工摆脱安逸的心态,认清残酷的现实,从而与企业同舟共济,再续辉煌。

孟子曾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管理者应该适当向员工传达危机感,让员工感受到竞争的压力,比如,在企业内部实行竞争上岗制,引进实力派员工,让企业内部这潭“死水”荡起涟漪,激起全体员工的斗志和活力。

153把对新员工的培训当做一种投资

查看各大招聘网站,你会发现:几乎每一家公司在招聘时都要求应聘者有工作经验,有些公司甚至把工作经验当成一种不可妥协的原则,一律不招收没有经验的应聘者。站在公司的立场,虽然这个要求没有什么不妥,但这样很容易将那些有志于为公司效力的年轻人才拒之门外。

在国外,有些企业为那些主动性强的年轻人敞开大门,尽管他们没有工作经验,但是他们有学历,具备相当高的素质,充满了可塑性。当他们进入公司后,经过公司的培训,很快就能成为公司的骨干。

可是,众多企业并未意识到培训员工的重要性,他们渴望的是“招来即用型”的人才。遗憾的是,认为培训新员工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而招聘有经验的员工可以节省培训成本。这种目光短浅的做法往往会把优秀的、可培养的年轻人拒之门外,而流动来的“有工作经验”者,往往是从其他企业跳槽而来的,他们或许因不满原单位的薪酬、环境等而跳槽,很容易又产生新的不满匆匆离去。这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象,会严重影响企业的人员稳定,对企业会造成间接的损失。所以,管理者不妨改变用人观念,把对新员工的培训当成一种投资。

事实上,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有利于他们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这种与时俱进的知识、理念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尽管企业在培训新员工时,会支出一些费用,但从长远来看,经过培训的新员工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回报。

不要以资金不足、人手不够为由,拒绝对新员工进行培训。要知道,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是一种明智的投资,员工在获得培训、得到重用之后,对企业也会产生一种感激。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他们更容易长久地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这种忠诚度是“跳槽而来者”所不能比的。

154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解聘员工

解聘员工是管理者常见的管理活动之一。对于那些不符合公司要求、与公司价值相违背的员工,该解聘就要解聘,因为他们对公司而言,就是毒瘤,是累赘。但管理者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解聘员工视为表现权威的方式,不要把解聘员工当成儿戏。若非万不得已,不要轻易解聘员工。

1974年,香港地产建筑业进入了萧条期,大量的建筑工人失业,建筑师们也无事可做,普遍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很多建筑公司纷纷辞退员工,但是香港合和实业有限公司总裁胡应湘却不这么做,他对建筑师们说:“当前是行业的困难期,也是我们公司的困难期,请大家原谅我,我不能给你们加薪。如果你们觉得工资待遇低,想离开,我不阻拦;如果你们没有更好的去处,我欢迎你们留下来,大家一起同舟共济,共同度过难关。”

建筑师们听了这番话,十分受感动,认为胡应湘虽然在工作上严历,但是关键时刻,不轻易抛弃他们,这是一种善良、富有人情味的表现。从那以后,大家忠心耿耿地跟着胡应湘,成为他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胡应湘认为,企业培养一个人才很难,丢掉一个人才非常容易,因此,他坚守让员工为企业终身服务的用人思想,不轻易解聘一个为公司服务多年的员工。当员工在工作中表现不尽如人意时,他会像家长一样严厉地指教他,但不忘表达慈爱之心。当员工提出辞职要求时,他首先会反省自己,诚意挽留。这种做法值得每一位管理者学习。

解聘员工是颇为无奈的事情,身为管理者,决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因员工的一两次错误而解聘员工,而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用人思想,多给员工关心和指导,给员工重视和厚爱,只有这样才能与员工齐心协力,把公司经营好。

155小公司做事,老板要先管好自身修养

美国IBM公司的小托马斯·沃森曾经说过:“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这种信念,与管理者的道德观、自身修养和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立业先立身,立身先立德。身为管理者,一定要先管好自身修养,因为管理者是公司的灵魂,是创新的主角,要以长远的眼光、坚定的信念、卓越的能力,指挥千军万马驰骋于激烈竞争的市场。管理者不仅要以卓越的工作能力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更要以高尚的道德观、价值观来左右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管理者的道德,对一个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外很多企业越来越注重自身的道德建设,英国金融时报股票交易所国际公司的总裁认为,只有当企业的管理者在社会责任方面起表率作用时,公司才会将其纳入自己的合作对象。而公司的道德,首先来自于管理者的道德修养。

那么,身为企业的老板,管好自身修养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乐于学习

学习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修养。作为企业老板,要学习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更多为人处世、企业管理的智慧。一个虚心请教、乐于学习的老板,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希望,给员工的成长带来曙光。

(2)开拓进取

优秀的企业家必须勤于思考,大胆创新,敢于承担风险,而不能盯着已有的成绩沾沾自喜,而要始终把自己的企业放在整个市场的熔炉里,不断接受挑战,不断开拓进取。为此,管理者要积极吸取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

(3)胸怀坦荡

一个有修养的老板,应该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应该听得进各种意见,然后认真分析,集思广益,果断地做出决策;对于别人的冒犯,应该大度能容,不予斤斤计较;对于员工的错误,予以谅解、鼓励,更好地激励员工知错就改。这样的管理者才能带给员工正能量,带给企业凝聚力。

(4)任人唯贤

在用人上,老板应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做到任人唯贤,不要提倡哥们儿义气,拉帮结伙,搞亲亲疏疏或“亲化组合”。

真正优秀的老板,不能眼里只有金钱,而没有一个高尚的人格来支撑。俗话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公司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有管理者的品德做基石,这样才能凝聚人心,为企业发展而共同努力。

156打铁先要自身硬:管人者必先管好自己

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管理者要想管好员工,必须先自觉地服从公司规定,发挥好表率作用。这样在管理员工时,才能身正不怕影子斜,才能充满威严,从而令下属自觉地服从你的管理。

三国时期,曹操是一位以治军严明而出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经常带头做表率,给部下树立好榜样。战争初期,曹操十分重视农耕,他出台规定:不允许任何人随便践踏农作物,一定要给农民留下好印象。虽然有这个规定,但总有士兵违反,结果,不分大将小兵,一律斩首示众。

有一次,曹操带兵经过一块麦田。突然,一群小鸟忽然飞过,把曹操的战马惊动了,战马一下子奔到了附近的麦田里。曹操当即叫来执法官,要求按规定治他的罪。执法官哪敢治罪于曹操,战战兢兢,犹豫了半天。曹操说:“天子犯法当与庶民同罪,更何况我呢?我身为丞相如果不能以身作则,出尔反尔的话,以后还怎么治理军队?”

曹操的部将们见状,纷纷劝说曹操,请他以天下黎民百姓为重,从轻处理自己。于是曹操说:“我作为主帅,不治死罪,但活罪难逃。”说完拔出宝剑,割下了一把头发,以示惩戒。从此以后,历史上有了“割发代首”的佳话。

如果违反规定之后,不要求处罚自己,怎么能够服众呢?正是曹操的实际行动,为将士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让大家知道:如果违反了规定,必然按军法处置。这就是示范所起到的威慑作用。

管理者管好自己,就是在树立榜样,向下属们发挥示范作用。因为只有先管好自己,才有资格管好部下,也才能有效地管理部下。如果管理者以身试法,任意践踏企业制度规定,又让下属怎样去遵守命令呢?

157做一个有影响力的领导者

为什么在被取消其王室资格后,英国的戴安娜王妃仍然拥有杰出的领导力?为什么美国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印度“圣雄”甘地等,虽然没有显赫的职位或头衔,但是他们一句话就能掀起轩然大波?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是权力所赋予给他们的,而是来自于他们的知识、素质、人格魅力等综合因素。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表示,领导力必须建立在影响下属的基础之上:让下属做你期望实现、又令他愿意做的事情。一个卓越的管理者发挥影响力的基础包括三个方面:

(1)判断力

管理者的判断力包括思想、观点、理念、视野、分析力度、哲学理念等等,比如,西方的苏格拉底、色诺芬、黑格尔、丘吉尔以及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他们都有丰富的思想境界和明确的人生方向,他们思想的视野、远见和判断力给了世人久远的影响力,引来无数的追随者。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管理者作为企业的领军人物,急需提升自己的思想、视野、分析力和判断力,这才是吸引下属追随的源泉。

(2)专业知识能力

专业能力是管理者影响力的重要源泉。早在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就说过这样的话:“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们总是最愿意服从那些他们认为是最棒的人。所以,当人得病的时候,他们最容易服从医生,在轮船上则服从领航员,而在农场里则服从农场主,这些人都是他们各自领域里最有技能的人。一个最清楚知道应该做什么的人,往往最容易获得其他人的服从。”由此可见,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是一个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3)人格魅力

影响力、领导力其实就是人格魅力的延伸,它们都来源于管理者本身的品格和素质。当我们强调管理者的人格魅力时,其实就是强调要做事先做人。要想成为一个令大家尊重和信任的人,无非就是做到智、信、仁、勇、严,即所谓的智者不惑,无信不立,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严以律己。如果一个管理者能做到这些,那么何愁没有影响力。

权力绝不等同于影响力,如果一个管理者仅仅靠权力和职位去领导下属,他不可能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因为如果下属不是被你的人格魅力、知识、才华、能力所征服,而是惧怕你的位高权重,那么随着你的离职,你的影响力也会迅速消失。

158影响力比权力更可靠

领导者的权力是职位所赋予的,是外部给予的,但领导者的影响力则源于内在素质和个人品质。权力的运用依靠强行镇压或强硬要求,而影响力的发挥则依靠知识、榜样和思想的感染、感动、带动和影响。领导者通过权力管理下属,往往让别人口服心不服,而通过影响力管理下属则让人心服口服,完全臣服。

在葛底士堡这部电影中,讲述美国内战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葛底士堡战役。电影中,有个片段描述了张伯伦上校如何对待逃兵。

当时部队里有一批士兵出逃,被抓回来之后,一个逃兵代表抱怨:“我们已经作了很多贡献,但是却受到了虐待,我们厌恶战争……”面对这一情况,张伯伦的部下劝他用手中的权力,严惩甚至枪毙这些逃兵,但是张伯伦没有这么做。

张伯伦向逃兵们阐述了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如果北方军失败了,那么我们就会失去最宝贵的自由。”他承诺给他们机会选择去留,同时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最终感化了逃兵,使他们心甘情愿地重返战场,并斗志昂扬地上阵杀敌,最后取得了葛底士堡战役的胜利。

领导者的影响力一般表现为知识、人格、思想等方面。关于知识的影响力,我们可以从一句俗话中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著名的医生、教授、工程师、科学家、技工等等,他们在自己的行业里,都会给下属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关于人格的影响力,我们可以从美国西点军校的校训中感受到:“领导力就是品格。”领导者人格、品格的魅力涉及到其价值体系,比如,诚实正直、责任担当、换位思考、坚韧不拔、宽容仁爱等等,这些品质都是下属愿意追随的原因。

当然,领导者的思想对下属同样具有很大的内在感染力。在公司、团队、组织中,眼光高明、思维睿智的领导者,往往受人敬仰、敬佩。古往今来,伟大的思想者总能引来前赴后继的追随者,比如,中国的孔子、孟子,美国的华盛顿、林肯,欧洲的苏格拉底、马克思等等,尽管他们已经逝世,但他们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再看看当今的商业界,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阿里巴巴的马云等人,都有敏锐的商业眼光,深邃的思想境界,他们也充满了影响力。

身为企业的领导者,如果你想让自己具备更大的影响力,除了增加知识、提升品格、提升思想方面的努力,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

(1)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传,一个简单有效的身体力行,很容易影响下属。很多领导者在下属面前高谈阔论,却没有为下属做好榜样,何谈影响力。相比之下,领导者少一些夸夸其谈,多一点身体力行,更容易感染下属、影响下属。

(2)理性说服

当下属与你有不同的观点时,如果你运用权力强迫他服从你,或置他的观点于不顾,那么下属今后可能不再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反之,如果你理性地说服他,让他知道你为什么不赞同他的观点,这样下属更容易信服你。

(3)传播积极的因子

身为领导者,应该像太阳那样照耀整个团队,让大家感受到你的热忱和积极,让大家看到你在工作中享受到的乐趣,而不应该消极、冷漠。当领导者的乐观、希望、信心不断向外散发时,其影响力也会不断提升。

(4)及时给员工帮助

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工作之外的生活中,当你发现员工遇到难题时,如果你能及时站出来,给员工提供指导和帮助,久而久之,你的影响力自然就会提升。

影响力使人臣服,权力顶多使人屈服,迫于无奈的屈服,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更强烈的反抗。只有心甘情愿的臣服,才能让员工死心塌地地追随领导者。因此,领导者的影响力比权力更可靠。

159胸怀宽度决定事业高度

作为一名管理者,有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有过人的工作能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管理者应该有宽大的胸怀。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者的胸怀宽度决定了事业和自身发展上升的高度。这一点在世界富豪沃伦·巴菲特身上有非常典型的体现。

众所周知,巴菲特拥有过人的投资天赋。其实,除此之外,他还非常善于管理,他在管理上采取无为而治的策略,把权力充分下放给部属,这体现了他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对下属的信任。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巴菲特过完75岁的生日,就当起了甩手掌柜。他让手下的经理们保持高度的自主,这丝毫没有影响他每年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华尔街日报评价巴菲特:不但是一个天才的投资者,还是一个卓越的领导者。

巴菲特在管理中,很少召开会议,也不要求管理者经常向他汇报工作。他手下有42家子公司,对于这42家公司的发展,他从来不直接干预,而是鼓励分公司的经理们独立地经营公司的业务。他经常描述自己公司的情形:这儿没多少事情可做。他甚至有时间给老歌填词,为朋友比尔·盖茨在生日聚会上助兴。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但要做到无为而治却不容易,因为这考验的是管理者的胸怀和气度以及对下属的信任。如果一个管理者没有宽大的胸怀,他是不可能充分地下放权力的;如果管理者对下属不信任,也不可能充分下放权力。而一个不懂得放权的管理者,很大程度上是靠个人的智慧经营企业,下属的聪明才智和主动性难以充分调动起来,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如果你懂得充分放权,把下属放在适合的岗位上,鼓励他们自主地发挥才能,激发出他们的智慧,使自己从日常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自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握大局,这种貌似“无为”的状态,其实是更加“有为”。

胸怀决定事业的高度,这句话对管理者来说是最为恰当不过的。因为管理是一个充分借力的过程,只有包容人才、接纳人才,懂得放权给人才,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借助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出一份力。

160言行举止都要有表率作用

英国有一句很有名的谚语:“好人的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榜样是一个学习的典范,可以影响一群人。身为企业管理者,如果不能成为部下的好榜样,而是带头违反规定,上行下效,那么就会带坏整个团队。

如果管理者言行举止都能对下属起到表率作用,那么无疑会激励下属们更加努力进取。在这一点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就做得很好。每次大战之前,他都会到前线去慰问士兵,鼓舞他们的士气。所以,他指挥的军队能够在北非战场所向披靡,将敌军打得落荒而逃。

在企业管理中,如果管理者有意识地在言行举止方面为下属做表率,比如,说话客观公正、言之有物、发人深省,举止得体、温文尔雅、充满个人魅力,那么对下属肯定产生积极的影响。

要知道,管理者的威信是由自己的言行竖立起来的。如果你和下属谈话,谈了几个小时,却没有说出一句有实际意义的话,那么这场交谈是毫无意义的。而对下属而言,你的形象也将大打折扣,因为下属会认为你是一个“满嘴跑火车”的人。

如果管理者没有主见,经常被人左右,那么他也难以得到下属的尊重与服从。比如,在商谈某个问题时,管理者没有主见,总是反反复复地找人商量,可是商量容易决策难,到最后还是没有结果,试问,这样的管理者怎么能得到员工的服从和敬佩呢?

所以,管理者必须时刻注意维护自己的威信。在与下属交谈时,应做到话题明确、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交流探讨、求同存异。在大家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不要急于反驳别人,不要急于下结论,而要以低调的姿态引导别人认同你的观点,比如:“你的意见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会怎么样?例如……”“我的想法和你不同,我们可以交换一下意见吗?”“嗯,让我考虑一下,我们可以明天再谈这个问题。”这样的话,下属就比较容易接受你。

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下属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与下属相处过程中,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适当地运用口才,准确地表达决策和意图,透彻地说明道理,使下属对你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