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不较真,有时糊涂有时醒

2015-02-27 14:09:42 发布 | 12736字

“难得糊涂”,不过四字,却蕴含着无穷的道理。人生在世,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心有忧虑,能放且放,过分执迷,终究不是什么好事。名利如浮云,不必太较真,放下心中的嗔念,才能自在平和地生活。

1难得糊涂

——凡事不要太较真

做人,不必太较真。不要老钻在人堆中话长短、在角落里生闷气。多听少说,揣着明白装糊涂,人也舒坦,心也自在。

人这一辈子,一帆风顺也好,起起落落也罢,很多事过去了,就不必再提。过多的抱怨和纠结,只会让心更累;过多的较真和不满,只会使自己更难过。给自己的心中留下一片空地,去容纳世间一切不平事,岂不更好?

现实是冰冷的,不可能事事所愿。你会发觉,很多人不过是你生命中的过客,很多事一旦经历了再也不会发生。面对无奈的抉择,将心思转移到舒心的事情上,情况或许更好一些。

功名利禄,和人的生命相比,九牛一毛而已。很多东西,因为太在乎,所以才会害怕失去。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联系已经很复杂了,何必还要横生枝节呢?过分在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只会让自己痛苦不已,根本称不上聪明之举。

世界大了,什么人都有。有些人上当受骗,蒙在鼓里,却仍不死心。一门心思扑在名利上,完全忽略了身边亲友的感受,这才酿成了树倒猢狲散的悲剧。

唐朝初期,有一位能臣,名唤刘文静。早在唐王李世民起兵反隋时,他就跟随左右,在后来的数次战役中也屡立大功。而与刘文静相比,大臣裴寂的资历则要浅一些。裴寂是在刘文静的介绍下才加入反隋大军的,但他与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关系更好。两个人经常称兄道弟,无话不谈。李渊称帝后,自然不会忘了裴寂,授予他右丞相的职务。朝堂之上,对裴寂言听计从,良田美玉更是赏赐无数。而原本功勋卓著的刘文静,却得不到李渊的信任,只封了个尚书的官职。刘文静心中不平,每次上朝都故意与裴寂唱反调,逐渐发展成了死对头。元宵佳节,屋外张灯结彩,刘文静却一个人坐在庭院里喝闷酒,口中还念念有词:“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灭了裴寂!”怎料,这些话被他失宠的小妾听到了,还报告给了朝廷。

李渊下令捉拿刘文静归案,一番审问之后,刘文静心中的怒火再也控制不住了:“当初起兵时,我的地位在裴寂之上,如今这后生被授了高官,而我还是个小小的尚书。我心中的痛苦无人能懂,酒醉之后说些过头的话,难道也有错?”李渊听到了这番话,认为他有谋反之心,决定将他处死。朝中多数大臣都为刘文静说好话,请求李渊从轻处治。正在李渊犹豫的时候,裴寂站了出来,火上浇油地说道:“刘尚书的确立过大功,无奈而今已有了反心,留着又有什么用呢?”李渊一听,立即下令,将刘文静处死。临死前,刘文静仰天长叹:“飞鸟尽,良弓藏。我一生清白,末了却糊涂了,自作孽啊!”

自古为官,要诀有三:功劳,才干,背景。若是明白这一点,也不至于落到如此下场。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刘文静的靠山是李世民,他应该着眼于未来,而不是当下。不正确地看待自己,又不善于观察周边环境的变化,所以才会掉入失意的泥淖中。很多时候,佯装糊涂,躲得过一时,就可能换来一世风光。

人不能太聪明,常言道:聪明反被聪明误,把全天人都当做傻子的人,才是最大的傻子。回头想想:名和利算得了什么?当你事业受挫、人生遭遇低谷,身边却无人陪伴、无人安慰时,你脑海中还会渴望黄金和财富吗?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心有忧虑,能放且放,过分执迷,终究不是什么好事。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物质带给人的痛苦远远大于精神。与其做一个麻木的清醒者,不如做一个糊涂的明白人。

有一年,郑板桥乘舟南下,到云峰山观摩郑公碑。晚上,借宿在山下的一位老汉家中。郑板桥问:“老人家怎么称呼?”老汉答道:“糊涂老人是也。”郑板桥见他谈吐高雅,气宇不凡,就与他畅谈起来。院子里有一块官帽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看上去绝非俗物。老人说:“请郑先生留下墨宝,我好请人刻在砚台的背面。”

郑板桥饮了杯茶,心中思量了一番,提笔写下“难得糊涂”四个字,还盖上了自己的印章。可是,砚台太大,还有大面积的留白,郑板桥想了想,便谦卑地说:“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吧!”老人也没有推辞,提笔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郑板桥看了,惊为天人,顿感自身的浅薄,敬仰之心也油然而生,只好提笔补写了两句:“聪明难,糊涂尤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人生难得糊涂,有时糊涂有时醒,才会活得轻松自在。与其苦苦纠缠,还不如就此放下,自在地追寻新的人生,要相信:幸福会到来,痛苦也会离去。

生活中,很多人的心思,最算你挖空脑筋,也捉摸不透。吃了亏,不必去计较,更不必去埋怨。人不可能什么东西都能得到,留一点遗憾,存一些念想,反倒有趣。

名利如浮云,不必太较真,放下心中的贪念,才能自在平和地生活。一个人如果对外物太过执迷,内心必然安静不下来,情绪也会渐渐失去控制,变得惶恐不安。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同,首先要正视自己,正视生活,放下烦恼,胸怀大爱。唯有这样,才能看到人性最美的一面。

2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

——做人不能太绝

生活中,有些人做人绝,做事更绝。为了谋求利益,孤注一掷,到头来撞得鼻青脸肿,才幡然悔悟。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播撒下宽容的种子,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满脑子的抱负。长了几岁,开始有意识地交朋友、拉关系,为自己的理想铺路。可是,不惑之年,回过头来,才发现:在人生这条路上,自己始终是寂寞的。始于足下,一步一花,却走得格外辛苦。

有些人为了名利,不惜违背信誉,伤害朋友的感情。可是,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比常人做得更多,走得更远,心存感恩,不图回报,最终事业上结出了累累硕果,更赢得了亲人和朋友的信赖。

在当今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机会很多,交往密切了,朋友圈子也就广了。如果话说得太狠、事做得太绝,无异于自断脉络,将自己逼上了绝路。

苏轼年少成名,任杭州太守时,很多人都已经闻听了他的大名,纷纷前来拜会。有一次,一个叫吴味道的书生,想运送一批货物到京城贩卖,一路上关卡众多,为了节省时间,无奈之下,愚笨的书生就冒用了苏轼的大名。

经过杭州时,守城的士兵觉得有些蹊跷,便将吴味道连同他的货物一起,押送到了苏轼那里,任他处理。苏轼一听这事,十分惊讶,想探个究竟。

次日,苏轼端坐堂上,吴味道也被押了上来。苏轼仔细打量了一番眼前的这个书生:眉清目秀,面容冷峻,颜色淡定,倒不像什么大奸大恶之人。他身上还背了一个大包袱,包袱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苏轼送京师苏侍郎宅”,这苏侍郎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纸上只有一句话,却没有具体的地址,守城的士兵就此判断,他一定是冒名而来的“假太守”。

苏轼不解地问:“为什么要冒用我的名号运货?这能够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吗?”吴味道卸下身上的包袱,诚惶诚恐地说道:“我家境贫寒,十年寒窗苦读,此次上京赶考,没有路费,只好带一些家乡的建阳纱,到京城里变卖,顺便赚些盘缠来用。借您的名,只想省点通关的税钱,还可节省些时间。现在事已至此,愿听大人惩罚。”

苏轼听完之后,不光没有处罚他,还宽大为怀,赐了他上京的银两。如此一来,吴味道便一路顺畅地到达了京城。

常言道:上善若水,做人一定不能太绝。别人有难,千万不能落井下石,穷追猛打,而要施以仁慈之心,帮他一把。人生本不易,给别人留了余地,也就等于给自己留了退路。

很多年前,一位教授经过沙漠,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在茫茫沙漠的两边,有两个村庄。多年以来,很多人绕过沙漠走,马不停蹄赶到对面的村子,也需要十多天。可如果横穿沙漠,却只需要三天。但这样做,太过危险,许多人试图横穿,却白白送了性命。

教授想了一个办法,临走时,他告诉村里的人:“买一些胡杨树苗,每半里栽一棵,从这个村庄一直栽到沙漠那端的村庄。”村民们好奇地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啊?”教授笑着说:“如果这些胡杨树有幸成活了,孩子们可以放心地上学,你们可以放心地赶集,再不用担心迷路了。如果没有成活,你们经过的时候,就索性将枯了的树苗往出拔一拔,以免被流沙淹没了。”

村民们觉得有理,就按教授说的做了。很快,那些胡杨树苗几乎都被烈日烤死了,可是,露出地面的半截树苗,成了通往两个村庄的路标。两村人沿着这些路标,一直平平安安地走了数十年。

这年夏天,一位西北来的旅客路过此处,想到对面的村庄化些斋饭。路上一位村民告诉他:“经过沙漠时,遇到要倒的胡杨一定要向下再插深些;遇到即将被淹没的胡杨,一定要将他向上拔一拔。”旅客勉强答应了,可是遇到就要被沙土淹没的胡杨时,他根本没理,只顾继续往前走。就在他走到沙漠深处时,突然一阵飞沙走石,许多胡杨都被淹在了厚厚的流沙里,还有一些胡杨被风暴卷走了。旅客十分懊悔:如果按照大家嘱咐的去做,给自己留条后路,就不至于迷路了!

生活就是这样,给别人留路,其实就是给自己留路。人生是不可预测的,前途更是未卜。一个忧患意识较强的人,总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危险的来临。唯有那些只重结果而忽略过程的人,才会辜负别人对他的嘱咐,一意孤行,一错再错。

人不光要有信念、有欲求,更要通情理、讲道义。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后的路上会发生什么,谁都不知道。

不要因为一点钱财和利益,就与朋友划清界限、老死不相往来。人与人之间,如果只是单纯的利益关系,或永远将利益摆在第一位,生活必然如一沟死水,看不到什么生机。

未来,无论有多大胜算,也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常言道“兔子急了也咬人”,生于忧患,才能避免大的不幸发生。在最危难、最绝望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倾情援手,那才是人生最大的幸运。

3冤家宜解不宜结

——淡看恩怨情仇

当下的社会,人心浮躁,名利心重了,恩怨情仇也就少不了。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淡看荣辱得失,淡看恩怨情仇,人生,才会安乐幸福。

人生,本是简单的。就算有什么恩怨,也不需要一辈子埋在心底。人一定要学会调整自己,释放了压力和忧愁,心情自然会舒畅许多。

不幸,有时是上天给人类的一种考验。只有扫除彼此心间的阴霾,才能化解不满和仇怨。矛盾,可以调和,也可以消除,但需要时间。凡事向好的一面看,不要揪住对方的错误不放,对自己有信心,更要对对方有信心。

人生的恩怨,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正因为它不单一,所以更需要慢慢去消化。很多时候,彼此的仇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只是我们主观上不肯原谅对方,反而导致事件不断向坏的一面转化。遇到难题,一定不要给自己以消极的暗示,状况太复杂,一时理不顺,不如暂时搁下,待精神放松下来再去考虑,就可以避免冲突的发生。

人生在世,不要想着去改变这个世界,这些问题,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且把自己当成一颗沙、一粒尘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活得从容一些,恩怨情仇自然也就淡去了。

生活中,许多事情还是看淡些好,人生不过是快乐与痛苦的重叠,快乐不会永恒,痛苦也会过去。与其苦苦纠结,还不如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态度,把不高兴的、痛苦的思绪统统抛开。看淡曾经的伤痛与现实的烦恼,才能避免身心受到更大的伤害。

赢得起也输得起的人,才能取得自我真正的价值。人生当中,很多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不是方法不对,而是根本不需要解答。什么事都要向前看,把不高兴的、痛苦的思绪统统抛开,才能尽情地拥抱生活,好好地珍惜现在。

人之所以会陷入无休止的烦怨,就在于欲念太多、太盛。只有看淡利欲,才能保持内心的安宁,不为恩怨情仇所累。人生不平事,不过过眼烟云,喜怒哀乐,也往往熔于一炉。许多人为了名利,费尽心机,百般折腾,到头来一无所获,反而留下了不少遗憾。很多事物强求不得,偶尔往好的方面想想,心里反而会舒服很多。好也罢,坏也罢,终将成为过去,大可不必在意。

有个生活十分潦倒的销售员,名叫小卫。大学毕业之后,没找到什么好工作,无奈之下进了一家销售公司,一干就是四五年,每天都埋怨自己“怀才不遇”,认为是命运在故意捉弄他,长此以往,工作效率差,存款也没攒下多少。元旦前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充满了节日的热闹气氛。小卫坐在公园里的一张椅子上,开始回顾往事。六年前的今天,他也是孤单一人,以醉酒的方式度过了新年,没有新衣,也没有新鞋子,更甭谈新车子、新房子了。

“唉!今年我又要穿着这双旧鞋度过苦闷的元旦了!为什么这个世界是如此的不公平?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上天要如此惩罚我,让我在最好的年纪,遭遇最残酷的现实?”说着,他准备扔掉那双遭人厌恶的旧鞋子。这时,一个白须的老人滑着轮椅从他身旁经过,微笑着说:“年轻人,看淡一些吧!你至少还有一双鞋,一双可以行遍世界的脚。”看到这一幕,小卫低下头,沉思了片刻,觉得自己好像一下子明白了许多:“我有鞋子穿,可以堂堂正正地走路,可以用双脚去一步一步踩出属于我的人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我应该坦然地面对现实,乐观地继续我的人生。”那天过后,小卫发奋图强,力争上游,短短三年的时光,已成为这家销售公司的经理。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与不公平。一些人大半辈子过去了,却生活得并不快乐,因为太在乎物质,心中的苦闷和不平往往越积越深。因为愤恨难以消除,所以步步都走得揪心,走得沉重。

人生苦短,看轻荣辱得失,才能活得自在。很多人只要一想到余下的日子希望渺茫,就哀叹生活的不如意。如果吝于付出,就不可能得到回报。眼中只想着俗世的恩恩怨怨,内心一辈子都不会得到解脱。

在社会的大圈子里,人不该计较太多,淡看恩怨情仇,才能时刻保持乐观。冤家宜解不宜结,姑且将委屈与惆怅,都看做是宿命的安排吧,这样,人生反而少了份遗憾,多了份坦然。

4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宽厚待人才能受人尊重

人生短短几十年,心中的烦怨太多,到头来只能是苦了自己。佛家说:“吃亏是福。”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宽厚待人,才能受人尊重。

曹操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这是一种极端狭隘的价值观,其实人活着,说白了,就一个标准:天公地道,正直做人。只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宽厚待人,就必然不会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

做人,不要为了不辜负某人,去做一些违心的事;也不为了报复某人,去做一些违心的事。这就是良心。情愿别人对不起自己,自己绝不能无道德地伤害别人。

为人处世,要有宽容之心,要能够容忍别人的负心、负义,不要动不动就针尖对麦芒。如果人人都有怨必纠,有仇必报,人生的时间和精力将被白白浪费,不愉快的事情也会常常萦绕心头,长此以往,生活的品质根本保证不了。冤冤相报了无期,何苦如此呢?

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并不需要针锋相对。藐视他人,到头来,只能架空自己,让自己陷入孤立。谁都想变得优秀,但优秀的代价不是牺牲亲友,不是出卖和背叛。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与人为善的信念,不要丢失自己的内心。

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大宴群臣,还唤来自己的嫔妃,一同助兴。席间美酒佳肴,觥筹交错,夜幕将至,众人还未尽兴。这时,楚庄王命人点了烛火,添了酒肉,还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一一给文臣武将敬酒。这时,一阵风吹来,一时间宴席上的蜡烛都熄灭了,殿前一片漆黑。一位官员斗胆摸了许姬的腰,拉扯中,许姬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许姬气急败坏地跑到楚庄王面前告状,很多大臣纷纷表示愤怒:请求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非礼之人。楚庄王沉思片刻,传令不要点燃蜡烛,强颜欢笑地说:“今日寡人设宴,务必要乘兴而归。大家都把帽缨摘掉吧!我们一醉方休。”这才吩咐下人,点上蜡烛。多年后,庄王伐郑,一位名叫唐狡的大将主动请命,率领部下拼力死战,一直杀到郑国国都,杀得郑人丢盔弃甲。战事结束后,楚庄王论功行赏,唐狡却跪在殿前,并表示:七年前宴会上非礼许姬之人,正是他。今日此举,全为报当年不究之恩。楚庄王大为感叹,只得割爱,并当即赐婚,让许姬下嫁于他。

正是楚庄王的一片宽厚之心,换来了臣子的舍身相报。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对别人多一些宽容,人生也就多了一些空间。

做人,一定不能轻易改变自己的本心。遇到无德之人,一定要有大量,懂得包容。即便是他们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也不能改变做人的准则,去做有负于他人的事。只有宽容仁爱,才能消除彼此的矛盾和怨恨。

战国时候,赵国有两大能臣,一文一武,文为蔺相如,武为廉颇。起初,廉颇战功显赫,蔺相如却只是个卑微的小官。有一回,赵王得了和氏璧。秦王得知,想拿十五座城来换。凭借蔺相如的勇敢机智,冒死前往,以理服人,才使赵国逃过了一劫。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后来,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廉颇向来傲慢,他逢人便说:“我为赵国立下过汗马功劳。他蔺相如凭什么身居高位?就靠一张嘴,居然爬到了我的头上。下次若碰见他,一定让他跪在我面前!”这话传入了蔺相如的耳中,蔺相如只好装病不起,免得跟廉颇起争执。这天,蔺相如乘车出行,远远就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蔺相如马上让车夫调转车头,避开廉颇。下人也感到心中不平,愤慨地说:“为何你一看见廉颇,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蔺相如笑着说:“此言差矣。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谁都知道,秦国之所以忌惮赵国三分,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我蔺相如。如果我们两个人明争暗斗,赵王会怎样看我们,整个赵国的百姓会怎样看我们?”这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愧疚不已,于是,请自上门,负荆请罪。

做人要有宽阔的胸怀,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以大局为重。蔺相如宽厚待人,对廉颇的羞辱退让再三,令人钦佩。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大丈夫的胸怀也十分可贵。

宽心地看待人生、体谅他人,才能收获信任,收获幸福。别人负了你,你不可因此心存怨恨。其实,每个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会或多多少受到外界的干预。有时候,别人的好心,很可能帮倒忙,但无论如何,只要用心是好的,就值得尊重。

在世事浮躁的今天,人们往往很难固守心中的一方净土。待人接物,不卑不亢,成功了不骄傲,不膨胀;失败了不气馁,不烦怨。宽厚待人,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修养。

5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别让金钱破坏了情义

庄子曰:“生,我所欲;义,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人生往往如此,很多人为了一时的利益,与兄弟反目,与朋友绝交。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若失去了情义,以后的路,必然会走得步步惊心,步步艰难。

大千世界,很多人为了“钱”而奋斗,脑子里塞满了欲望,情义自然就薄了。钱财,是没有感情的,永远也取代不了亲人在我们心中的位置。

那些贪婪金钱、痴迷权力的人,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幸福的含义。赚钱是人们普遍的愿望,但是人生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累积财富那么简单。

人本无善恶之分,但因为受了名利的影响,人心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一个心灵富足的人,可以驾驭名利,帮别人创造幸福;而一个精神空虚的人,往往会被金钱所驾驭,六亲不认之事也可能做得出来。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无欲无求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罢了,现实生活中,根本实现不了。所以,只要财富分配不当,就必然引起双方的猜忌,多年来结下的情义,很可能一夜间分崩瓦解。

欲望,会让一个人迷失心智,甚至做出有悖于常理的事。如果一个人被名利冲昏了头脑,只想着如何升官发财,给他一份厚厚的亲情,又有什么用呢?对于这种人,将利益划清一些,对双方都是有益的。

大宝和小魏,是一块长大的好兄弟。大宝高中毕业后,凭着一股子热劲儿,开了公司,两三年下来,赚了不少钱。可是,随着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资金的管理成了问题。这时,大宝想起了自己的发小——小魏。大宝想让小魏替他管一管基金,小魏是个安分守己的人,对基金完全不懂,也不知道该不该答应。

晚上,两个人一块吃饭,大宝握着小魏的手,坦诚地说道:“这就不够哥们义气了!这笔基金给你,就是信任你啊。”一番苦言相劝之后,为了不伤感情,小魏只得勉强应允下来。

可是,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的产品,小魏根本掌握不了。时间久了,小魏不免担忧起来。可是,为了不辜负大宝的嘱托,小魏还是抱着负责任的心态,对账户里的基金做了一番细微的调整。没过多久,基金就跌到了最低。

可是事已至此,小魏也不敢告诉大宝,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了。于是,他利用大宝新转进来的10万元,又购买了一批基金产品。由于盲目的调整,加上不合理的投入,几十万块钱赔了个精光。大宝从国外回来后,听说此事,气愤不已,俩人多年的关系也就此断了。

人情冷暖,往往经不住一点名利的考验。一对要好的哥们儿,就这样成了陌路,原本好心好意的帮忙,结果反倒得不偿失。可见,就算是亲兄弟,也得明算账。千万不要让世俗的利益,损害了彼此的友谊。

一个对金钱和地位太过在乎的人,必然对亲情和友爱感到陌生。因为根本他看不到这些人的存在,他的脑海中只有钞票。回头想想,半辈子下来,交往甚密的朋友,没有几个。亲兄弟,明算账。就算遇到经济上的纠葛,也没什么好遮掩的,将有限的财富划分清楚,免得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金钱只是寻求幸福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只有将财富转换成幸福,这样人生才会更有意义。钱,可以换来优越的生活,却买不到幸福,买不到友谊。有些人很有钱,却没有朋友,心中有苦时,连个倾诉之人都找不到;还有一些人,钱不多,却每天都活得舒坦,身边哥们儿一大群,有事没事聚一聚,欢乐痛苦一起分担。

人生最痛苦的事,就是最亲近的人,在背后捅自己一刀,到头来背叛自己。看不见的名利,往往扮演了这把刀的角色,抛开了金钱的因素,人与人的关系才会变得简单。如果认为幸福来自于对金钱的占有,很可能到最后,连最亲的人都会离你而去。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感受,不是靠物质的交换就能得到满足的。

生活当中,想要获得别人的信任,就要学会分享。该花的钱,还是得花,若是为了一顿饭钱,而与朋友翻脸,万万犯不着。当然,钱要花在正途上,朋友有难,可以帮,但不能倒帮,如果搞不清状况瞎掺和,只会越帮越忙。

没钱的时候,心态摆正;有了钱,心态更要平和。身边的人一个个比你富裕,不应该成为你不幸福的理由。与其嫉妒抱怨,不如双手合十,无声地送上祝福。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在大部分人的心中,金钱绝不是生活的全部。他们懂得享受,懂得珍惜,虽说人生的烦恼无数,但快乐却无处不在。人的精神世界,就像一所大房子,只有把不必要的杂物扔出去,才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

6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不要人云亦云,道听途说

人生就是一次长跑,终点未到,一切都很难估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妄下定论,贻害无穷。很多事,自己如果不亲自尝试一番,很可能就永远都不知道答案。

人不能被他人的言论所左右,时刻保持冷静的态度,排除外在的干预,才能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有些人平日里好高骛远,落不到实处,别人的一句话,他能听出十多种意思。信念如此不坚定,人生之路,不走岔才怪。

有些人喜欢一个人的生活,听不得半句流言蜚语。没有人搭理时,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一旦有人闯入自己的世界,就有种痛不欲生的感觉。人生若是被繁杂的争论包围,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煎熬。

可是,既然活在人群中,就要承受得起众人的审视。不要因为别人的漠视,动摇自己前行的决心;也不要将别人的言论当圣旨,让外在的喧嚣搅乱心绪。

淡定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专注地对待工作,从容地对待生活,从不为他人的言论所累。做人,就应该这样,不要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耳朵所听闻的事,不一定都是真的,唯有亲眼所见,才能辨别真伪。

苏格拉底是西方的一位大哲学家,一次,他在城市的广场上向学生们授课。一个学生站起来问他:“一个人如何才能坚持真理?”苏格拉底笑了笑,示意他坐下。然后,他拿起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身旁走过,边走边问:“请大家闭上眼,集中精力,闻一闻空气中的气味。”十分钟后,他回到台上,把苹果举到半空中,随意地晃了晃,耐心地问:“有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吗?”这时,只有一个名叫凡尔纳的学生举手回答说:“我闻到了,很香,很想咬一口!”

苏格拉底说:“很好!还有哪位同学闻到了?”学生们一下子愣住了,互相对望着,不知道该如何作答。苏格拉底说:“请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我们再试一次。”过了一会儿,他回到台上,又问了刚才的问题:“大家闻到苹果的气味了吗?”这一次,除了刚才举手的那位,其他人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笑着说:“再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好好闻闻!”这时,人群里有人掐了一下凡尔纳,嚷嚷着:“快举手啊,傻子,我们都闻到香味了!”听到同伴这么说,凡尔纳一时也没了主意,只好人云亦云地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神色有些难过,他又从兜里翻出一个苹果,告诉学生们:“原本以为这么多人,还能有一个人坚持真理。可是很遗憾,现在一个也没了。第二次我拿出的,不过是一个假苹果罢了。”听完老师的话,所有人羞愧地低下了头,凡尔纳最为难过,因为他本是最接近真理的那个人。

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常常人云亦云呢?很多东西,不仅要听,要看,还得学会判断。想要坚持对的理念,就不能为表象所迷惑,道听途说的信息,永远是不可靠的。

人生苦短,不要跟自己过意不去。无论境况如何,心中都要有杆秤,时不时拷问自己,警示自己,切不可被外在的纷扰所困。

很多时候,周围的事物并没有改变,唯一改变的只是我们自己。有些人不受领导重视、不得朋友待见,除了自身的问题之外,也可能与别人的教唆、偏见脱不了干系。遇到问题,不要垂头丧气,多关注自己,少理会别人。要改变旁人对你的看法,首先自己的根基要稳。

如果生活过得不快乐、不如意,就要去理性地分析,为什么会这样?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又何必在意多余的非议呢?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生命,我们不需要全世界都围着自己转。把快乐攥在手里,把烦恼抛在脑后,这才是幸福的秘诀。

想要成就大事,就别让外在的情绪影响到自己。即便有人在背后恶意中伤,在个人恩怨上大做文章,也不要理会。世事变化无常,自己根本左右不了。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人生才不会黯然失色。

王磊是一位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初入社会的王磊,什么都不懂,做事总是战战兢兢。有一次,同事在电梯里议论他,说他工作能力不够,估计在单位待不久。听到这些议论,王磊心中更加不安了。

第二天一大早,慌忙冲入电梯的王磊,发现后面站着的正是老板。王磊心中十分犹豫:到底要不要回过头跟他打声招呼?思前想后,他还是硬着头皮转了过去,装作什么都没看见。后来王磊给老板送报告,刚巧老板从办公室里出来,却像没看见他一样,眼睛直接瞟到了一边。王磊十分懊恼,悲观地想:这差事估计干不久了。

有一回,王磊和同事吃饭,他想借机探探口风。酒过三杯,同事眼圈已有些泛红了,指着王磊的鼻子便说:“小同志啊,你还嫩得很!这公司这么大,人这么多,有能力的人太多了,你觉得你的饭碗能保得住吗?”听到这里,王磊脸色都白了。回去的路上,他反复思量着同事的话,越想越觉得难过。

接下来的两周,王磊就像丢了魂儿一样,心思已经完全不在工作上了,几次关键的会议也没有参加。很快,王磊收到了老板的一封邮件,他被公司辞退了……

王磊的事例既可笑,又可叹。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个人的性情不同,看待事物的立场和角度也会不同。太看重别人的意见,就会顾虑重重,原本挺简单的事情反倒变复杂了。前怕狼后怕虎,到最后,自我放弃,绝好的工作机会,也这样白白错过,事业什么时候才会有起色呢?

人这一辈子,不能老是活在别人的眼皮底下,生命匆匆,不必一味地委屈求全。别人觉得好的,未必就适合自己。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永远都会觉得不自由。总会有人说你好,也会有人说你不好,这些言语虽然改变不了事实,却可能搅乱你的心。做人做事,只要无愧于心,他人的评说不闻也罢。

7宰相肚里能撑船

——胸怀大量才能成大事

佛说:胸怀空空,花香常在。胸怀博大的人,从不在蝇头小利上与人争高下,也不会为了眼下的受挫与人论短长。如此,视名利淡如水,遇挫折不灰心,才能展现出才情,释放出能量,成就一番大事业。

这个世界上,胸怀似海的人并不多,一般人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大胸襟、大度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经受岁月的考量和打磨。很多人因为自己的小肚鸡肠,伤害了亲人和朋友,等到自己落了难,无人帮扶,才懊悔不已。

北宋时期,欧阳修的文章真可谓是名扬天下,是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而此时的青年才子苏轼不过初出茅庐而已,还没什么名气。宋仁宗二年,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当他看到了一篇朴实精练而又如行云流水的古文,又知道作者为一位名叫苏轼的青年人时,禁不住大加赞赏、拍案叫绝,他说“取读轼书,不觉汗颜,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一头地也”。他还预言一位比他更出色的散文大家就要出现了。厚道公正的品行使得这位“资深院士”毫不犹豫地将对青年才子苏轼的推崇与宣扬,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此后,每有机会,欧阳修必对苏轼大力举荐,使苏轼很快为天下人所知。

想要胸襟宽广,一要有丰富的经验,二要有充足的知识。区区两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个人只有经历过人生的变故,积累下丰富的经验,遇到任何问题,才能大度容人,冷静处之。

一个人能有多大的胸襟,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对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智慧和机遇是他们登上人生巅峰的第一步,可还有一样东西不能少,那就是宽广的胸怀。心胸广阔的人,具有成为领袖的潜质,凡事能从大局出发,又能唤起众人的认同和共鸣。

从前,有一位老禅师,心胸广阔,德高望重,周边的人无不称颂他,都将他奉做顶礼膜拜的圣人。有一对夫妇,在他住处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不料,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起来。这使得她的父母异常愤怒!好端端的黄花闺女,竟做出不可告人的事。在父母的逼问下,她起初不肯招认那个人是谁,但犹豫再三之后,她终于吞吞吐吐说出“老禅师”三个字。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老禅师。此时,他虽已名誉扫地,却不以为然,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初生的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他总是泰然处之,仿佛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般。

事隔一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大闺女,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在附近一位渔民的儿子。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老禅师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老禅师仍然是淡然如水,他没有表示,也没有乘机教训他们,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当一切都不曾发生吧。”老禅师超乎“忍辱”的德行传遍乡里,反而为他赢得了更多的赞誉。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当一切都不曾发生”,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着无数人生的道理。对于世间的争议和外界的喧嚣,老禅师看在眼里,却从未放在心上,这就是大胸怀、大度量。

人生这条路,是不易走的。即使生活给了你不平等的待遇,也不要放在心上,心胸宽广,包容一切,相信有朝一日,坎坷的过去也会成为一道动人的风景。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沙漠中,有两头狮子。一头将另一头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伤的那一头,反而一头撞死在了坚石上。为了让同伴有足够的体力坚持下去,它便让同伴食了自己的肉。

动物尚能够以德报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人生在世,一定要懂得包容别人的过错,不可事事计较,也不要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伤了彼此的和气。

有首诗这样写道:“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包容,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懂得包容,心才会变得澄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怀着狭隘的心胸去做人,很快就会迷失在茫茫人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