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章

2012-08-20 16:59:03 发布 | 2384字

第10章

塞万提斯一生经历坎坷,其生平历来争论颇多。关于他的出生地点也曾有过争论。后来直到发现确凿材料,得以确定他出生于马德里附近的阿尔卡拉·德·厄纳勒斯城。他当过征粮员和收税员,被俘过,还到过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在意大利时期曾当过红衣主教胡利奥·阿括维瓦的扈从。1592年到1605年,塞万提斯曾数次入狱。1592年,由于“擅自征粮”,他在卡斯特罗·台尔·里奥入狱;1597年9月12日又因“亏欠公款”而在塞维尔入狱;1602年则因“账目不清”之罪名在塞维尔再次被监禁;1605年又一度入狱候讯,原因是有个放荡的贵族青年在塞万提斯当时所在的瓦雅多利德的住所附近被人杀害,塞万提斯全家为此遭嫌疑而入狱候讯。前述几次入狱的原因、时间和地点只是后人的推测而已。真实情况不得而知。1613年,塞万提斯正埋头写作《堂吉诃德》第二部,且完成了将近一半的章节。就在这时,一个自称是托尔台西利亚斯地方的人使用阿隆孛·德·弗尔南德斯·德·阿维利亚维达的化名,发表了一篇冒名顶替的《堂吉诃德》续篇,极力歪曲堂吉诃德和桑丘的形象,并对塞万提斯进行恶意的人身攻击。塞万提斯对此十分气愤。加紧写作,于1615年底出版了《堂吉诃德》第二部。这个阿维利亚维达究竟是谁,至今无人得知。

尽管《堂吉诃德》使塞万提斯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坎坷的经历与数度入狱以及狱内生活却使塞万提斯的身体受到极大摧残。1616年4月23日,塞万提斯因水肿病在其马德里的寓所中逝世,终年69岁。塞万提斯死后被埋葬在什么地方,至今仍是个谜。对此,有下述一些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这位大作家于1616年4月23日死于马德里,第二天就被人埋葬在“三德派”的一个教堂的坟园,此坟园在甘太伦那司街。又有一说为,1633年塞万提斯被改葬于米拉特罗街,但这一改葬之说被斥之为毫无根据。

另有人认为,塞万提斯死后被人们草草安葬,教会对塞万提斯恨之入骨,连一块墓碑也不许为他树立,因此人们至今找不到他的墓冢。西班牙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于1835年在马德里为塞万提斯树立了一块纪念碑。还有人认为,塞万提斯一直生活于贫困之中,在他逝世前不久才得到其保护人托雷多大主教赠送的一笔款项。他死后被葬在一个修道院的墓地里,除了他妻子外无一人参加他的葬礼,其墓地里无一块碑石。1635年,修道院迁移到另一条街道上,原来墓地里的尸骨都被掘出进行火葬,所有的骨灰便掩埋在一起,但掩埋于何处则不得而知。

莎士比亚的身份之谜如同中国没有人不知道李白一样,当今世界上没有谁不知道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迄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作品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16世纪到17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集中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最高文学成就。他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和两首长诗。世界闻名的悲剧《哈姆雷特》更是奠定了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然而这样一个文化巨人,他的身世至今还是一个谜。

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埃文河畔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商人市民家庭。21岁时离家外出谋生,当过剧场的杂役、演员。有关介绍他生平事迹的材料奇缺。当时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说明那些伟大的作品是出自他手。并且在他去世时,居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视,没有一个当时的文人为他的逝世写一首哀诗。在威廉·莎士比亚的女婿霍尔医生的日记中,也找不到关于其岳父是著名作家的文字。在研究者对他的家庭、环境、学历进行考察之后,便产生了这些剧作是否出于其手的怀疑。威廉出生于一个小市民家庭,何以知道那么多豪华宫廷与贵族的琐事?他文化水平极低,何以剧中能有如此细致的生活与心理描述?即使像拜伦和狄更斯这样的大作家也怀疑演员威廉·莎士比亚是否写过那些作品,狄更斯还表示“一定要揭开莎士比亚真伪之谜”。

最初曾有人认为莎剧的真正作者是牛津第七世领主爱德华·威尔伯爵。

此人对戏剧极感兴趣,可能是为了避开贵族社会的评议,才假借莎士比亚这个笔名发表作品。但是漏洞在于,这位伯爵逝世于16*0年,而在此之后,莎士比亚的剧作继续出现,显然难以自圆其说。大约是1958年,美国作家德丽雅·培根提出,莎剧的真正作者应该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其理由如下:第一,莎剧题材极其广泛,既涉及天文、地理,又谈及宫闱,博大精深,较之演员威廉的出身和文化状况,其出自于一位哲人之手更为合理。第二,当时正是伊丽莎白王朝在社会、宗教、政治等方面皆发生极大骚乱的时期,出版审查很是严格,上流社会、知识阶层也以写剧、演戏为耻。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人假借莎士比亚之名撰写剧本。而培根才华出众、阅历丰富,最有可能是真正的撰写者。第三,在培根的遗嘱中,莎士比亚的墓碑上,和莎剧的台词中居然可以拼出几行密码,内容赫然是“莎士比亚作品系培根所著”!但是德丽雅的说法也很难站住脚,因为莎剧和培根其他的作品在语言风格、思维习惯等方面明显不同,至于密码问题,第一,培根没有理由在死前将真相隐藏于不为人知的密码里,第二,这种文字的拼凑很具有偶然性。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莎剧的作者是莎士比亚的朋友、一个剧作家马洛。

马洛是一个鞋匠的儿子,1587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其代表作是名剧《汤姆兰大帝》,1593年他不幸被人杀害于伦敦。然而据美国文艺批评家霍夫曼的考证,当时被杀的只是马洛的一个替身,而马洛本人却回到意大利,继续进行他的戏剧创作。为了躲避仇杀,他便以莎士比亚的名义发表作品。此外,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例如《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都是以意大利为背景写成的。而演员莎士比亚从未到过意大利,怎能写出对意大利各方面情况十分熟悉的剧作呢?况且将马洛的作品和莎剧进行对比,我们就会发现二者风格竟然酷似!甚至如今在剑桥大学找到的马洛求学时的照片和第一版莎士比亚戏剧集上的照片极其相像。但这仍然缺乏事实上的依据,仅留在推断与猜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