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养育人见人爱的小公主

2009-12-14 15:37:15 发布 | 10740字

想到自己的女儿以后成为一个优雅、有气质、社交能力强的魅力女人,爸爸妈妈都会笑得合不拢嘴吧?不过,你想过没有,这样的女儿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小爸爸妈妈就要开发她与生俱来的社交天分。第二十四节女孩的交际欲望与生俱来

想到自己的女儿以后成为一个优雅、有气质、社交强的魅力女人,爸爸妈妈都会笑得合不拢嘴吧?不过,你想过没有,这样的女儿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小爸爸妈妈就要开发她与生俱来的社交天分。

为什么说女宝宝的社交天才是与生俱来的呢?

这是相对男宝宝来讲的,从婴儿期开始,女宝宝就体现了她们的社交天分。她们喜欢和谐、融洽的交流,无拘无束地与人相处。她们喜欢在平等的关系中,追求付出与获得,并且她们希望交流得到关爱和友谊。

研究显示,6~10个月时,她们在学会说话之前就已经具备了社交判断能力,懂得区分好坏玩伴了。

有这样一个场景试验:一个木制玩具娃娃使劲地往山上爬,接着另一个木制娃娃走过来。

场景一:帮助前者用力往上爬。

场景二:帮倒忙,往后拉。

然后,研究者把这两个玩具娃娃拿到宝宝面前,看她们挑选哪个娃娃。出乎意料的是,几乎所有宝宝都挑选肯帮忙的那个玩具娃娃。

研究员再把帮倒忙的和既不帮忙也不使坏的中立玩具娃娃放在一起,这些宝宝都去挑选中立娃娃。

研究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人类的社交能力是固有的,不需要后天学习。虽是如此,但是没有交际的环境,宝宝的与生俱来的交际能力就不能得到发展。7岁“狼孩”卡马拉,最初发现的时候,只有6个月婴儿的智能,她不会说话,没有交际能力。等到她17岁死去的时候,仍不会说话,智力只要四岁孩子的水平。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良好的社交环境对宝宝成长的作用。

不过,许多父母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并没有给予她们充分的交际空间。因为女宝宝不爱争斗的先天因素,往往使自己处于被欺负的位置,于是渐渐地就表现出对交际的恐惧。而家长也就有理由把女宝宝放在家里,对她“充分”保护,最后宝宝就丧失了最初的交际先天优势,形成了过于害羞、恐惧他人的社交障碍。

所以,家长要想让宝宝的社交先天优势得到发展,就不能把宝宝“圈养”起来,而是要让她们勇敢的去面对,当她们受欺负时,爸爸妈妈要告诉她如何去做,克服宝宝的这个弱点,这样宝宝才能够按照家长的意愿成长。

第二十五节培养女儿人见人爱的好脾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家里就出现了一个小“河东狮吼”,耍脾气、倔犟,哭起来,不哭到爸爸妈妈头大就不休;见到叔叔阿姨,头扭过去一声不哼;见到小朋友不是吵起来,就是打起来……再看看别人家的小宝宝,不哭不闹,见到叔叔阿姨还甜生生地叫道:“叔叔阿姨好!”看着就是天生的“淑女坯子”;见到小朋友,不久就可以和人家玩得意兴盎然……

不由得自叹一句:我家的“小河东”什么时候能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小淑女啊?长叹不如行动,因为宝宝是“小河东”,还是小淑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爸爸妈妈的教育。

我们先从本质入手,看看宝宝情绪、脾气是怎么回事: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感受,包括喜、怒、哀、乐、恐惧、嫉妒、诧异等反应,这些反应了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如果现实状况和内在想法有了差距和出入时,情绪就成为一些想法的表达。比如家长看到自己宝宝有固执、霸道、乖巧,这就是对这些差距和出入的情绪表现。

由于0~3岁宝宝缺乏其他表达情绪的媒介(如语言),表情成了和外界互动的主要凭借,因此影响更为直接。所以,好脾气的小孩人见人爱,而人见人爱也促进了她的好脾气,坏脾气的小孩总是受冷落、批评,而冷落、批评也加剧了她的坏脾气。从另一方面说,这时期的宝宝情绪塑造空间还很大,家长完全可以抓住这个时机,让宝宝脾气好起来。

下面是治疗宝宝脾气坏的方法:

加强“好脾气”的概念

“做一个好脾气的小宝宝”,平时要常对孩子说这句话,当孩子使性子时,当孩子哭泣时,当孩子做什么事没成功而发急时,你一定要提醒她,好脾气的小宝宝应该怎样做。另外,家长要耐心地对待宝宝,不要因为宝宝闹,自己情绪就失控了。比如,父母在忙很重要的事情时,要耐心地告诉她,让她知道你忙完了会去陪他。

忽视宝宝的无礼要求

宝宝的要求有时会十分无礼,这时,家长不要满足她,而是要让宝宝知难而退,放弃自己的无理要求。有的宝宝很聪明,她会试探性地观察家长的态度,如果家长态度不坚决的话,他还会进行要求的,所以,家长一定要坚持立场。不过,当宝宝的要求被否定之后,自信心就会受些小小的打击,所以家长要找机会和宝宝沟通。

言出必行

骗宝宝是最不可取的教育方法,因为宝宝对欺骗是很敏感的,如果家长答应了宝宝的事情没有去做,宝宝也许会记住一辈子,对父母也就不相信了。所以,当宝宝再耍脾气时,家长也就很难让宝宝听话了。

始终如一

父母亲可能会忘记自己给宝宝的标准,但宝宝是不会忘记的。所以,家长不要三天一个规定、两天一个做法,这样善变,会让宝宝也善变起来,所以要给予宝宝相同的标准去做同样的事。这也有利于树立家长的威信。

注意自己的言行

角色定位作用,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宝宝其实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以怎样的态度对宝宝,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地成为宝宝性格的一部分。

另外,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和父母对他的评价十分相似。有些父母在宝宝闹了一两次后,就对人说,这孩子,特别犟!他呀,怪脾气!或者,孩子一次不喜欢吃某类东西,家长就对别人说,她最不喜欢吃橘子了,下次等到让宝宝吃橘子时,宝宝真的不会去吃。这样家长就发现自己的小孩子挑食、耍性子。

所以,家长要想教育出好脾气的宝宝,就要让宝宝知道,自己认为宝宝是性格好,从来不胡闹的孩子。那么,宝宝也会自己约束自己“不胡闹”的。

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宝宝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兴趣爱好,即使是父母,也无权让他们完全和自己的思想一致。由于宝宝在两岁之后,自我意识会有很大的发展,他有了自己的看法,有了自己的主张。所以,面对家长的要求就有些“倔犟”了,其实这正是宝宝自我的发展。

其实,家长要知道好脾气的小宝宝是不固执的,但不是没主见的。让宝宝“发表意见”,认真听宝宝的想法并加以实施,孩子就会有主见,而不是固执、脾气大。

另外,孩子犟不犟,父母的态度很重要,如果父母总是要摆出绝对权威,不尊重孩子,不给孩子“自主权”,孩子就会心生不服。自然和父母犟起来,所以,当父母因为宝宝作一些决定的时候,可以和宝宝商量,这样既不会影响宝宝的情绪,又能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和主见。

让宝宝了解别人的感受

平时多和宝宝换位思考,让宝宝学着站在家长的位置上考虑一下,理解家长。那么,虽然这时期的宝宝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但是还会理解别人的感受,体谅别人。比如,让宝宝知道,打别人别人也会痛;妈妈也会因为忙碌而累。

总之,宝宝的性格是靠平时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父母进行适当的引导是宝宝养成好脾气的关键。

第二十六节分享教育

让女儿在人群中快乐成长早上,圆圆把一袋巧克力塞进书包。因为昨天丽丽答应她:一块巧克力可以换三个机器猫的小贴画。圆圆想,六块巧克力就能换一整张。可是,当圆圆拿出巧克力时,丽丽却这样说:你的巧克力不够大,十块才能换一张。虽然圆圆很不情愿,可她太喜欢小贴画了,这笔“买卖”最终成交。

晚上,丽丽把自己的“小聪明”讲给妈妈……

丽丽妈妈听完有些生气地说:“亏你想得出来,一张贴画换来你五天的巧克力(妈妈允许丽丽一天只能吃两块巧克力)!圆圆真傻。”

其实,丽丽妈妈不赞成女儿的做法,她认为这样的交换对圆圆来说是很不公平的。不过,她却用了错误的说法,误让丽丽觉得自己很“聪明”。

妈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圆圆喜欢丽丽的小贴画,让丽丽送给圆圆几个,不必以物易物。让丽丽渐渐学会慷慨大方。

但是,许多家长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宝宝不让别人拿她的玩具,还经常去抢别人的。当宝宝出现这样的“小心眼”时,家长再去改变就很难了。另外,宝宝的小气和自私还会让她被别的小朋友排斥,对宝宝的交际能力和心理发展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那么,如何让宝宝学会分享呢?

细节上提供分享机会

因为宝宝这时比较小,所以经常以为别人拿走自己的东西就不是自己的了。家长要让宝宝明白,分享之后,自己的东西还是自己的。可以让她带着玩具和同伴交换着玩,增加其与同伴分享的经历;当家中来客人时,有意识地让宝宝帮助“招待”客人,如拿糖果给大家吃或拿玩具请小客人玩。

另外,如果宝宝把手中的东西拿给你吃,不要拒绝,否则,时间一长,他会以为任何好东西就是应该属于她一个人的了。

做孩子的榜样

邻里交往、同事往来时,家长应以自身无私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有说服力。

学习赠与

当宝宝大了玩具旧了,不再需要时,让她亲自把东西送给邻家的宝宝。在节日里,家长可以让宝宝送给小朋友一些礼物,当宝宝从中体会愉悦的感受时,就明白了分享的意义。

当宝宝这样做时,家长要用适当的鼓励来满足宝宝略微难过的心理。

不必担心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的小气行为

宝宝这时期做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但是随着宝宝长大,社会发展需求转强,她会要求同伴和团体接受他,就会有借别人玩具玩或把玩具借给别人的欲念。

这时,家长适时引导,就可以帮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束缚。

在分享中家长要避免这样做

强迫宝宝

有些父母强迫孩子把心爱的玩具交给别人玩,孩子不愿意就严厉处罚;

无所谓的态度

有些父母这样说:“我这孩子就是小气,拿她没办法。”这样做宝宝会因为觉得自己小气不去和别人分享。

把玩具藏起来

怕别的孩子要自己孩子的玩具而发生吵闹,就让孩子把玩具藏起来。

空洞说教

家长如果这样对宝宝说:“不自私的孩子讨人喜爱,不把玩具给别人玩的孩子不是好孩子……”那么,宝宝会不以为然。

第二十七节礼貌:女儿交际的金钥匙

毛毛不到3岁,但是对人十分没有礼貌。家里来了客人,不论是大人还是小朋友,她都把自己霸道、没礼貌的样子搬出来。每当这个时候,毛毛爸妈就开始头疼,好好的一次聚会往往被她搅得一团糟。毛毛爸妈看到别人家的宝宝乖巧又有礼貌,实在是羡慕,多么希望毛毛也是如此!

其实,没有礼貌的现象在许多宝宝身上都能看到。一般来说,宝宝没有礼貌都是因为大人教育不到位。新生的小宝宝并没有什么礼貌概念,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而爸爸妈妈如果不给宝宝提供礼貌的教育,宝宝就会成为没有礼貌的孩子。当宝宝渐渐成长,因为没有礼貌就会让其他小朋友、老师、叔叔、阿姨不喜欢,那么,宝宝也就不能得到正常小朋友的友谊、爱戴和表扬,不但宝宝的正常交际受到压抑,身心健康也会因此产生而受到影响。

所以,从宝宝出生伊始,爸爸妈妈就要让宝宝开始礼貌的学习了。在礼貌培养上,有些家长做的很好,他们在宝宝牙牙学语时就开始教她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比如“谢谢”、“对不起”、“请”、“再见”、“您好”。这些用语不但能提高宝宝的礼貌水平,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下面是宝宝礼貌学习的三个时期,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宝宝的情况进行礼貌的教导:

出生宝宝

宝宝此时语言和心智都没完全的开发,不过妈妈也可以在家中亲朋好友探望离开之际教宝宝女儿亲切地说:“再见。”并教她用手的动作。

宝宝2岁,初步掌握期

宝宝此时已经可以初步掌握礼貌用语了,父母要根据一些恰当的环境,让宝宝明白“对不起”、“谢谢”的运用。

比如,宝宝玩玩具,妈妈不小心把宝宝的玩具弄坏了,这时妈妈及时对宝宝说:“对不起!”宝宝就会明白,当自己伤害到别人的时候也要这样做。此时家长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是大人,碍于面子不对孩子道歉,这是对宝宝的不尊重,宝宝还会因此破坏别人的东西毫不在意的倾向。

幼儿园,学语高峰时

宝宝进入幼儿园后,与人接触的机会增多,礼貌用语的使用就更加频繁了。家长在此时要让宝宝学会主动与人打招呼,全面开发宝宝的礼貌。

对于已经形成没有礼貌的小宝宝,父母必须马上进行宝宝的礼貌修复课程。在此,介绍几种实用的教育方法:

塑造礼貌的家庭氛围

好的教养方式某过于让宝宝进行自我教养了。学习需要有好环境,当孩子“浸泡”在礼貌的家庭,就会主动把吸收的礼貌沉积下来。我们看到许多父母并没有费尽力气去修改宝宝的这些或者那些缺点,因为宝宝进行了自己的教育。因为她醒着,就会用耳朵、眼睛、鼻子感受家庭中的礼貌氛围。所以她们根据大人的表现来塑造自己。

她看到爷爷和爸爸要出门时,爸爸都会为爷爷开门;她看到妈妈对爸爸说:“请把杯子递给我。”爸爸把杯子递给妈妈,妈妈笑眯眯地说:“谢谢!”他看到晚下班的爸爸回家之后就会对在厨房忙着做饭的妈妈说:“我回来了。”

角色转换,让宝宝体验没有礼貌的感受

如果你家的宝宝总是在客人面前不打招呼、大闹,家长就可以和她做角色互换游戏。让宝宝作为客人,自己作为主人。当“客人”进门之后,“主人”就一副爱搭不理,没有礼貌的样子。自然“客人”就会感到十分委屈。此时,妈妈就可以进行宝宝的礼貌教育了。

妈妈可以这样说:“妈妈不理你,你是不是不高兴了?那刚才来的那位客人,她向宝宝问好,宝宝不理睬她,客人是不是也不高兴呢?”

宝宝换位思考之后,就会明白自己的错误了。

学习待客之道

许多宝宝见到家里来了客人就开始大闹天宫,其实许多时候,是因为家长没有让孩子学习待客。宝宝小的时候,妈妈和客人介绍完宝宝,就让宝宝自己去玩,宝宝很郁闷:“为什么来了客人,我就要到一边去?”因为年纪小,宝宝不会表达这种情绪,但是当宝宝大了,就会反抗自己总是因为客人而被“孤立”的处境。

其实,家长可以让宝宝对客人问好之后,帮助妈妈招待客人,比如,给客人拿糖果。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夸奖,这样宝宝就会更加努力地让自己礼貌起来。

当然,宝宝没有淑女样子的不礼貌和家长错误教育是分不开的,下面的一些教育方式家长最好避免:

对宝宝不礼貌

“杯子借妈妈用一下会怎样?这么爱生气!妈妈买的!小气!”

“闭嘴!怎么话这么多!”

“都几点了还在看电视,关掉!马上给我去睡觉。”

“你几点才去洗澡?”

如果你对自家宝宝这样大吼大叫,就怨不得宝宝不听你的话,对客人胡闹了,因为你没有尊重宝宝。想想你对别人是这样的吗?也许你就能找到自己的缺点了。

放任,让孩子目中无人

娇惯是宝宝没有礼貌的一个重要原因。

宝宝对着爸妈说“讨厌啦!”“你猪头哦!”“你很烦!”,家长非但不去纠正宝宝的“不良用语”还在旁边“赔笑”,宝宝自然觉得这些是正确的了,当她们用同样的方式面对其他人时,显然就会受到别人的打击。

第二十八节幽默女儿惹人爱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那么,对于宝宝来说幽默代表什么呢?宝宝有了幽默感她们就会开朗活泼,讨成人的喜欢,人际关系也要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幽默可以淡化人的消极情绪,消除沮丧与痛苦,舒缓紧张气氛。宝宝长大之后,幽默还可以帮助她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痛苦,为自己和别人带来喜悦和希望。

所以,为了宝宝以后人生的美好,为她储存幽默的财富吧!也许有人说,小屁孩懂什么幽默啊?是的,也许宝宝不懂幽默,这不正是给予她幽默教育的一大原因吗?

据研究,人的幽默感大约有三成是天生的,其余的七成则需靠后天培养,而幽默感早在出生后第一个月就开始了,在美国,许多家长早在宝宝出世6周时便开始了他们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新生宝宝在父母的逗引下,经常会呵呵地笑个不停。

在幽默训练下,1岁左右的宝宝就对他人的脸部表情十分敏感,并且他们会因为玩“捉迷藏”而狂笑不已。

在宝宝学步摔倒时,家长如果做个鬼脸以表示安抚,此时她就会被你的鬼脸引得破涕为笑。同时她也懂得幽默可以让自己的情绪得到缓解,这正是她以后人生需要的东西。

值得注意的是,宝宝的认知与言语能力发展是“幽默感”发展和培养的基础。当宝宝听到或看到某件有趣的事时,经过判断后,就会哈哈地笑了。但要注意,宝宝的幽默感与成人的幽默感是不同的。另外,不同的宝宝幽默感也是不同的,外向的孩子,幽默感就比较外露,内向的孩子,幽默感就比较含蓄。宝宝的幽默感主要来自父母。尤其是在学前阶段,宝宝就是父母最真实的镜子,潜移默化中,父母的许多特点在孩子身上都得到再现。

所以,要培养孩子的幽默感,爸爸妈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需要培养幽默感?当然,要培养宝宝的幽默感就要先对幽默有正确的认识。有人说:“幽默既不像滑稽那样使人傻笑,也不像冷嘲那样使人于笑后而觉着辛辣。它是极适中的,使人在理智上,以及在情感上感到会心的、甜蜜的微笑的一种东西。

那么,从现在就开始宝宝的幽默里程吧?

幽默感的几大支柱

幽默不是独立的,它和宝宝其他成长因素也有很大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点:

积极乐观的心态;

自信。真正幽默的人,非常善于自嘲,这种自嘲实际上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之上;

敏捷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不快乐、不自信的宝宝是很难幽默的,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宝宝也不会幽默。所以,家长在培育宝宝幽默的时候,要对宝宝这些因素加强培养。

家长要创造幽默环境

在宝宝成长过程中,若总是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会使宝宝体验到快乐,并促使她以快乐的心情来看待周围的人或事物,有利于幽默感的形成。在3岁前得到父母疼爱与照顾的宝宝,经常会表现出比较好的幽默感。

父母的幽默感也是宝宝幽默的重要来源。如果家长本身没有一点幽默感,可以去看一些幽默作品,许多大师都有幽默的特色,比如钱钟书、巴尔扎克、欧·亨利等人的作品,家长通过提高自己的幽默来感染宝宝。

给宝宝讲轻松幽默的小故事

轻松幽默的小故事对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很有帮助。它可以说是不大幽默的家长教育宝宝幽默的法宝。

许多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幽默的行家,并且十分乐观。即使遇到困难也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这些好的榜样,让宝宝能够了解乐观的意义。

尝试让宝宝讲故事

宝宝的幽默感需要锻炼,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机会让她们有幽默的空间。当然,爸爸妈妈要给予宝宝配合,不要在宝宝费劲地讲完之后,说声“一点儿也不好笑”,那么宝宝会深受打击,此时爸爸妈妈为宝宝由衷的笑才是宝宝进行下一步幽默的动力。

幽默宝宝小手段

1~2岁:冲宝宝做鬼脸

出生不久的宝宝在适当的时候给宝宝做个鬼脸让宝宝体会初步的幽默,记得不要弄得太恐怖,不然会吓到宝宝,当宝宝2周岁时她们就能从身体或物品的不和谐中发现幽默。

3~4岁:让宝宝扮“奶奶”

3岁宝宝能认识不和谐中潜藏的幽默。妈妈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时,孩子就会一边摇头一边大笑不止。所以,妈妈可以让宝宝扶着奶奶的拐杖,行步蹒跚,她会边模仿边大笑。

第二十九节0~3岁宝宝社交智能发展蓝图

小女孩生来就有从别人那里寻求回应的需求,她们有发出信息和乐于接受母亲回应的本能。这种父母双向交流是一切社会交际的基础。

1~3月

此时宝宝想听、想看,家长可经常和宝宝进行目光交流,当你发现宝宝在注视你的时候,你可以和她说话,引起她的注意,她会非常高兴。经常逗逗宝宝、抱抱宝宝、微笑着对宝宝点头,宝宝就会很高兴,甚至动手动脚了。

阳光明媚的时候,妈妈可把宝宝抱到户外,让她看看周围的小朋友和陌生人,并在看的时候慢慢地给宝宝反复地说。当宝宝接触新鲜的事物,听到新鲜的词语,就能对其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3~6月

宝宝要与外界沟通的兴趣更大,不甘寂寞,经常抱宝宝出去玩,让宝宝多接触生人,有助于宝宝社交智能的发展,而且还能减缓宝宝即将出现的怕生现象。

尽可能地陪宝宝,和她一起唱歌,做有节奏的游戏及玩玩具。无论给宝宝做什么,一定要与她多说话,尤其当宝宝主动向你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时,一定要予以回答。

如果此时让宝宝一个人独处她会很不满意,于是为了吸引人会发出么么、叭叭、嗒嗒等各种声音,有时还会假咳嗽和咂舌。如果大人还是没有注意到,她们就会表现出眼睛无光,用小手遮住脸或转过头,必要时会生气地大哭。有的宝宝遇到陌生人就转过脸表示害羞,甚至害怕地大哭起来。所以,爸爸妈妈要对宝宝这种情绪进行安抚。

这个时期,做些亲子游戏很有必要,在游戏中宝宝可以体会到交流的乐趣。

6~9月

继续让宝宝多与同伴、家人以及陌生人交往,在与小朋友的接触和玩耍中,正确地引导宝宝树立同情心和竞争意识,使宝宝自信、豁达、开朗、友爱、勇敢,使宝宝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健康和幸福。

有些宝宝这时还有怯生、焦虑的情绪。对于陌生人,宝宝此时可能还会有害怕的感觉,所以,此时最好不要让陌生人抱宝宝,也不要马上“丢弃”宝宝去和客人亲热(宝宝会有“冷落”、“被抛弃”的感觉)。最好的办法是让宝宝渐渐适应客人,知道客人不是危险的。当有些熟悉后,可以让陌生人和宝宝玩玩具,抱宝宝,这样宝宝就敢于接近其他陌生人了。

这时可以交给宝宝一些礼貌的用语,如再见、谢谢等。注意时常赞扬宝宝,培养宝宝的乐观向上情绪。

1岁宝宝

1岁左右的宝宝已有了社交的意愿,他们在路上看到其他小朋友,会用手指指他,爸爸妈妈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培养宝宝记住一些社交礼仪,比如“再见”。经过教育宝宝还会把食物送到别的宝宝嘴巴里去。

1岁宝宝已经有了一点幽默感,她喜欢让别人笑,并且知道和妈妈分别时要亲吻。这时你如果拿走她的玩具她会很生气,所以妈妈要多多鼓励宝宝同小朋友交换玩具,分享快乐。交换会让孩子体会到放弃一样东西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同小伙伴分享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

通过交换玩具,宝宝就开始了与小朋友的最初意义上的交流。值得注意的是,宝宝此时只适应一对一的玩耍,所以,一起玩的小朋友最好少一点,不要超过3个。另外,宝宝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父母不要坚持。大多宝宝都愿意同自己熟悉的伙伴一起玩,家长要给宝宝提供适当的条件。

1岁~1岁半

喜欢参加社交聚会,能够理解“谢谢”的含义,在听别人谈话时,自己也能说一两个有意义的词,当听到“不”后能停止自己做的事。喜欢注视大人们的行为并模仿,对家里人、宠物、洋娃娃表现自己的爱,能够帮爸爸妈妈一点小忙。

爸爸妈妈要给予宝宝社交的空间,比如尽可能将别的孩子介绍给她。由于宝宝可以做些事情了,所以可以让宝宝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培养她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1岁半~2岁

已经可以和小朋友和睦相处了,不过还是喜欢得到大人关注,同时会耍些小手段。如,抓你的手臂、撞你、故意做出格的事和不服从你,以求让你注意她,但她和别的宝宝一起玩时却能改变自私行为,与之和谐并很少争吵。

大人此时要多给宝宝提供交流的游戏以及各种有助于一起玩的玩具,并且要及时表扬她的合作分享行为。

2岁~2岁半

有了很强的独立意识,很想和别人分享玩具或其他东西,一起玩时,总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有时发生不愉快也是在所难免的。此时妈妈要让宝宝学会处理自己的小事情,如,要尊重别人的所有权,和别的孩子有矛盾要用温和方式解决。

3岁

宝宝变得更独立了,有同情心,也更能容纳别人,能和别的宝宝及大人建立起友谊。

6个多月的宝宝,最近总是不愿上街,在屋外时总要把脸藏在妈妈的怀里,遇见陌生人打招呼也不再微笑,常常看着看着小嘴一瘪,哇哇大哭起来。要知道原来的她,见到每个人都会甜美的笑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是宝宝认生了,认生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化表现。一般宝宝从6个月就开始认生,8~12个月达到高峰,如果家长教育好的话,随着运动能力的加强、活动范围渐渐扩大,宝宝又会变得活泼可爱,喜欢和其他人一起玩了。

不过,不是所有的小宝宝都能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

玲玲快4岁了,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原因,把玲玲送进幼儿园。但是,没想到几周后,幼儿园老师告诉玲玲妈,玲玲可能有社交恐惧症,建议进行心理辅导。

玲玲妈和玲玲爸十分诧异。因为玲玲每天看见父母就笑逐颜开,回家也不停地说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新东西。后来,玲玲妈和玲玲爸进行了“幼儿园侦查”。

侦查的结果大出他们的意料:上课时,老师提问玲玲,她总是低着头、红着脸,也不知道说些什么;自由活动时,小朋友们大部分都聚在一起玩,但玲玲却自己一个人在边上玩积木……

想想平时带玲玲散步,见到同院的叔叔阿姨,玲玲从来不叫,要么装没看见,要么死命地拽着妈妈的衣角往身后躲。

玲玲的这些表现就有些社交恐惧症的倾向了,但是并不十分严重。玲玲的爸妈请教了幼儿心理医生,在医生的帮助下,玲玲很快摆脱了“社交恐惧”的状态,和其他小朋友开始了自己的社交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宝宝患有社交恐惧症呢?专家总结了以下一些社交恐惧症宝宝的特点:

不愿到人多、热闹的场合;

怕见生人,甚至与熟人谈话时都感到紧张和脸红;

有时会口齿不清、口吃、不敢抬头看人。

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宝宝,在与人交往中出现惶恐不安、出汗、心跳加快、手足无措等现象。

不过,宝宝这些表现常常被家长误认为宝宝老实、听话、不顽皮。其实,这是宝宝的心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是孩子自卑的表现。很多时候宝宝的社交恐惧症是家庭教育失败的结果。过分干涉,偏爱,过度保护,都会引起宝宝的社交恐惧症,另外,缺少父母情感的温暖和理解,严厉、惩罚都是宝宝社交恐惧症的元凶。

另外,如果宝宝生活在一个敏感、家庭关系紧张的氛围中,如父母经常吵架,婆媳关系不和等,宝宝也会产生自我退缩、封闭的防御心理,进而发展到以后害怕面对所有陌生人。

要想宝宝避免摆脱社交恐惧症,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系统脱敏,治疗早期认生

这是用来帮助小宝宝克服胆小、认生的行为。

具体做法是:当宝宝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先让宝宝在远处看看陌生人;然后离得近一点,让宝宝接触陌生人。当宝宝渐渐信任陌生人时,鼓励宝宝与陌生人相处,这样宝宝的焦虑和恐惧就会逐渐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妈妈或者爸爸一定要在宝宝旁边,或者先抱着宝宝。

随着宝宝独立能力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认生现象会很快得到扭转。那么,宝宝的社交恐惧的萌芽也就被彻底清除了。

带宝宝到人群中去

父母应该扩大宝宝的交往范围,多带她去商店、社区广场、一些小朋友和大人都很多的地方。让宝宝试着摸摸阿姨的手、动动爷爷的拐杖、推推小朋友的车,让宝宝感受人群的善意,让她明白什么样的人,该怎么称呼。这对于预防宝宝社交恐惧都很有帮助。

早发现,早治疗

父母应该及时观察自己对待宝宝的行为是否恰当,尽早纠正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另外对于宝宝,也要注意观察,给予她更多爱护、表扬和鼓励。当发现宝宝出现社交恐惧症倾向时,带宝宝进行及时的治疗是很重要的。

下面一组克服羞怯的运动,最好家长和宝宝一起做。在和宝宝交流时,消除宝宝的心里隐患:

两脚平稳站立,轻轻地把脚跟提起,坚持几秒钟后放下,每次反复做30次,每日做3次,可以消除心神不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