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会生活,从小做起

2009-12-14 15:41:24 发布 | 14330字

你的小姑娘还很小,所以很多时候,都需要你来照顾她。不过,当她一天天地长大,你就要交给她做一些必要的事情了,比如大小便、刷牙、穿衣等小事情。另外,你还要交给她一些防身的小知识,因为很多时候,她并不在你身边。

千万不要觉得这些事情很简单,要知道,这可是宝宝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必然经历。第五十一节让女儿学会大小便

一位妈妈说,女儿好不容易学会大小便,但是没有多久竟然学着男宝宝站着尿尿了,这让妈妈十分恼火,毕竟宝宝学习大小便的成果来之不易啊。

其实从宝宝降生下来,大小便问题可以说是全家的重点研究对象了,当宝宝一次次不能控制自己的大小便而就地解决的时候,家长的烦恼就来啦。但是,着急也没有用,宝宝学习怎样大小便就像学走路一样,爸爸妈妈一定要耐心等待,因为它的顺利完成不取决于父母的主观愿望。

并且,如果把宝宝的大小便训练当做简单的生活习惯的建立问题,疏于调教,那么就会产生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宝宝的大小便训练不好,会对宝宝的个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提出者正是著名的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把训练宝宝大小便当做一回事。

那么,如何训练女宝宝大小便,又如何让她改变站着尿尿的坏习惯呢?

什么时候训练宝宝大小便

宝宝太小,大小便训练会给她造成莫大的压力和挫折感,甚至出现便秘、拒绝排便及上厕所退缩等现象。而宝宝如果两岁半还在白天兜着尿不湿的话,会让她自卑,别的小朋友也会笑话宝宝,影响宝宝心理发展。

据研究结果表明:大约90%的女孩,在两岁半的时候已能完全控制自己大便了。并且值得欣慰的是,专家发现女宝宝在训练时所要花费的时间少于男宝宝。

专家研究表明越早开始训练宝宝的大小便,训练时间就越长。有人说:“如果宝宝的脑部神经系统是A点,膀胱是B点,那么训练宝宝大小便自理必须等到A点到B点的道路畅通。否则,不管如何努力,都不可能顺利地从一点到达另一点。”所以,如果宝宝在18个月时开始训练,宝宝在26个月时完成训练要花费8个月;而如果从24个月时开始训练,到28个月时只花费4个月宝宝的训练就结束了。

所以,爸爸妈妈可以等宝宝更成熟些再开始训练,宝宝可以学得更快,自己和宝宝的遭遇挫折也更少。

当然在真正的大小便之前,让宝宝形成大小便的规律还是十分重要的:

1~2个月宝宝

可以开始训练大小便的习惯了。这个时期的宝宝每天排尿次数多、间隔短,具体次数因人而异。

宝宝排大便有些规律,大便前宝宝一般会有发呆、愣神、使劲儿等表现,如果大人及时发现,让宝宝大便就可能成功。吃母乳的宝宝一天可能拉3~5次,吃牛奶的宝宝一天拉1次的居多,有的可能两天一次(不过容易发生便秘)。宝宝排便可在每天早上吃奶后、晚上临睡前试着把一把。

爸爸妈妈应该在给宝宝把大小便时用“嘘……嘘……”和“嗯……嗯……”的声音作为排便信号,帮助宝宝形成条件反射。这个阶段把宝宝大小便可能成功的较少,此时不要因为着急强迫宝宝。

3~6个月宝宝

有的大小便已很有规律,特别是每次大便时会有比较明确的表示,大人比较省心省事。爸爸妈妈一定要坚持按照一定时间规律把便,但一定不要强迫,如果宝宝打挺反抗,不肯配合,或超过5分钟宝宝还不肯排便的话,就不要再勉强她了。

8~9个月宝宝

宝宝如果已经学会坐,可以让她自己坐在便盆上大小便。这时的宝宝会用声音、打战、眼睛瞪大、发呆、用劲小脸憋得通红或哭闹等表现来表示自己即将大小便了,爸爸妈妈要及时抓住这个机会让她坐盆来培养,每次坐盆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

如果要训练宝宝大小便形成规律,可以在早饭后10分钟让宝宝坐盆,排不出来也不要紧。一般训练一周,排便的条件反射即可建立,宝宝就会定时排便。此时不要随意更改排便时间。

18~24个月宝宝

大脑的神经系统已经发育成熟,对充盈的膀胱、直肠也开始有感觉了,在宝宝有便意的时候,她能主动地要求坐便盆了。一般来说,宝宝到了2岁以后,大小便的意识增强了,就可以给宝宝训练了,如果你发现宝宝有了下面的一些特征,就不要犹豫了。

保持尿片干燥达两小时以上,或在小睡时不尿;

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听得懂简单的指令,还可以独立地表达“愿意”还是“不愿意”;

行动能力上,可以走过去坐好,将衣服拉下或拉起;

对他人上厕所表示出兴趣,甚至在口头上或行动上表达想解便的欲念;

有了要去洗手间大小便的概念,或能理解“坐便器”的含义,可以走过去坐好并乐意经常坐在上面。

宝宝大小便小提示

1.准备一个类似于玩具的如厕椅或者尿桶,最好有鲜艳的色彩,这样可以吸引宝宝。

2.大便比小便容易控制,可以从训练大便开始。开始培养时,可以在你上厕所时让宝宝看一看,让宝宝有模仿的样本,另外宝宝还会知道别人尿尿或大便不是用尿布。

3.女宝宝应该和妈妈学习,当然有时在学校女宝宝会向小男孩学习站着尿尿,家长对此不要太介意,时间长了,宝宝还会恢复原来的方式,因为她自己也会觉得不方便。

4.不要斥责宝宝“事故”大小便

有时宝宝能在妈妈的提示下自己蹲便盆,但如果宝宝没有足够成熟的表达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就会把裤子尿湿、把大便弄在身上,所以,此时爸爸妈妈要宽容一些。

5.每当宝宝能自己控制住大小便时,应及时表扬,让她产生一种自豪感。

第五十二节让宝宝刷牙的妙招

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女宝宝有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因为这不仅是宝宝的健康问题,还是宝宝美观大方自信的问题。

一般来说,宝宝的乳牙兼具咀嚼、发音、美观,以及维持恒牙萌出空间的功能。如果爸爸妈妈没有注意培养宝宝刷牙,当宝宝的乳牙因蛀牙或其他缺损等原因太早掉落时,第一磨牙就会向前倾移,最后小臼齿就被“夹杀”无法长出来。

所以,为了宝宝以后的美丽健康,爸爸妈妈就要学会怎样教育宝宝学习爱护牙齿了。

护牙时间表

未长牙之前的宝宝:

爸爸妈妈可以在喂完奶之后,用纱布蘸水清洁口腔,或是喂奶后让孩子喝水,以此清洁宝宝口腔,记住不要让宝宝养成含着奶瓶睡觉的习惯,否则当宝宝长出牙齿后,因为奶瓶总是在口中,就会让宝宝的口腔“聚集”大量细菌,这样牙齿就成为了细菌攻击的对象。

6个月宝宝

此时乳牙刚刚萌出时,表面的硬组织发育还不完善,硬度较低,加上宝宝的食物大多以甜软为主,所以龋菌此时大量增长,让新出生的乳牙患上龋病。爸爸妈妈对宝宝牙齿的“监护意识”一定要做到位,每天至少要用乳牙刷帮助宝宝清理一次乳牙。

正确的做法:将宝宝抱在腿上,让宝宝的头往后仰,然后将乳牙刷套在食指上,进行清洁工作。当然,宝宝此时会反抗,爸爸妈妈千万不要硬来,否则以后宝宝更加反抗刷牙,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做示范,让宝宝明白刷牙并不是很难受的事情。

20个月宝宝

让宝宝形成漱口习惯,此时只要孩子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坚持用盐水漱口就可以了。

2岁半宝宝

此时宝宝的第1套牙齿(20颗)——乳牙,几乎全部长成,爸爸妈妈此时就要训练宝宝刷牙。

如何让宝宝自己刷牙

选择牙刷:

要选用儿童牙刷,刷毛的软硬度,以不刷痛宝宝牙肉为原则,如果刷毛太硬,牙刷易损伤牙齿表面、损伤牙龈,太软则起不到清洁的作用。

由于宝宝手腕不够灵活,所以可以选用刷柄较粗的牙刷,这种牙刷比较方便小手抓握,此外,色彩鲜艳的牙刷也比较能够提高刷牙的兴趣。

牙刷使用3个月后需要更换,不过如果发现刷毛颜色变浅或者刷毛向外突出,就要及时更换。

牙膏:

最好选用刺激轻微而含水果芳香味的儿童牙膏,3岁以下儿童不要使用含氟牙膏。最好早晚牙膏选用不同的品牌,因为牙膏中也含有杀菌的成分,如果总是使用同一种牙膏,口腔中的细菌就会适应这种牙膏,不利于除菌。

方式:

一手拿杯子,俯身向前,一手拿牙刷转动手腕。最好用温水,这可以很好地减少冷和热的刺激,可以保护牙齿,对患有牙过敏、龋牙、牙周炎、口腔溃疡、舌炎、咽喉炎的宝宝,更有好处。

刷牙时将牙刷头平行于牙面,并与牙面成45度角,顺序是顺牙缝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地竖刷。上下、内外都是顺着牙根向牙尖刷。牙合面可以横刷,这样清洁才彻底。宝宝口腔每个区域,应轻刷15~20下。

注意:避免宝宝过多地拉锯式地横刷法,这种方法不但不能把牙齿刷干净,还容易导致牙颈部损伤,造成牙齿的楔状缺陷,把牙齿刷出一条沟来,以后使用稍硬的牙刷刷牙触及到牙髓就会疼痛。

时间:

每次刷牙至少需要3分钟时间。建议早晚刷牙,进食后都应该漱口。

刷牙习惯的培养要点

每天坚持

在宝宝开始刷牙后,可以给宝宝一天的作息时间表中安排上刷牙这一项。坚持早晚各一遍。

循序渐进

教宝宝自己刷牙,不要指望一步到位。先让宝宝对刷牙感兴趣,然后在大人的示范下逐步自己去刷牙,最初可以让宝宝用清水刷牙,当宝宝逐渐掌握上下转动刷的动作要领时,再给宝宝挤上牙膏,宝宝的真正刷牙就开始了。

寓教于乐

最初宝宝刷牙时,不要强求刷干净,先让他习惯刷牙的姿势动作,再逐渐要求刷干净。在孩子学刷牙时,爸妈可以让宝宝配合儿歌进行刷牙动作,以提高学习的兴趣,注意应该经常给予鼓励和表扬。

检查刷牙结果

宝宝开始刷牙,动作不熟练,力道比较小,一些牙齿间的残留物并不能刷掉,所以,爸爸妈妈要对宝宝刷牙的结果进行检查,有必要的话,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宝宝刷牙。注意,要告诉宝宝在刷牙时需要注意什么。

第五十三节有意识让宝宝自己学习穿衣

一天晚上,妈妈正要给2岁的囡囡脱套头的羊毛衫,囡囡突然说:“不要,囡囡自己来!”妈妈看囡囡跃跃欲试的样子,欣然允许。于是妈妈先给宝宝做了一个示范,告诉囡囡:“两个小手交叉抓住下面的衣摆,把衣服拎住,然后把手和衣服一起举起来,再脱去两个袖子,最后把头取出来。”结果在妈妈的鼓励和引导下,囡囡一下子就成功了。不久囡囡又开始学会了自己穿衣服。妈妈突然感到自己的小棉袄成长了不少!

可不是每个宝宝都像囡囡一样,很多大宝宝到了五六岁还要妈妈来帮忙,每天早晚妈妈就开始忙活了。其实,宝宝不会穿衣、脱衣、系鞋带等简单的自我料理,根本原因是爸爸妈妈的问题。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学家蒙特梭利曾说过,“教育首先要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一些穿衣、系鞋带、吃饭等小事情对18个月~3岁的宝宝而言,是很新鲜的,他们其实都想自己去做,当他们独立完成这些类似的事情,身体、智力、情绪、性格、意志等各方面都会得到提高。长时间下来,宝宝就有了初步的独立性,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爱动脑筋想问题。而如果爸爸妈妈把宝宝的这些“独立宣言”抹杀掉,就会使宝宝因缺少锻炼而形成能力低下、性格懦弱、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的不良个性。

所以,不要“包办”宝宝了,让她从穿衣开始培养自己的独立吧!不要担心宝宝太小学不会,她可比你想象得聪明着呢!

先学脱,再学穿

心理学家认为,宝宝总是负行为比正行为学得快,特别是在生活习惯的学习上。所以我们看到,宝宝总是先学会脱衣,然后才学会穿衣,并且在其他的方面也是如此,爸爸妈妈可以顺应宝宝的心理发展的规律,先交给宝宝脱衣,然后再交给宝宝穿衣。

宝宝学习时间

1岁半的宝宝手部力量和身体协调性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时宝宝就可以学习自己穿衣和脱衣了。最初,她能够配合家长穿衣服和脱衣服,比如穿袖子的时候,你可以拿着袖子,告诉宝宝把手伸进袖子里。然后,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她就可以进行穿衣和脱衣了。

不过总体看来,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学习穿衣和脱衣以配合爸爸妈妈为主。所以,如果宝宝真的无法完成,爸爸妈妈不要责怪宝宝。

如果宝宝对穿衣服和脱衣服没有兴趣,爸爸妈妈可以选择宝宝喜欢的衣服吸引宝宝的兴趣。

衣鞋的选择

孩子的衣服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套头衫,一种是开衫,对于刚开始学习穿衣服的孩子来说,套头衫比较容易学习,可以让他们从学穿套头衫开始。宝宝衣服的图案不要太多,因为图案太多会让宝宝整天将心思放在衣服上,容易分散注意力,从小养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另外,夏天宝宝衣服穿得简单,这时教宝宝脱衣服比较容易,此时不要错过宝宝学习穿衣和脱衣的时机。

认识衣服的前面和后面

前后区别大的衣服能够帮助孩子区分前后,所以在买衣服的时候,妈妈可以故意买一些前后图案或者颜色不一样的衣服。领子处的商标是认识衣服正反面的标志,妈妈可以告诉宝宝有商标的是反面,应该穿在里面,穿衣服后,商标应该在脖子后面。

购买宝宝衣服以方便为主

爸爸妈妈买衣物时,最好简约一些,比如宝宝的鞋子,如果脚踝的设计硬一点、高一点,再加上一根食指可以勾住的拉绳,宝宝穿起来就会容易得多。买袜子时,织法松一点的袜子会比弹性袜容易穿脱。

“布娃娃”,帮忙练

女宝宝都喜欢布娃娃,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从学习给布娃娃穿衣服开始,这样既能让宝宝明白穿衣服的步骤,也能培养宝宝动手的能力。

解扣、系扣

在交给宝宝解扣时,先教宝宝解下边的,爸爸妈妈帮助解上边的。在系扣的时候,要告诉宝宝一些技巧:两手分别拿着扣子和扣眼,先把扣子的一部分放进扣眼里,拿扣子的手顺势把剩下的扣子推进扣眼里,还要让她注意扣子和扣眼的正确搭配。

鼓励宝宝,不要打击其信心

宝宝每完成一步就要表扬她,并耐心给她一些提示,让她多练习,从简单入手,慢慢来,别指望太快,孩子还小,最终总能学会的,千万不要为了节省时间,让她丧失学习独立的机会。

第五十四节独自睡觉是女儿的大事

在西方发达国家,让宝宝一生下来就自己睡一个房间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宝宝号啕大哭,引来了父母,得到的也只是些宽慰,不可能“插足”到父母的房间。

但是在中国,有的宝宝五六岁了还和父母在一起睡觉,宝宝会用很多手段搅乱“分床”计划,女宝宝虽然“弱不禁风”,但是,手段也会有很多,比如,半夜跑到爸爸妈妈床上,睡觉时候大哭大闹叫嚷自己害怕,对爸爸妈妈说自己睡觉冷……总之为了保障自己的“一床之地”,使尽了办法,有些爸爸妈妈心软了,分床计划就搁置了。

虽然分床搁置了,但是,由此引起的问题却出现了。我们看到没有分床睡觉的宝宝们通常有以下三个现象:

过度恋父情结

据分析,3~6岁是儿童的“俄狄浦斯期”,3岁左右的宝宝已经能分清自己是女孩了,也有了最初的性别意识,此时宝宝不和父母分床,尤其是那些长期和妈妈或爸爸搂着睡的女宝宝,就会过度依恋父亲和母亲。而在3~6岁这个关键期,宝宝需要意识到父母之间有一种亲密关系,是她没有能力介入的,接受这一点有益于宝宝精神发展。

内心不独立

宝宝能否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的独立是从形式到内容的,“形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方式,“内容”是孩子的内心。2~3岁的宝宝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对人对事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但是没有和爸爸妈妈分床,宝宝的内心独立意识就会比较弱,独立的行动能力也就比较差。

有害的性幻想

3岁以后的宝宝会对父母的关系、两性之间的问题比较敏感。如果与爸爸妈妈同床,很可能接触到父母的性行为,虽然她们不明白父母在做什么,虽然她们是睡着的,但是并不能排除她们的模糊意识。而这种意识很可能在宝宝长到青少年阶段,甚至成人阶段时,产生负面的性幻想。

所以,抓紧时间让宝宝单独睡觉吧。另外,宝宝单独睡觉除了可以避免以上一些问题,还会产生一些好的副作用:

宝宝睡得踏实

许多爸爸妈妈害怕宝宝分床会睡不好,其实不是的,分床睡更有利于宝宝睡眠。一般来说,宝宝同床总是夹在大人中间,虽然照顾上方便一些,但并不能让宝宝睡得踏实,大人睡眠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会整夜弥漫在宝宝周围,使宝宝得不到新鲜的空气,出现睡眠不安、做噩梦及夜里啼哭的现象;另外,爸爸妈妈翻身或动弹时可能还会惊醒宝宝,反而让宝宝睡的更不踏实,而宝宝单独睡觉就没有这些问题。

有利于促进夫妇关系

宝宝横在爸爸妈妈中间,许多成人都感受到了这个“第三者”“可恨之处”。因为宝宝白天把大家弄得团团转,夫妻之间沟通、交流及相互关心比起以前少了许多。到了晚上,还要让宝宝占据妈妈,许多爸爸这时都成为“短期光棍”,长期下去夫妻的感情就会受到影响。

那么,什么时候让宝宝分床呢?专家认为在宝宝3岁之前,让宝宝分床睡是最合适的。

在3岁前,宝宝断奶,大小便训练等一系列“独立训练”,已使她们能够区分自己和外部,产生独立性和控制感。而3岁正是孩子独立意识萌芽和迅速发展时期,因此这个阶段安排孩子独睡,对于培养孩子心理上的独立感很有好处。这种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的培养,与孩子日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当然,让宝宝自己睡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是一些小措施:

婴儿期分房

如果条件具备,最好在宝宝出生前就布置好色彩斑斓的婴儿房。从一降生就培养宝宝单独睡的习惯,日后宝宝就不会经历被“改造”之苦,不过这是很挑战爸爸妈妈的“爱子之情”的,因为宝宝的“撒手锏”——大哭,从出生开始宝宝就会“纯熟”运用了。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先要让宝宝明白独睡是一个人长大了的标志,而不是父母从此不再爱她了。爸爸妈妈还可以对宝宝讲些小故事、儿歌来向宝宝宣传独自睡觉对身心发育的种种好处。当宝宝学会自己睡觉后,爸爸妈妈要逐渐培养宝宝晚上睡觉不乱踢被子或小便时知道叫大人的习惯。

给宝宝找个榜样

带宝宝到已经分床睡小朋友家串门,并且有意识地当着宝宝的面询问小主人跟谁睡,并夸奖小朋友:“你真行!一个人睡一张床!”这样,通过心理暗示,激发宝宝潜在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敢于挑战自我,做一个勇敢的孩子,从心理上产生自己睡的愿望。

布置小床和睡房

在宝宝的房间内成立一个儿童天地,把宝宝平时喜欢的玩具挂在床边,根据需要不断变换摆设,让宝宝总是充满新鲜感。然后给宝宝准备一个柔软、漂亮、干净、整洁的小床,宝宝也会喜欢的。

先分床,再分房

先为宝宝在自己的大床边建立一个小床,让宝宝慢慢适应自己睡,宝宝睡觉时可讲个小故事,可轻轻拍拍背,让宝宝有种安全感,安静入睡,必要时给宝宝一个抱抱熊作为替代物。

注意事项:

避开焦虑期

18个月是孩子分离焦虑最严重的时候,如果你的孩子处在这一年龄段,那就把让她学会独自睡觉的时间推后一个月。

坚持原则,不要放弃

宝宝分床时会想到许多方法来“威胁”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不要因为心一软,就接纳宝宝。不然分床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建议家长不要心软,坚持立场,陪伴宝宝、鼓励她重新入睡。坚持下来,习惯就养成了,并且这将使宝宝受益终身。

灵活把握

宝宝生病或遇到挫折时,非常需要爸爸妈妈的关心和安慰。这时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同床睡觉,但是当宝宝病好,挫折解决时,要及时将宝宝送回她的小房间。

第五十五节训练宝宝与大人同桌共餐

又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了,3岁的欣欣还在玩自己的布娃娃,妈妈喊了好多声,欣欣都没有反应。最近欣欣吃饭越来越让妈妈头痛了,因为喜欢吃零食,到了正餐的时间她总是不好好吃。每次吃饭,欣欣前面跑,妈妈后面拿着碗追,有时候,爸爸看不过去,对欣欣大发脾气,甚至动起手来,但是还是没有改掉欣欣不好好吃饭的坏习惯。

欣欣的例子无独有偶,许多宝宝都不好好吃饭,这让爸爸妈妈费尽了脑筋。

其实,这是爸爸妈妈“惯”出来的结果,如果想让自己的宝宝乖乖吃饭,那就从小就训练她吧。

当然,宝宝自己吃饭,是一种很复杂的活动,它要求宝宝的手、眼、嘴的高度协调,同时还伴随着上半身多组肌肉的配合,而这些协调与配合又是受大脑的指挥的,所以说:训练宝宝自己吃饭是一种早期教育。

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过程来看,宝宝自己吃饭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1岁以后的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萌动,他们渴望做一些事情,比如学习走路,学习吃饭,而且有时,我们看到宝宝不愿得到大人的帮助,要自己单独去做。而这一切都是宝宝的好奇心在“作崇”,而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宝宝的好奇心让宝宝学习吃饭。如果宝宝自己真的实现自己吃饭,就会初步品尝到成功的滋味,自信心也随之大增。

所以,爸爸妈妈不要因为怕宝宝弄脏衣服,摔坏东西,就不给宝宝自己吃饭的权利了。这只能徒增以后宝宝自己学习吃饭的烦恼,并且还让宝宝养成依赖的性格。

那么,要怎样交给宝宝和大人一样吃饭呢?

制定宝宝吃饭时间表,潜意识培养宝宝自己吃饭

2~3个月宝宝

当用小勺给宝宝喂些果汁、果泥时,让宝宝对勺子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学会把食物由舌前送到舌根部,为将来自己使用勺子奠定基础。

6个月宝宝

宝宝可以自己拿饼干吃了,不过她会吃得到处都是饼干屑,不过不要干涉宝宝,吃饱后爸爸妈妈再去打扫“战场”。

10个月宝宝

大人端着杯子,宝宝自己喝水

12个月的宝宝

自己拿着杯子喝水。

1岁宝宝

一岁是训练宝宝自己吃饭的最好时机,错过这个时期,往往很难训练,所以要坚持让宝宝自己吃,并且教会宝宝必要的技巧,逐渐纠正撒饭多的毛病。

1岁宝宝的吃饭具体训练

宝宝学习吃饭三征兆

征兆一:吃饭时,宝宝喜欢手里抓着饭。

征兆二:会用杯子喝水。

征兆三:勺子里的饭快掉下来的时候,宝宝主动去舔勺子。

宝宝自己吃饭的准备

给宝宝准备自己的餐具

1岁的宝宝喜欢跟成人在一起上桌吃饭,也喜欢拥有自己一套餐具,妈妈可以为宝宝准备单独的小碟子,盛上适合她吃的各种饭菜。然后让她尽情地用手或用勺自己吃饭,即使吃得一塌糊涂也不要在意,要知道宝宝就是在一塌糊涂中成长起来的。

当然,如果宝宝不好好吃,妈妈可以适当地喂一下宝宝,但是不要太“过分”。

宝宝要有自己的位置

1岁左右的宝宝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妈妈一边将其双手紧束,一边一勺一勺地喂她。在独立意识的驱动下,宝宝会认为这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于是宝宝常常报以反抗或拒食。所以,妈妈要给宝宝准备和家里人一样的位置(注意宝宝安全,最好为宝宝准备一把幼儿专用椅)。当宝宝受到同等礼遇的时候,自然会以其他人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为宝宝准备可以拿的食物

1岁宝宝手部已经得到很好的发育,妈妈可以教宝宝吃一些用手捏起来比较容易的食物,比如土豆丝、红薯片、豆角等。

宝宝吃饭注意事项

教宝宝时一定要有耐心,刚开始宝宝不熟练,即使她把饭吃得乱七八糟,家长也不要责备宝宝,给宝宝鼓励让他们做好这件力所能及的事。

引导宝宝主动地去学习吃食物,不要让宝宝偏食,为宝宝准备多一些的食物,这样宝宝不但可以体会到进餐的乐趣,还可以促进食欲,补充到多方面的营养。

有些宝宝会用左手拿勺,不要强迫宝宝使用右手,因为同时使用左右手更有助于大脑的发育。

告诉宝宝吃饭就是吃饭,不能边吃边玩,另外还要让宝宝吃饭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这主要是爸爸妈妈的任务了。

不要强迫孩子吃饭,等孩子饿了,有了迫切想吃的欲望时,再给她吃。这样几次过后,她就知道:不好好吃饭就意味着挨饿,自然就会按时吃饭了。另外,不能总担心宝宝饿,给她零食吃,那就会适得其反。

宝宝吃饭的教育细节只要家长认真摸索,都会找出有效的途径让宝宝独立起来,摆脱“喂饭”。如果教育得当的话,2岁的宝宝就完全可以自己吃饭了,这会省掉爸爸妈妈很多麻烦,并且宝宝也因为自己学会了吃饭而自尊心大增。

第五十六节安全教育,让女儿远离危险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政府教育部门做了一期“不要开门”的专题节目:一名工作人员,将自己装扮成送货员,拿着大批宝宝们喜欢的东西,到一些孩子“独守空房”(父母不在家)的家庭造访,这些家庭事前已经得到父母的同意。

结果显示,只有一半宝宝表现良好,虽然“送货员”对他们百般诱惑,他们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着门应答。但是另一半宝宝不但引“狼”入室,还以小主人公的姿态,带“送货员”逐房参观。

这个节目让爸爸妈妈意识到自己宝宝的安全意识很差。许多家庭宝宝独处机会少,一个宝宝身边有好几位长辈严密看护。但是,这并不能消除宝宝身边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由于“过度的保护”,宝宝独立的安全意识很薄弱。一旦“人为保护”消失,宝宝马上就会处于危险之中。而宝宝也因为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就感到无所适从,时常做些“危险动作”。如果你家宝宝总是出现一些意外事件,如从凳子上摔下来,被掉下来的杯子扎破手指,遇到漂亮的液体就去尝一尝……那么,你的宝宝就真的需要安全教育了。因为当家长不在宝宝身边的时候,她的保护神只有她自己。

一般来说宝宝1岁不到,只要能理解大人说话,就可以对她进行安全教育了。主要的教育内容是让宝宝懂得什么是危险,怎么避开危险。这些教育要从一点一滴教起。爸爸妈妈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式:

在生活中培养宝宝安全意识

宝宝经常会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没有意识到,而产生危险,所以,家长要告诉宝宝平时应该怎样做。

安全标志:

爸爸妈妈带宝宝出门时,可以引导宝宝看一些安全标志,告诉她,红色的标志表示禁止,黄色标志表示警告。另外,还要让宝宝知道标志上的图案的意思和禁止的内容。提醒宝宝出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标志,并按照安全标志去做。

危险的家庭日用品:

家庭里常用的消毒液、电器,藏起来不是办法,只有让宝宝意识到它们的危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宝宝的因为好奇心带来的伤害。

生活习惯:

让宝宝学会喝水吃饭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不能乱吃没有生产标志的东西,不要用牙签剔牙。

走路时手不插在衣兜里,扶着栏杆上下楼梯;靠右行走,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注意红绿灯和来往车辆。

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不在门边玩,不把手放在门缝、抽屉里,知道“安全门”的作用。

告诉宝宝爸爸妈妈的姓名和家里电话,并让宝宝知道一些常用的警报电话:110、120、119等。

在游戏中培养宝宝的安全意识

游戏是宝宝除了吃穿之外最重要的活动了。在游戏中教育宝宝,除了可以避免宝宝因为游戏发生危险,还能很好地让宝宝意识到一些不常见的危险,并学会如何处理。

角色游戏中教宝宝处理问题

爸爸妈妈充当陌生人——

下大雨时,宝宝正在等爸爸妈妈接宝宝回家,一个陌生人说他能用他的车载宝宝回家。宝宝怎么应付?

在游乐场,陌生人说,他的宠物狗丢失了,问宝宝是否能帮他找一找。宝宝应该怎样做?

爸爸妈妈不在家,陌生人敲门说,他的车坏了,想借电话用用。宝宝怎样做?

宝宝和爸爸妈妈在陌生的地方走失了,陌生人说,他知道爸爸妈妈在哪里,要宝宝和他一起走,宝宝怎么办?

一个能叫出宝宝名字的陌生人对宝宝说,宝宝妈妈受伤了,嘱咐他来接宝宝。宝宝跟他走吗?

……

这些小游戏都不但可以提升宝宝的思维灵敏性,还可以让宝宝学习到自己安全的重要性。另外,一些有危险的游戏,爸爸妈妈提醒宝宝要注意危险,比如,急跑、爬高等。

在阅读中培养宝宝的安全意识

当你给宝宝讲白雪公主时,宝宝就能从故事中明白,不应该随便吃别人给的东西。爸爸妈妈还可以给宝宝看一些少儿安全教育的节目,这样宝宝在阅读中,就提高了安全意识。

由于一些动画片,宝宝并不能看得懂,当宝宝学习其中某些行为时,往往会出现意外,爸爸妈妈要告诉宝宝哪些可以学习,哪些是不能学习的。

当然,宝宝的安全教育问题,需要爸爸妈妈有对宝宝安全意识的概念,如果父母都没有做好,宝宝又何谈安全意识呢?

比如有的爸爸妈妈带宝宝开车,没有意识到宝宝安全,当急刹车时,宝宝的脑袋就被撞到了。宝宝把杯子摔到地板上,爸爸妈妈没有及时清理,宝宝的脚被扎了……

总结来说,安全教育不只是宝宝一个人的事情,爸爸妈妈提高宝宝安全意识的前提是让自己有了充分的安全意识。只有这样宝宝才会在心里真正明白,才能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第五十七节会拒绝,自我保护的第一步

丫丫高高兴兴地拿着滑板车出门了,但是刚玩滑板车不久,一个小男孩,就跑过来,要丫丫的滑板车。丫丫很害怕,把滑板车给了小男孩玩。爸爸下楼看到丫丫,丫丫委屈地说,滑板车被小哥哥抢去玩了。爸爸看到那个小男孩比丫丫还小,丫丫竟然害怕地叫人家小哥哥。爸爸没有说话,向小男孩要回滑板车回家了。

第二天,爸爸在和丫丫下楼玩滑板车时,又遇到那个小男孩,爸爸对丫丫说,别害怕,他是小弟弟,如果抢你的滑板车,你就说不,丫丫是最棒的”!不久,爸爸听到脆生生的:“不行!我还要玩呢!”

女宝宝因为自己的不爱竞争的特点,总是让男宝宝欺负。而教育女宝宝拒绝一些无礼的要求,就成为女宝宝学习自我保护的重要内容。所以,当你的宝宝总是事事顺从、听话,就要对宝宝的反抗意识多多培养了。让她们遇到不正确的要求时,能分辨是非,敢于说“不”。只有宝宝做事有主见,才能学会自我保护,不被他人左右。

欧美等国家非常重视孩子说“NO”,很多妈妈为孩子学会说“NO”而感到高兴。一般来说,宝宝2岁前后就开始说“N0”了,因为此时宝宝的反抗意识很强烈,这也是宝宝顺利成长的标志。如果在反抗期里,宝宝还不会反抗的话那就比较令人担心了,因为宝宝在这个时期没有培养好反抗意识,以后在小朋友之间就会容易受到欺负。

当然,有的宝宝在此时期有了反抗意识但是被爸爸妈妈的教育“消灭”了,我国传统观念让爸爸妈妈对宝宝的反抗很是恼火:“怎么能对父母这样。”“小小年纪就这样将来还得了。”……对于女宝宝的教育更是过火,为了让宝宝听自己的话,软硬兼施,想尽一切办法;为了让宝宝做淑女总是说服宝宝满足别人的要求;不管宝宝提出什么要求,总是给予满足……

结果,宝宝的反抗意识不是被家长的软硬兼施消灭,就是宝宝没有利用反抗意识的“用武之地”,所以,女宝宝面对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总是表现出手足无措的懦弱特点。因为她们没有想到在自己的学校,在自己的老师身边,在爸爸妈妈身旁,竟然会发生这种事情!

另外,宝宝如果没有反抗意识,不仅会让别的小朋友欺负,以后长大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产生胆小、自卑的特点,还会容易听从陌生人的话,被别人欺骗。

所以,如果你的宝宝到了三四岁还是“怯怯”的样子,不要以为宝宝是淑女的好苗子,而要成为受气的“小丫头”了,教育她说“不”已经刻不容缓。

家长在教育宝宝说不时,先要找到宝宝不敢说不的心理,这样才能做到“药到病除”。一般来说,宝宝不会说“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胆小

这是大多宝宝的不敢说不的原因,女宝宝更是如此,所以交给宝宝勇敢才是家长要做的。在拒绝上,鼓励宝宝试着拒绝别人,当宝宝发现这并不可怕,胆子大起来,也就会说不了。

好面子

宝宝和大人一样也有面子问题,别人向她借东西,生怕别人说自己“小气”,所以为了照顾面子,就做了违心的事。所以,家长要告诉宝宝,说不,只是要求自己的权利,是更加有面子的事情。相反,如果总是顺从别人,别人会认为宝宝好欺负,就更不会认为宝宝有面子了。

害怕别人不跟自己玩

有的宝宝在人际关系上比较依赖别人,所以当别人提出一些要求后总是马上答应,甚至人家没有说,都会主动送上去,可以说这是她心甘情愿的,为了避免孤独,避免没有伙伴,她只好“讨好”别人了。这样的宝宝关键问题是没有自主能力,不会独立生活。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宝宝说“不”就水到渠成了。

没有拒绝的习惯和技巧

这是爸爸妈妈让宝宝失去反抗意识造成的后果。所以,日常生活中,要给宝宝拒绝的机会和交给宝宝怎样正确地拒绝别人。

以上是针对已经受到欺负的宝宝,提供的方法,而如果你的宝宝还没有出现这些问题,并不是说以后就不会出现,在此介绍几条说“不”的小经验,使宝宝第一时间学会拒绝:

利用宝宝的反抗期

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想自己来做事情的愿望变得强烈起来,动不动就说“不”。面对孩子的反抗,爸爸妈妈不要训斥她,应该适当地满足孩子的“不”。当宝宝提出不时,看看她是建立在自发性基础上的自我主张,还是出自任性的欲望。前者给予肯定,后者给予拒绝,比如宝宝想要自己吃饭、穿衣等爸爸妈妈要给予宝宝机会;宝宝“想要买玩具”、“还想要吃点心”就要适当加以限制。

让宝宝自信

自信的宝宝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权利,让宝宝自信起来,给予她相应的肯定和信任宝宝就能够很好的拒绝别人。

学会接受他人说“不”

在拒绝别人时,学会接受别人说“不”是重要的前提。在宝宝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告诉宝宝别人的东西不属于你,只有在人家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享用一会儿。宝宝学会碰别人“钉子”,就会在拒绝别人时,学会相应的拒绝技巧。

宝宝做自己的事情总是留下长长的尾巴:饭吃剩下两三口、玩具玩完了扔在那里不管,刚刚玩拼图,觉得没有意思就去玩积木……无奈,爸爸妈妈总是给宝宝清除这些尾巴。但是这并不能让尾巴减少,反而尾巴会愈演愈烈。

宝宝小的时候,爸爸妈妈觉得宝宝注意力时间因为比较短就不去管她,到了宝宝大了之后,做事情就总会有始无终,甚至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和别人说话不算数,迟到、早退,拖拖拉拉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而这些,带给宝宝的只能是:失信,自然宝宝也会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一个在社会上失去信用的人,还能有什么成功的机会呢?

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让宝宝养成做事有始有终,持之以恒的习惯,这是宝宝最可贵的非智力因素之一,3岁前是培养宝宝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所以,为了让宝宝扫掉小尾巴,就从现在开始培养吧!

那么,怎样扫掉宝宝的小尾巴,让宝宝做事有始有终呢?爸爸妈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不要让宝宝失去兴趣

宝宝做事之所以不能持之以恒,很大的原因是宝宝对正在做的事情失去了兴趣。所以,让宝宝对一件事产生持久的兴趣才是家长要做的。

比如宝宝玩拼图,不久觉得拼图很简单,就不会喜欢玩了,家长这时要给宝宝难一些的拼图,让她继续保持对拼图的兴趣,这样宝宝在一次次的成功中,难度加大中,体验到拼图的快乐,就做到了持之以恒。

制定合适的目标

为了宝宝持之以恒,爸爸妈妈也可以给宝宝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当有了目标,宝宝就会因为目标而“战”,比如宝宝学习走路时,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宝宝,走到前面的小花坛,爸爸就带宝宝做“举高”的游戏。

做宝宝的表率。

“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想让宝宝从小养成良好有始有终的好习惯,那么“上梁必须正”,以身作则,无论处理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圆满地完成,做孩子的表率。比如,当大人用完东西放回原来的位置,宝宝也就会学习,把不玩的玩具放在原来的位置。

鼓励宝宝去做完自己的事情

宝宝有始无终,很多时候是因为一些小困难,比如自己拿勺子吃饭,勺子掉在了地上,就觉得很难,不想自己学习了,此时爸爸妈妈要给予宝宝鼓励,不要因为食物掉在刚换洗的衣服上就唠叨宝宝,这样,宝宝自己学习吃饭就会更没有信心了,甚至,宝宝还会因为自己的自尊心受损而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当宝宝出现了困难时,爸爸妈妈要细心观察,对于宝宝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对于她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鼓励、表扬,使她产生愉悦感和自信心,树立宝宝坚持完成任务的决心。

从严要求

宝宝的一些坏习惯,爸爸妈妈不要以为起先是宝宝兴趣所致,后来是因为没有兴趣和感觉宝宝就不去做了,结果,宝宝就会发现,原来,有些事情是有始无终的,不必强行的改变。这样,宝宝做事就会有始无终了,所以,爸爸妈妈要求宝宝改掉什么习惯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要迁就。

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自制力

许多事情没有做完是因为宝宝注意力时间不长导致的,所以家长要对宝宝的专注力进行培养,当宝宝专注的时间长时,自然,做事也就有始有终了。

宝宝的自制力就是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的能力。当宝宝的自制力得到了提高,就不会因为兴趣不高就不去做这件事情了。

关于专注力和自制力,爸爸妈妈可以从生活细节入手。先提出小的要求,让其通过不大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地学会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去完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让孩子负一点责任

当宝宝有了责任意识,做事也就有始有终了。比如爸爸妈妈告诉宝宝玩完的玩具要放回原处,这是宝宝应该做的。

另外,家长在给予宝宝责任意识时,一定要郑重,这样宝宝才会觉得事情重大而认真完成。平时让宝宝去取牛奶、取报纸等事情,都会培养宝宝的责任意识,同时也增加宝宝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养成了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