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2011-09-09 15:21:30 发布 | 1808字

那两个孩子楼涵楼湘和村里的所有人都很投缘,他们玩得非常开心。临别时,他们的口袋里塞得满满的,乡亲们送来了花生鸡蛋,有的还为孩子赶做了布鞋,大家一再邀请孩子们暑假再来。

施璋领着两孩子登上了去上海吴淞的轮船。

无数次乘坐轮船来回于上海与崇明之间,施璋从没有注意到如今的船上,竟然如此充满着政治色彩。拥挤的船舱里,挂满了标语:“拥护党,拥护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抵制一切封资修”等等,令人目不暇接。两个孩子,不顾寒冷,执意要在船头看风景。

船头,风口浪尖,寒风猛烈,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来。施璋在寒风中打了一个寒噤,再一次把衣服领头竖起,风太大了,他不得不把孩子们带到了船尾。孩子们依着栏杆,看着长江里的浊浪翻滚,几只海鸥一直尾随着左右。

一阵启迪声之后,轮船进了吴淞闸港,速度开始放慢。晚霞照得江面一片通红,不远处的码头上,一条横幅在夕阳下分外醒目:“将无产阶级专政进行到底!”

吴淞去杨浦谭干部的家,还不算很远,一个小时不到,就把孩子们送到了家。

那是一条狭窄的弄堂,小巷弯弯曲曲,棚户区的破烂小房子,重重叠叠,如火柴盒一般,杂乱无章。楼湘走在前面,拐了几个弯后,叫着:

“妈妈,妈妈,爸爸,我们回来了。”

那是一栋简易的二层小楼,兀立在一片棚户中。谭干部出门迎接,她笑着说:

“我知道你们今天会回来的。大哥,请进吧,这两孩子麻烦你了。”

“没事。他们喜欢呆在乡下呢。”

“大哥,现在全国都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乡下一定也会很快卷入其中。你们得注意一些。”齐大姐看了一眼他丈夫,“他们单位的党委书记,被打倒了。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犯了什么错。”

“哦。又要运动了。”

“是啊。你知道那个齐大姐吗?也被打倒了,说是走资派,真是莫名其妙。”

晚饭后,施璋起身告辞,他要去卢湾区的妹妹家,顺道他要去徐家汇的衡山路,买几张唱片。

施璋在中国唱片公司门市部买几张古典音乐的唱片,营业员告诉他,这些唱片马上都要下架了,上面要清除资产阶级的生活情调,这些都属于范围之内。

“那我就多选几张吧,请你把目录拿来。”

营业员拿来了目录表,施璋摘下眼镜,反复看了几遍,又选了二三十张中外名曲,有国外的古典交响乐轻音乐,还有中国的民乐和小提琴的协奏曲,他还选了两张昆曲。

那些胶木唱片,厚重又占地方,他的行李包里被塞得满满的。本来他还想去徐家汇大教堂看看,现在背着这些笨重的东西,还是决定直接去妹妹家了。

夜上海的衡山路,霓虹璀璨,灯光闪烁,高大的梧桐树在夜幕下威严肃穆。和衡山路相比,同样是梧桐遮天,妹妹施琳家居住的思南路就显得格外幽静。

摁响了栅栏上的电子门铃,一位五十多岁的保姆,走过院子,拉亮了路灯,看清楚来人后,开了院门。幽暗的灯光下,妈妈站在门口。

“璋儿,来了。”

“妈妈,咋还没睡?”

妹妹施琳正在为马上开学的两个孩子整理书包。

“大哥,怎么会这么晚?我们还等你吃饭呢。”

“去了杨浦,又在徐家汇逛了逛,选了些唱片。”施璋卸下背包,放在墙角的地板上,“祖光呢?”

“派去学习了,在青浦。”

“青浦?学习什么?”

“劳动呗。他出生不好,每次运动总是首当其冲。”施琳端了一杯水给哥哥,“大哥可得注意了,这次运动来势凶猛,我们这些人都得夹紧尾巴做人。”

“嗯。我明天一早就乘头班船回去,我就不叫醒大家了。”

早上才四点多,天还没亮,施璋才起床,母亲早已起来,为他准备了酒酿鸡蛋,施璋匆匆吃下后,就蹑手蹑脚地开了院门。他走到淮海路上,搭乘头班公交车去了吴淞码头。

回到家里,他先把行李放进了书房,就去学校了。

好在大公中学就在家门口,三步两步就进了学校。今天是新学期注册开学的第一天,施璋因为不是班主任,他只是帮忙做做下手,发放新书。

在他忙着把新书搬进各个教室的时候,政治教研室的王主任,让他帮忙一起去校门口,拉大幅标语,一般在九月份新学年开学时,会拉一些欢迎新生等标语,现在又不是新学年。施璋心里纳闷,又不好询问,只得从命,他身子高,踩在课桌上,正好够到了了挂标语的挂钩,从王老师手里,接过标语,两头都挂好了,才看到那上面用毛笔大楷写着:伟大的无产阶级专政万岁!

从校门口回到教室,两旁走廊的墙壁上,斜贴了很多小的标语:拥护毛主席,拥护党;打倒一切封资修;打倒走资派;坚决捍卫毛泽东思想等等。上面的糨糊还没干,有的地方墨汁太厚,都流了下来。看来行动很迅速的,刚刚进校门时还一片风平浪静的,这一会儿工夫,就翻江倒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