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读懂他人心,该抹开面子时别“不好意思”

2015-02-27 10:29:07 发布 | 14687字

读懂人心似乎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不好意思似乎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常态,这二者结合起来更是让人手足无措。我们感激这个世界给我们的善意,但是如果你发现了对方的恶意,却因为面子而不好意思拒绝,那么给自己带来的只能是无穷的烦恼。我们一生中会接触到无数关于面子的问题,而得到的机会却少之又少,如何才能抓住这少之又少的机会?这就需要我们睁大双眼,看清对方的意图,当机立断,该果断抹开面子时就要果断抹开面子,抓住机会,这才是我们的成功之道。

1不要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

从小我们就一直被灌输着“做人要有面子”之类的思想。小时候家长告诉我们学习成绩好可以让他们脸上有光,找到好工作出人头地就能光宗耀祖,老了儿女有出息说出去会很有面子。“面子是好东西”这种观念在我们心里深深地扎了根,我们总觉得别人给了面子,对自己而言就是莫大的荣耀。可是有面子真的好吗?

要知道,别人给你面子,很多时候只不过是对你的一种吹嘘,根本不切实际。接受这样的面子,往往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麻烦。而且这种麻烦往往不是小麻烦,之前的给面子就像给弹簧不断蓄力,当力道饱和的时候,也是你最受伤的时候。所以,我们必须懂得对面子加以甄别。

张文和刘涛是邻居。张文在一家国有单位任职,兢兢业业,周围人都羡慕张文有个稳定的工作。但是张文也有自己的苦恼,他在单位十年了都没有变动,好多进入公司比他晚的人现在职位都比他高,他一直想找个机会升迁。刘涛听说这事非要张罗着给他“活动活动”,帮张文跳槽。

起初张文考虑自己年纪不小了,学历也不是特别高,不是很想跳槽。但是他禁不住刘涛整天说他人脉广,又说张文水平高、技术好,找个好工作肯定没问题。张文考虑了一下,办了停薪留职开始整天跟着刘涛参加各种酒会,在酒会上他见了许多公司的主管。席上刘涛不断地说张文是原单位的骨干,学历高、技术强、业务好,各个主管也跟着夸张文是个人才,不留住太可惜了。张文听了虽然觉得有点夸张,但是心里也是喜不自禁,嘴里说着“哪里哪里”,脸上却红光不断。

酒过三巡,刘涛开始提出张文跳槽的事情,主管们喝得面红耳赤,有的说回去了就组织讨论这个事,有的说张文这种人才到哪都没问题,有的说你就等着信吧。张文听了也很高兴,当然饭后也少不了买单,也没忘给刘涛买条好烟。在小区里,张文也总是夸刘涛有路子,够朋友。刘涛也一直说张文能力强,去哪都是小意思。慢慢地整个小区都知道张文要跳槽的事了。

可是过了两个星期,还是没有动静,张文有些着急,就去问刘涛。刘涛说,现在调岗不太好操作,需要点经费去“活动活动”。张文觉得都这样了,就给了刘涛一笔钱让他帮忙。又过了半个月,还是没有消息。张文急了,连连追问刘涛。刘涛却说,自己尽力了,那些钱都花了还不够,自己还垫了不少钱,张文也不好再说什么。过了一段时间,张文才知道,刘涛跟那些主管根本就不是特别熟,自己的那些活动经费也有没多少用在活动上。邻居问起来张文什么时候跳槽,他也只能说快了快了,别人说刘涛有路子的时候,张文也只能苦笑,毕竟是自己吹出去了,也不好意思再说别的了。

有句话叫“冲动是魔鬼”。张文就是这样,因为别人递来的面子而忘记了真实的自己,为了别人给的面子,给自己造成了时间上和经济上的双重损失,中间面对邻居的询问,还不断地夸奖刘涛有本事,等到最后真相大白了,也不敢声张自己被骗了,白白让刘涛落了个“有路子”的名声。

其实我们都可以轻易看出来,张文的做法并不妥当,但是我们身边却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张文”,他的故事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明明自己只是一般水平,别人夸自己两句,就真觉得自己是精英,还要因为别人的夸奖而不得不感恩戴德,时刻想着还别人面子。追求更好的职位是人之常情,但是不顾自己的水平,被人夸两句就直接行动、不计后果,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莫名其妙地得到所谓的面子。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了,同事抛过来的面子,可能背后藏着谁也不愿意的工作;上司抛过来的面子,也许就是一口黑锅;客户抛过来的面子,没准是合同里的陷阱;陌生人抛来的面子,说不准就是一场骗局。当我们看到天上掉下来的面子,欣喜之余,要好好想一想,不要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当免费午餐来临的时候,大家却愿意相信自己的运气,而这往往就是悲剧的开始。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首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你没有那么大的面子,该不好意思就不好意思。理智堤坝的崩溃,往往是从一个个细小的缝隙开始,当你不好意思拒绝别人递过来的糖衣时,你的不好意思往往就会被别人操纵,最终使自己的利益受损。

其次,不轻易承诺,当你觉得不好意思,怕伤了彼此面子的时候,一般是你要做出让自己为难的承诺的时候。人一旦做出承诺,无论是从自己的内心还是外部环境来说,总希望自己能兑现,这也就给人控制你想法的机会。无论对方给你多大面子,都不要不好意思拒绝那些超出自己能力或者不应该做的事情。

最后,要守住自己的底线。底线,就是你内心所能接受的最低限度。超出底线,甚至是接近底线的时候,不妨直接拒绝,无论对方说什么,不需要再考虑面子,直接说“不”。这种做法看似生硬,但是十分有效,而且也十分应该。

面子是个好东西,它让我们心灵得到满足,但我们需要谨记,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任何东西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不要仅仅满足于一时的心理快感,而忘记对现实的判断。否则,怕是你被人卖到了新疆,你也还惦记着给人家带葡萄干。

2偶尔暴露一下缺点,别人更容易接受

我们每天都在追求更好,我们会精心搭配服饰,我们会细心涂抹妆容,我们挑选最新款的手机,我们想买更好的房子和车子,我们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留心自己的动作,生怕一个小细节给自己减分,我们力图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的确,完美会给我们带来同事的赞扬,家人的夸奖,孩子的羡慕。听到别人的艳羡,我们嘴上不说,但是会觉得脸上有光,心灵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在这样一个讲究包装的社会里,我们也常禁不住羡慕别人光鲜华丽的外表,而对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怀。于是我们更加追求完美,想把一切做得更好。

殊不知,这样其实是把自己困在了自己的想象里。渐渐的,你就会跟外界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而避免这堵墙出现的方法,就是偶尔露一下怯,别不好意思暴露自己的缺点,这会让你成为一个更真实的人。

有一个电视台组织了一次访谈节目,请了三位嘉宾。第一位嘉宾脸上脏兮兮的,头发上也全是油,裤子上有破洞,皮鞋上也布满灰尘。在主持人提问问题的时候也是前言不搭后语,有时候主持人问他小时候的经历,他却开始叙述自己工作的经历;主持人问他对工作的看法,他又开始抨击社会。主持人讲话的时候他还一次次打断,被问到问题的时候又很不耐烦。

第二位嘉宾上来的时候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西装笔挺,皮鞋锃亮,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他始终保持着一脸笑容,面对主持人的发问对答如流。叙述自己经历的时候妙语连珠,经常引起观众的一阵阵笑声,讲到自己辛酸的过去的时候,又一直揪住观众的心,诉说自己的创业史让观众感觉到了其中的跌宕起伏。总之从任何方面你都找不出来他一丝缺陷。

第三个嘉宾看起来没第二个人那么精明强干,他穿着整齐但透着那么一丝随意,头发梳得也不是特别整齐。回答问题的时候大部分也是对答如流,但是偶尔有点小磕绊。讲述自己故事的时候很用心,但是却没有第二个嘉宾那样带动起了整场的节奏。甚至喝水的时候还不小心把水杯碰倒了。

节目录制完以后,主持人组织全场观众进行了一次投票,看哪个嘉宾最受大家欢迎。最不受欢迎的自然是第一位嘉宾,但最受欢迎的却是第三位嘉宾。当主持人问大家为什么不选第二位的时候,大家都表示第二位表现得太好了,还是第三个给他们的感觉最舒服。

结果看似有些奇怪,表现得堪称完美的二号嘉宾竟然不是最受欢迎的,反而是带着一点瑕疵的三号选手赢得了大家的喜爱,这是为什么?其实不难理解,正是因为三号选手的不完美才使他更受欢迎。他的不完美拉近了他和观众的距离。二号嘉宾的完美就在观众和他自己之间筑起了一堵墙,把自己和观众的喜爱隔开。

太过完美,人就像是一尊塑像,一个符号,一幅标语,让人觉得生冷而不能接近。我们更喜欢的是有温度的、活生生的人,会哭会笑、会吵会闹的人,而不是一个似乎永远都不会犯错的人。跟这种人在一起,普通人会产生压力,会自惭形秽,也有人会因为这种完美而产生厌烦,发生矛盾。太过精密的机器会给人恐惧,就像黑客帝国里的矩阵,当对方十全十美的时候,也就不再需要我们。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需要依靠集体生活,而人组成一个集体的基础就是相似性,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更能使我们从内心里接受的,是和我们相同或者相似的人。超出自己太多,我们会觉得没有共同语言,也就没有了交流的可能性,久而久之,隔阂也就出现了。

有道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一丝缺陷的人会被人本能地认为虚假,因为这世界上完美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是第一智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手中锦囊无数,胸中妙计良多。而刘备则以仁厚著称,无论是对汉献帝还是对百姓,刘备都是鞠躬尽瘁。但是鲁迅先生曾如此评价这两个人:“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就是因为这两个人实在太过于完美,他们从来不犯错,也就离普通人越来越远。诸葛亮的智慧让所有的武将像是泥雕木塑,他们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打开锦囊而已。刘备无处不在的仁厚让人觉得在他的身边会显得自己像是一个小人。试问这种人怎么有人愿意能长期与之交流?慢慢地,距离也就越拉越大,我们在地上,他们在天上。

完美固然好,但是过分追求完美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麻烦。过分追求完美的人会让自己有很大的压力,他们会太过留心自己的举动,注意自己的言行,会变得谨小慎微,缩手缩脚,生怕犯错误会破坏自己完美的形象。

特别是,过分追求完美的人,会把这种追求完美的心态转移到外界的人或事物上。当其他人或事让他们觉得不完美的时候,他们就会焦虑,就会生气。这样就会让别人觉得你恃才傲物,给其他人带来压力的同时,也让别人对自己有了不好的评价,增加交流成本,造成不必要的争执。

所以在平时,偶尔暴露一下自己的缺点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拉近彼此间距离的一个手段。一个人再有力量,终究还是离不开集体,我们要做的是尽量融入这个集体,让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更加有效率、更加开心。群体里是一个个普通的个人,各自有各自的缺点,各自有各自的优点,集体让每个人的优缺点互补。如果你表现得没有缺点,那么你将失去与整个群体连接的节点。

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人是一定会犯错的,我们不可能永远正确,大可不必用完美来要求自己的每一件事。我们也要时时刻刻地准备去接受别人的错误,接受别人的同时,也是别人在接受你。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去接受,去包容,一同创造和谐。

3坚决把捣蛋鬼拉下马

心理学上有“酒和污水”效应,说的是一桶美酒,只要加上污水,哪怕只是小小的一勺,都会变成污水;而一桶污水,无论加多少美酒,也只能是污水。一个好的团队就像是一桶美酒,但是团队里总有那么几个捣蛋鬼,他们就像酒里的污水一样,污染了整个团队,让整个团队效率低下,管理失效,作风散漫。慢慢地,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与执行力就会丧失殆尽。对于这种人,我们要坚决予以清除,不让害群之马耽误了整个团队。

有人觉得这只是个人的问题,对团队影响不大,其实不然。一个人的目标与团队目标有差异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这种差异不能是具有破坏性的。当一个人出现破坏团队的效应却不能及时地被制止,这种情况就会带坏整个团队的风气。管理学上有一个“烂苹果效应”,说的是一筐苹果里有一个烂苹果,如果不尽早把它拿出来,整筐苹果很快就会全部烂掉。一个团队里的烂苹果,会危及整个团队。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早把它拣出来,不让它的危害扩大。决不能因为它“毕竟还是个苹果”这样的理由而不好意思解决问题。

赵经理手下有一个营销团队,有老员工老王和老李,还有新员工小钱和小柳。老王和老李算是团队里资格最老的两个成员。老王兢兢业业,工作做得一丝不苟,很少出现差错,跟客户的关系也处得非常好。老李起初也是名优秀的员工,但是最近日益懒散,上班总是迟到早退,文件也总是交得晚,客户资料也经常弄混。

赵经理找老李谈话,希望老李能改一改自己的缺点,可是老李抬出了一大堆理由,一会说老婆工作不顺心,一会说孩子上学的事一直没能解决,一会说自己的身体不太好,总之就是一直找借口。赵经理看老李是老员工,也不好说太重的话,指出了他的问题,希望他能收敛。

可是老李最近的表现越来越差,出现了旷工的情况,客户也不断流失。但是分红的时候,老李总是第一个跳出来说自己为团队做了很多工作,总想得到最多的奖励。对此老王很不满,他觉得自己工作要努力得多,但是得到的回报却比老李多不了多少。老王去向赵经理反映,赵经理却让老王多理解一下老李,体谅一下他的难处。又说你们都是老员工,要团结,不要因为这种问题就伤了和气,还说一定会督促老李改正。

起初老王也没再多说什么,但是同样的事发生了几次以后,老王的积极性越来越差,他觉得,反正干不干都是一个样,自己干嘛还这么卖力?慢慢地,老王的工作状态越来越差,业绩也不断下滑,后来干脆在外面接私活,不再为公司谋利。后来干脆也开始迟到早退,忙自己的事情。几个新员工看到这种情况,最初的朝气也渐渐没了,每天都在座位上聊天打游戏,也懒得再找客户了。

赵经理这时候着急了,迅速开除了老李,可是为时已晚,老王已经决定带着客户跳槽了,几个新人也觉得没有前途,纷纷离开了公司,把一个烂摊子留给了赵经理。就这样,过去优秀的团队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少见,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这些“捣蛋鬼”相处。也许他们杀伤力没那么大,但是特征是一样的。

一个团队里的“捣蛋鬼”会有这么几个特点:首先,他们在团队里处于中间位置,既不是最优秀的,也不是最差的,这让他们有动机,同时也有能力给团队造成不利影响;第二,他们犯的错起初都是很轻微的,这其实是一种试探,这种行为可能最初对团队毫无伤害,但是如果任由事态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第三,他们在公司里有一定的话语权,有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的支持者,这使他们有一定的基础动摇团队的和谐;第四,在被指出之后,他们往往有无数个理由为自己辩解,从来不想办法解决。管,可能会让人觉得管理者不近人情;不管,可能会让人觉得管理者心慈手软。他们就是利用这种左右逢源的位置来观察动向。

对付这种害群之马,决不能心慈手软。也许他们有很多的理由、各种各样的借口,但是犯错就是犯错,我们可以理解,决不能姑息。他们的借口都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当你容忍他的时候,其实是对其他人的不公平。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人的苦衷,也时刻要想着这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就要有团队的利益,这种利益是不能被个人利益凌驾其上的。

当发现了这种“捣蛋鬼”的时候,不能因为他有资历、有贡献就不好意思采取行动。一时的心软只会让你将来在面对其他成员的时候更加“不好意思”。你的不好意思只能让“捣蛋鬼”觉得你软弱,从而更加有恃无恐,同时对其他人也是一种负向的刺激,滋长其他人的不良情绪。这同时也是对纪律的一种亵渎,让人觉得纪律就是一纸空文,完全无力约束人们的行为。当纪律不再有权威的时候,就是群魔乱舞之日。

对付捣蛋鬼,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拒绝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捣蛋鬼”还没进入团队之前,或者进入团队之初。可以先分配给他一些短期的工作,仔细观察,看其有没有偷奸耍滑的行为,如果有,坚决拒绝他进入团队。

隔离法:如果团队暂时还需要这种人,不妨予以隔离,譬如另外租一间办公室,既让他觉得受到重视,又让其他员工不受他的影响。等他完成手头的工作以后,再行处理。

沟通法:也许最初这些人确实有难处,但是如果放任,他们就会尝到用这些难处当挡箭牌的甜头,开始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我们应当及时与他们沟通,让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短期可能会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长期来看一定是合算的。

如果“捣蛋鬼”屡教不改,我们必须采取雷霆手段,迅速解决,坚决不能让一个烂苹果毁掉整个团队。坚决不能因为不好意思而畏畏缩缩,不敢行动,这不但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团队其他人的伤害。因为一时的“不好意思”而毁掉整个团队,那可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4宁可得罪十个君子,也别得罪一个小人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有君子也有小人。对待这两种人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为什么这么说?有道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和小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是不同的,君子会把正义放在最先,只问是非,不管立场。他们会先考虑社会的准则、自身的底线、周围的环境,他们愿意让周围的人得到共赢,最终得到一个和谐的结果。

小人优先考虑的则是利益,只问立场,不顾是非。他们不会在乎别人怎么想,不会在乎什么是对的,只要对他有利,他就会欣然前往。当你成为他的绊脚石的时候,他会毫不留情地把你踢开。

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会直接地表达自己的不满,他们觉得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而小人不管听到什么样的话,无论他心里怎么想,脸上始终会戴着面具,让你觉得很舒服,其实面具之下的表情可谓精彩万分。君子有君子的胸襟和情怀,得罪了君子,他也不会记仇,顶多一笑置之,最坏也不过不相往来;而小人有小人的算盘,得罪了小人,无论多小的亏,他也一定会锱铢必较,而且还会加上无尽的利息。

小李是科室里出了名的心直口快,有事他总来不藏着掖着,都愿意直接跟人说,他为人热情爽朗,办事公道,大家也都挺喜欢他。

最近兄弟单位来了个工作组,跟科室里合作一个项目,小李被委派跟着工作组协助工作,主要负责两个单位的协调工作。工作组有两个主要负责人——王教授和赵组长。王教授是一名资深的专家,在业内很有名气,但是为人比较严肃,整天板着脸,看起来不太容易接近;而赵组长看来整天笑眯眯的,比较和气。

一次工作会议上,王教授提出了新的工作计划,按照这个计划,项目的质量会有很大提高,而小李觉得这样会拖慢整个项目的进度,两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这样在会议上两个人就这个计划争执了起来,闹得很不愉快。会后两个人一起去找了领导,领导看完计划以后,决定还是应该按照进度的要求,不能耽误日期。第二次工作会上,小李把这个问题跟大家说明了一下,强调了工程进度的重要性,而王教授没什么表情,似乎这事跟他没关系。

之后的工作中,小李发现兄弟单位有些职工在财务问题上处理得不太好,一次工作总结会上,小李提出这个问题,希望赵组长能注意一下。赵组长很热情,表示这是他的失职,他一定会督促工作组进行整改,小李看赵组长这么积极,心里也很高兴,觉得还是赵组长通情达理。

项目做完了,两个单位交换了工作意见,领导把小李叫进办公室,说兄弟单位觉得小李做事方式方法有问题,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需要改进。小李觉得很奇怪,认为自己做得挺好,但是却受到了批评。小李觉得一定是王教授对他不满意,毕竟他在会上否决了王教授的建议折了他的面子。他偷偷给兄弟单位的熟人打了个电话,得到的事实却让小李大吃一惊,其实是赵组长觉得他在会上批评了他的属下,他的脸上挂不住。

小李觉得很委屈,也觉得很奇怪,他只是在会上正常地提出了意见,赵组长也表现得很热情,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

小李的经历其实是非常典型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仔细观察,辨别哪些是君子,哪些是小人。得罪了君子还好,他们会堂堂正正地跟你争辩,光明正大地和你对抗,而且一般我们也很难得罪一位君子,因为君子会时常反省自己、改正自己。若得罪了小人,他会永远记得你欠他的,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你知道得罪他们的后果。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尽量远离小人。哪些人可能成为小人呢?以下几种人,我们不要轻易去招惹,他们很可能就是你身边的一颗颗定时炸弹:

爱奉承的人。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真才实学,靠的一般是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来给自己谋求利益。如果这种人发现你的才能可能会超过他,他就会有危机感,自然会对你采取行动。而且行动的方式往往是利用自己的奉承来借助高位者打击你。

爱吹捧自己的人。这种人虚荣心往往十分强,喜欢靠虚假的经历来让自己显得很有能力,这种人容不得别人比他好,更不允许有人敢否决他,因为谎言是非常容易被戳破的。

嫉妒心强的人。也许这种人很有能力,但是他们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任何可能超过他的人对他来说都是威胁。当我们看到有的人见到别人取得成就就会不开心的时候,最好敬而远之。

不孝的人。不论他怎么工作认真努力,有上进心,但是他对待自己的父母、家人却很恶劣,必定是小人无疑。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至亲都不关心,那么他平时的热情一定不那么单纯,这种人必须远离。

喜欢拉帮结伙的人。这种人只认圈子,不问是非,如果你选择与他们的圈子相隔,拒绝和他们为伍,他们就会敌对于你。你的正常举动,都会被认为是对他们的敌对,他们自然也就会为了圈子的利益而想尽办法除掉你。

5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中国有句古话,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意思是用对方的办法或是手段来打倒对方。这句话流传很广,也很好理解,可是真正去实施的人少之又少。

一般来说,我们在被攻击之后,常常想用其他的方式来予以还击。这样还击的效果其实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方法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对方可以从中体会到你的感受,进而反思自己的作为。如果你总是逆来顺受,对方认为理所应当,这无异于在彼此间埋下了炸弹,不利于双方长期融洽相处。

首先,对方处心积虑地想出一个法子来对付你,那么这个方法必定是他深思熟虑才得出来的,是一个十分成熟的方法,顺着对方的思路进行还击,既省去了你构想思路的时间与精力,又让对方产生了挫败感。

其次,对方用某种方式攻击你,就说明他很在意这方面的东西,这时候你把这种东西原样奉还,一定能攻击他的痛处。拿金钱攻击你的人一定会在意别人拿金钱攻击自己;攻击对方人格的人一定惧怕别人攻击他的人格。

最后,用同种方式回击会使对方印象更深刻。这在心理学研究中被称为“同等返回”行为。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可知,过去的经验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痕,在以后类似的情景或有必要的情景中,旧经验“复活”了,也就会让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善于运用这种方法,不但能摆脱很多尴尬的境况,而且能帮助自己顺利达成目的。

晏子出使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只能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进了宫,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连你都能做使臣了。”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就能挡住太阳;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就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成器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成器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不成器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楚王接连败下阵来,心中不服,便对侍臣说;“晏婴算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我想羞辱他,你们说用什么办法好呢?”侍臣回答说:“他来了以后,我们就押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您就问:‘这是什么人啊?’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他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这样您就能侮辱他了”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宴请晏子喝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喝得正高兴,两个差役绑着一个人从楚王面前走过。楚王说:“绑着的这是什么人啊?”差役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不怀好意地说:“齐国人都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有这么一回事,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长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难道楚国的水土会使人民善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晏子使楚”的故事。故事里,晏子没有从别的角度还击楚国的侮辱,而是选择了直来直去的方式,使楚国从侍从到楚王都无言以对。晏子就是巧妙地运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既能快速应对,没有因为迟疑而丢了齐国的面子,又让对方蓄谋已久却吃了亏,从而印象深刻,再也不敢招惹晏子。

牙齿碰了舌头,疼的是舌头,如果舌头选择去碰牙齿的话,疼的还是舌头。舌头如果不想办法让牙齿一样感到疼,那么舌头终究是被欺负的命。我们做事情也一样,有时候如果不让对方长长教训,让对方知道疼,他是不会收敛的。

在生活中,该放下矜持的时候我们就放下矜持,直接用对手的方式还击对手,让他知难而退。一时的不好意思,不选择最有力量的方法,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我们为什么要牺牲自己的利益,仅仅为了那一点面子?所以,该出手时就出手,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出击时犹如狮子搏兔,务求一击必胜,这样才能让敌人不敢再犯。

6别因为对方示弱,就放松你的警惕心

我们在生活中往往愿为人先,不甘落后,我们觉得只有超过别人才是赢家。为此我们不肯丢掉任何一点分数,时时处处想着如何强过别人。总觉得,语言上、行动上都要占上风,我们才算是有足够的面子。其实不然,示弱有时候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示弱并不意味着不争,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懂得示弱的人往往是能屈能伸的人。古代就有韩信甘受胯下之辱,越王勾践委身为仆。他们忍住了一时,赢得了一生。这种人在面对周围的环境时往往选择隐忍,而懂得隐忍的人是可怕的。他们从弱者的角度观察,会让自己更加理智、更加清醒,也使自己有了危机感,就会得到更多的机会。

示弱不一定意味着隐藏敌意,也有可能是真的示好。对于真正的示好我们应该愉快接受,并且给予回报。诗经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并不能看透人心所想。所以,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你发现对方向你示弱,先不要窃喜,这可能是对方另有所图。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让一时的快感麻痹了自己。

对方有意的示弱,也许是为了助长你的骄傲,也许是为了降低你的防范心理。也许是他察觉到了将有灾祸来临,把你推到风口浪尖承担风险,原因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面对示弱,我们应该加倍地小心,而不是笑纳。千万不能觉得“伸手不打笑脸人”,而不好意思发难。

小潘和小吴都是科室里的老员工,学历资历都差不多,大家对他们的评价也都还不错。孙处长快到离退的年龄了,需要选拔一名年轻干部,大家都说能坐这个位子的除了小潘、小吴外,不可能有第三人了。小潘和小吴也暗暗较起劲来。

由于他俩年纪相当,工作成绩也差不多,大家也不敢说到底谁才能得到这个职位,领导也没有表态,所以支持谁的都有。小潘和小吴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两人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在自己的业务上,经常加班到很晚,对待同事们也都更加热情。

不仅如此,他们两个在工作上的争执也越来越多,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会议上,两个人总是各自提出自己的方案,争论不休。对什么事发表议论时也往往是针锋相对,谁也不肯吃亏,总想着把对方驳倒。时间长了,大家也不知道该支持谁了。

但是,渐渐地,大家发现小潘似乎开始落了下风,平时争论时的意气少了很多,语气也不那么强烈了。工作上有了分歧,他也往往先说自己的不是。小吴觉得这是小潘服软的表现,觉得很高兴,认为这次的竞争他是胜券在握了。他觉得自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一次性压过小潘,不让他再有翻身的机会。

于是小吴在工作上越来越强势,小潘越是退让,小吴的攻势越是凌厉。小吴还听说,小潘在和下属喝酒的时候透露他觉得自己没希望了,肯定竞争不过小吴。小吴听了窃喜,就把小潘约出来喝酒,喝了两杯以后,小潘的话就开始止不住了,一会说自己的妻子不支持自己的工作,一会说自己的学历还是差那么一点,没法比,一会说领导不喜欢他这样的性格。小吴听了心里有底了,一边安慰小吴,一边开始盘算自己升职以后的日子。

后来小潘干脆直接叫小吴“吴处”了,小吴客气了两句,其实心里早就接受了这个称呼。平时在单位,小吴也越来越以领导自居,喜欢对同事指手划脚,语言上也不那么客气了。

人事任命下来以后,小吴大吃一惊,自己竟然落选了。

后来小潘跟家人道明了自己升职的原因:其实他早打听好了,领导不喜欢太强势的人,领导更看重谦虚稳重的人才。他故意示弱,就是为了让小吴骄傲,这样领导也不喜欢他,同事肯定也看不惯他的做派,他不下去谁下去!

一般来说,人们心中对忠厚更有好感,而对强势有厌烦的感觉。恰当的示弱会给人舒服的感觉,让人容易亲近。人们通常认为,肯吃亏的人容易相处,步步紧逼、不给人留余地,这种方式其实不符合千百年来中国人信奉的“中庸之道”。小潘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巧妙地示弱,口头上吃足了亏,自己却偷偷地收获了果实。看似吃了小亏实则赢得了更大的圆满。

温水青蛙的实验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面对油锅,青蛙会奋力跃出困境,而面对温水,青蛙只能坐以待毙。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一只青蛙?对方如果强势,你一定会有提防之心,时刻保持着警惕。而对方的示弱,就像一锅温水,让你在乐在其中,当你醒悟过来的时候,温水已经变成了滚水,而你却再也跳不出去了。

人人都有好胜心,当别人成全你的好胜心的时候,不要顺势而上,试图将对方批驳得体无完肤,这样做是非常愚蠢的,非但对自己没有益处,得不到认可,终有一天会自尝恶果,被对方攻击回来。我们要顺着对方的思路,想想他为什么要送面子过来,如此,给对方留有余地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了回转空间。

面对对方的示弱,适当的谦卑、适当的客气,是一种成熟的标志。正所谓“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想要事事处处占据上风,是一种贪婪的表现,人是很容易被自己的欲望控制的。对方的示弱,也许正是自身欲望最好的养料,它看起来很甜美,杀伤力却很大。

海啸来临之前,总会有一段退潮期,这个时候,海滩上布满了鱼虾,如果贸然跑过去捡,等待你的只有被海浪吞噬。我们不能只看到海浪退去就认为是大海畏惧了自己,要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面对对方的示好,我们要多想一个“为什么”,为什么他要对我这样,我值得他这么做吗?这不是自惭形秽,只是让我们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多一份机警,让自己在充满风雨的社会中屹立不摇。

7面对突然升温的友情,要冷静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很长时间不联系的朋友,突然打电话过来,或者是在QQ上主动跟你说话,寒暄几句过后,不外乎就那么几句话,“我要结婚了,到时候一定来啊”、“我最近做保险了,你要不要来一份”、“你在×××有熟人没”……这些问题总会给我们带来这样那样的损失,也许是金钱,也许是人情。

面对这种热情,我们往往哭笑不得:说对方势利,但是人家确实想起你来了;说对方珍惜友情,但是他们最后提出的要求总是让人觉得很别扭。现在有些人,接到这样的电话或者信息,总是禁不住心里一颤,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害怕。

友情不像亲情,靠血缘关系维系,也不像爱情一样是很强烈的,具有排他性的情感。友情是一种相对松散的感情,变化性很强,流动性很高。亲情和爱情可以历经时间的考验而不褪色,这点无数的文学影视和现实都已经验证,但是友情,似乎就不是那么结实了。

并不是说这种友情一定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我们需要体会这个世界对我们的善意。但是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因”,“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我们在体会这个世界善意的同时,也要提防人心险恶。

所以,虽然突然升温的友情也许是好东西,但是我们还是要冷静面对。要知道,一个处心积虑算计你的朋友,要比你的敌人可怕得多,能造成的伤害也会大得多。

张放和方舟曾经是大学同窗,两人既是一个班的同学,又是一个宿舍的舍友,是无话不谈的好友。他们曾经开玩笑地说,将来谁要是有发达的机会,一定要带上另一个人一起飞黄腾达。虽是一句玩笑,可也看得出他们的友情。

毕业之后,两人天南海北,各自为了自己的前程奋斗着,联系在不知不觉中也就断了,尤其是这两年,电话都不怎么打了。张放心里有些遗憾,但是也知道这事不能强求。

可是突然有一天,方舟突然打电话过来,在电话里跟方舟聊了好久。之后,方舟的电话也越来越勤,张放觉得过去的日子回来了。又过了两个星期,方舟说他决定去张放所在的城市发展,张放因为能见到老朋友觉得很高兴。

就这样,几个月过去了,张放和方舟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两人经常通话,时不时地也一起出来吃个饭。一次饭桌上,方舟说起上学时代的那句“苟富贵,勿相忘”,两人感慨万千,不停干杯。喝到兴头上,方舟说自己有个门路,想开个公司,他没有忘记张放,想带他一起发财。张放很感动,觉得这个朋友没白交,这么长时间了还记得过去的事。

第二天张放就取出了所有积蓄,决定跟方舟一起干。方舟看起来也很上心,租办公室、雇员工都亲力亲为。张放中间去方舟租的办公室看了看,觉得不错,员工们看来也很勤奋的样子。过了一个月,方舟就给了张放三千元的分红,张放越来越放心了。

又过了一个月,方舟突然来找张放,说公司接了个大活,急需资金周转,他手里没那么多钱。又说如果过了这一关公司就能上个新台阶了。张放觉得这公司是他俩的梦想,也是他俩友情的见证,必须挺过这一关。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把房子抵押了出去,把钱交给了方舟。别人说这样不牢靠,风险太大。张放却说,之前公司已经挣钱了,怎么可能不行,再说这么多年的朋友,不可能有问题。

方舟拿了钱,很长时间不见踪影,开始还有电话,到后来根本找不到人了。张放心虚了,去办公室找张放,去了一问才知道,这根本不是他的公司,上次来参观的时候是方舟花钱让人假装的。张放一听心都凉了,赶紧报了警。最后钱追回了一部分,可是张放却一直消沉了下去,每每他想起这事,就会一声叹息。

友情这种东西,是一种时间的累积,它不像亲情一样有血缘关系打底,可以细水长流;也不想爱情那样轰轰烈烈。时间长了,才能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真朋友,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突然降临的友情像是一种恩赐,对方有可能真的突然被你感动,但是这种情况少之又少。我们心里不能整天认为自己有那么大的魅力,可以感动所有的人。

面对这种友情,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冷静的心,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千万不可因为这种热情,觉得自己得了莫大的面子而感到无比的荣耀,你可能感觉自己很重要,很受别人关注。其实当你的内心进入了虚荣模式的时候,理智就远离了你,当别人提出要求的时候,你也不好意思驳对方的面子,你会觉得毕竟对方很看得起自己,自己也得对得住这份热情。这往往就是被人牵着走的开始。

那么如何看出对方有没有什么企图呢?首先你要对自己有所了解,看自己身上有什么可能对别人很重要的,比如说金钱、智慧或者人脉。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只有你有价值别人才会来找你。

另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我们需要对自己可能被人利用的地方有一定的认识,自己是不是爱冲动、爱面子,或者说特别在乎家人?这些地方很可能是自己的软肋,这些正是对方非常好的切入点。自己把门窗关好,蚊虫才不会进来。

但是即使这样,还是免不了被人送上这种“天降”的友情。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静观其变。所有人都会先客套几句,这是人之常情,重点往往在后面。我们不妨先和对方多寒暄几句,毕竟这是一种感情,但是不要主动去问对方有什么事,一来这样容易陷入被动;二来长时间冷场对方会觉得尴尬,这是你观察的好机会。

其次,冷静对待。我们不能拒绝对方的好意,但是我们也不能承受对方的恶意。不主动是为了保留自己的主动权,不拒绝是为了不得罪人。哪怕你看出对方有所图,也还是要笑脸相待,毕竟他的企图还没有成功。

最后,礼尚往来。不要单纯接受对方的好意,你也需要表达自己的好意。对方给你礼物,你也需要回礼;对方请客,自己也要时常买单。让友情不为世俗所连累,让自己活得更单纯。

友情虽好,但是需要小火慢炖,不能一蹴而就,只有一针一线编织的友情才能禁得住风吹雨打。当我们看到突然升温的友情,要好好想想,发现不对及时抽身而退。否则这热火般的友情,可能会变成一捆炸药,毁掉的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