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夸赞一句胜过说教十句

2009-12-14 15:14:13 发布 | 9954字

宝宝的心灵就像正需要浇灌的娇嫩的小树苗,他需要肯定,需要夸赞,而不是枯燥的说教。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宝宝,用肯定和夸奖去激励宝宝的成长,开发他的潜力,是家长送给宝宝的最好的礼物。每个父母都希望宝宝成才、成功,成为这个世界最出色的男子汉,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随时为宝宝送上表扬和祝贺,做宝宝的欣赏者,欣赏他的才华,把大道理寄寓在简单的激励中,宝宝才容易接受。对儿子的任何评价之前都要加一句肯定

家长可能会感到疑惑,什么是对宝宝的“肯定”呢?儿子不管做得对不对,父母又如何先对他进行“肯定”呢?如果儿子做了错事,让自己很生气,怎么能肯定他的行为?

广义上看,“肯定”是指对某件事或某人的言行,表示一定程度的支持与赞同,而给予的适当的正面的响应。对天真无邪的宝宝来说,亲子教育的专家主张,无论他是做错还是做对了,在作出评价之前,先对他进行肯定,都会起到巨大的正面效果,保护他的自信心和希望做得更好的热情。

就事论事固然不错,但我们要考虑到宝宝的年龄,他的接受能力,心理的成熟程度。

学做宽容的父母

“你瞧你,笨死了,这么简单的事情,你一点都学不会!”

“哎呀,我的小祖宗,错了错了!你怎么能这样做?”

“你太让爸爸失望了,什么时候能聪明点,多长点心眼?”

……

类似的话,是不是听了很多,也说了很多?很多父母没有耐心,当宝宝做错一件事,或者做事的方式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时,立刻就像一把刀,把宝宝的热情一刀斩断,泼他们一头凉水。

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挑剔的父母总是在否定孩子,拿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比,总是在说:“你看看人家,你为什么没有他的一点优点呢?”宝宝每天生活在这样的否定的环境中,难免自暴自弃,心胸也跟着狭隘。

宽容的父母则不同,他们总是在肯定孩子,总能从宝宝错误的行为中发现点点滴滴的进步。比如,“宝贝,很好,你比昨天又进步了。”“没关系,已经很好了,下次咱们再来!”“孩子,你做得挺棒,邻居家的小刚就不如你呢!”在这样宽容的环境中,宝宝会变得很有耐心,每天信心十足,更有热情去开发自己的潜力,学习知识,努力尝试。

生活在肯定的环境中,他们将来会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儿子犯了错,不要急于否定

阳阳的老师让妈妈去幼儿园开家长会。老师说:“大班20名小朋友,这次智力测验,你儿子排在最后一名,我是尽了最大努力,可他总不开窍。我怀疑他智力上有点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家的路上,阳阳的妈妈流下了泪。然而,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阳阳,妈妈马上振作起精神,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阳阳啊,你受表扬了。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一点都不是个笨孩子呢,这次测验的成绩虽然不太好,但只要下次能细心些,专心一些,就一定会超过其他小朋友的。”

说这话时,她发现,阳阳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还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去幼儿园时,他起得比平时都要早,还主动为妈妈和爸爸倒上牛奶,说话也开心了很多。

次月的第二次智力测验,阳阳竟然一下子进入了前10名。老师当着全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他,还发给了一个小小的纪念品。回到家的阳阳,骄傲地向妈妈展示着奖品,脸上的自豪不言而喻。

看到了吗,这就是肯定的力量,引导的力量!

我们给父母的建议:

生活中,成长中,宝宝总是会做一些错事或者很了不起的事情的,如何既保护他的自信心,又能让他认识到不足。避免他的骄傲呢?

1.在对宝宝作出评价之前,父母请先思考10秒钟,对事情的性质进行定位,不要轻易说出“对”或“错”。

2.对宝宝的夸赞,要为后面的引导、激励或纠正埋下伏笔,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切忌夸完就没后话了,这样的夸赞没有任何意义。

3.“肯定”的目的是建立宝宝勇敢面对问题的自信心,父母在作出评价之后,最好和宝宝一起进行相关的交流,了解宝宝真正的想法。

4.父母最好建立一个“问题日记本”,定期跟踪宝宝处理事情的能力,以掌握宝宝的成长轨迹。

让儿子知道父母以他为荣

天天学会走路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起初,爸爸用围巾系住他的腰,帮扶着他在软软的地板垫上练习,每次看着好像能站住了,一旦松开围巾,天天立刻就趴倒了。

过程很艰难,看着儿子摔了无数次,哭了无数遍,爸爸很不忍心。不过,最终还是等到了天天独立走路的那一天。

“好儿子,你真棒!爸爸和妈妈都为你自豪!”爸爸高兴地把天天抱在怀里,望着他的眼睛,夸奖儿子,让儿子也分享自己的快乐。

天天脸上布满了笑容,听到爸爸的赞美,小家伙尽管不是十分明白,但他笑得依旧很得意。因为他感到自己做成了一件让爸爸非常高兴的事情。

宝宝的成功之旅,充满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跑起来,第一次用筷子,第一次自己穿鞋等,对我们来说,这些根本不算什么,但在宝宝眼中,也许就是道道艰难险阻。他们也有气馁的时候,也会有灰心丧气之时。作为父母,应该随时让宝宝感受到自己的支持,让宝宝知道,父母以他的进步为荣,以他的每一步成长为骄傲。

当宝宝感受到爸妈的期待之后,他就会充满无穷的热情,激发出自己更强的动力。

幼儿园里,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摔伤了脚,小明看到了,用最快的速度告诉了老师,还帮着老师去给小朋友按摩红肿的小脚丫。为此,他受到了表扬,得到了一个奖状,受到了全园小朋友的羡慕。

下午回家后,小明迫不及待地把奖状拿出来,兴奋地展示给妈妈看,说:“妈妈,你看!老师发给我的!还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向我学习呢!”

妈妈此时正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头也没抬,就说:“别闹了,没看见妈妈忙着给爸爸做饭吗?一边玩去!”

迫切要得到妈妈的承认和表扬的小明,当头被泼了一盆冷水,笑容一下就消失了。他垂下头,在原地站了好长时间,呆呆地望着手中的奖状。妈妈的身影还是在厨房里晃来晃去,没有一点过来看看他的意思。

小明默默地走回自己房间,把奖状压在了一个小箱子的最底下。他心里想的肯定是:再也不会在妈妈面前炫耀自己的事情了。

家长这样冷淡的态度,最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让他误以为自己对父母来说一点都不重要。他会想:“妈妈根本不在乎我,她在乎的是爸爸下班回来能不能吃上饭,至于我是得到奖励还是受到了批评,她才不管呢!”

宝宝的想象力很丰富,妈妈一句无心的气话,就会让他浮想联翩,甚至会让他想到,即使自己在马路上走丢了,妈妈也不会着急的。

父母应该以儿子为骄傲,并且把这个明确的信息传递给他,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了一个字,念出了它正确的读音,做对一道题,得到一面小红旗,洗净了一双袜子,做出一个菜,钉好一枚纽扣,擦净一次地板时,他都会有成功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为家长,给孩子一次肯定,给他一次自豪感,让他感觉到自己对父母的重要,让他积累这些成功的体验,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时刻鼓励,处处叮咛。让孩子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我们给家长的建议:

对3岁的宝宝,言语的肯定和鼓励,有时不见得效果多么明显,毕竟再甜美的蜜吃多了也难免平淡。家长可以为自己的宝宝设立一个小小的荣誉室,一个成绩册,或是在客厅显眼的地方,做一个宝宝的成绩陈列台。每当宝宝做了一件成功的事情,获得了一次进步,受到了一次表扬,就把它记录在册,或把幼儿园发的奖品、奖状之类的实物摆放在那里。

“永不满足”是强者的宝贵品质,是男孩的天性。这样的方式,也会间接提醒孩子“我有能力取得更大的成功!”激励他在未来做得更好。

高度赞扬儿子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人类一种高贵的情商,是我们健全的人格中的一部分。从小就培养和鼓励宝宝的同情心,益于他的情商发育,利于他形成丰富多彩的情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同情,就是关心他人的一种善良,是与人相处的第一扇门,是定位自己情感的一种能力。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他的感情世界是没有颜色的,是冷漠的荒原,是僵硬的漆黑的无底洞。

没有人想让宝宝成为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不是吗?

受伤的小狗

妈妈带着桐桐在公园散步。在回来的路上,不知从哪儿跑出来一条小狗,被一辆三轮车轧断了腿,卧在地上痛苦地汪汪直叫。

桐桐一下就站住了,愣愣地望着小狗。妈妈拉了好几下,都没拉动他。

妈妈说:“快走吧,别看了,狗血很脏的!”

桐桐突然对着妈妈大声说:“不许你这么说它,它的血一点都不脏!”说着,他兀自走到小狗身旁,蹲下去,想去抚摸它,可又不敢。

他的嘴里还轻声地说:“小狗呀,小狗,你疼吗?为啥这么不小心啊,让坏人轧着你了。”

妈妈生怕小狗咬到儿子,急忙走过去,发现桐桐的眼睛里已经含满了泪水,正顺着胖乎乎的腮帮往下流呢。

那一瞬间,妈妈被儿子感动了。她说:“好儿子,要不,咱们打电话给动物救护站吧,让动物医生给它的腿包扎,好吗?”

儿子这才破涕为笑,高兴地说:“好啊好啊!”

晚上,妈妈把这事从头到尾讲给了爸爸,爸爸听了,“狠狠”地把儿子夸奖了一顿。爸爸是这样对桐桐说的:“宝贝,你今天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好事,知道吗?你救活了一条小生命呢!”

看,赞扬的过程中,让儿子明白了“同情”的价值,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感情,还是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给爸爸的安慰

有一天,桐桐被爸爸抱着在沙发上玩得正兴奋,手里的摇铃拼命挥舞。突然,爸爸被桐桐手里的摇铃打中了头,疼得“哎哟!”大叫一声。

其实也不是很疼,但爸爸故意装作很严重的样子,咧着嘴,皱着眉头。

桐桐顿时停下了游戏,他跪在爸爸身上,安静地,看着用手捂住头的爸爸。几秒钟之后,他忽然用一双小手捧住爸爸的头,把自己的脸贴在爸爸脸上。他神情很乖巧、很歉意、很同情。他在安慰被他打疼了的爸爸。

那一刻,爸爸和妈妈都被儿子感动了。这次,及时给予了儿子赞扬的是旁观者的妈妈。

鼓励孩子的同情心

要让宝宝关心爱护他人,亲身经历是必不可少的,家长的鼓励、纠正也非常重要。例如鼓励宝宝给别的小朋友擦眼泪,帮病人拿药,替爷爷拿拐杖等帮助他人的行为。当宝宝做了这些事情的时候,家长要及时送上最真诚的赞扬,给予他们足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其实,同情心也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你的宝宝也许从生下来就是家里的小霸王和小皇帝,饿了渴了困了无聊了,稍微有点儿不舒服,他就会以大哭示意你的“伺候”不周,向你表达他的不满。但是,在他长到2岁的时候,有时他就会出乎你意料地表现出他内心的同情与善良了。

比如看到小朋友哭了,他会拍拍小朋友的肩膀,或者把自己的饼干分给他吃。再比如像桐桐,看到受伤的小动物,他会很伤心地流下眼泪,还希望妈妈能救助它们。

宝宝所表现出的最天然的同情心,是他们内心淳朴善良的天性使然。宝宝第一次表现出这种善意,可能是他真的为他人的伤心所感触。当然,也可能是他根据曾经看到你面对类似的情景时,所流露出的表情或言行,自己领会着想象着而发展出来的。宝宝对于这种同情和善良的感受、领会、学习与表达,能够超越年龄带给他们的认知局限,对于孩子人格的塑造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对于爸爸妈妈来讲,我们要以赞扬的方式鼓励孩子的这种善意行为,让他感到对别人好,是一件让别人和他自己都开心的事。而如果你的宝宝暂时还没有表现出这种同情心,你也绝对没有必要觉得有什么不好。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一定会表现出来的,也不是所有的孩子的表现方式都是相同的。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圆圆是个调皮任性的孩子,因此妈妈觉得他有时候太自私了。在和邻居家的小弟弟一块玩时,圆圆老是抢人家的玩具,还喜欢动手打架。

可是有一天,妈妈动手打了一下家里的小狗,突然发现圆圆跑到小狗的身边,轻轻地抚摸它,抱了抱它。嘴里还说:“小狗乖,妈妈打你,一定很疼吧,来,让我看看吧。”

你看,爱和同情的表达其实是多方面的,爱和同情也同样是可以学习的。让我们慢慢来启发和鼓励孩子的同情心吧,因为宝宝们都是善良可塑的。

给儿子一些有关男子汉的赞赏

“儿子,你做得真好,男子汉就应该这样!”

“宝贝,加油!做个最勇敢的小男孩!你一定行的!”

……

你常这样表达对儿子的赞赏吗?你知道,当男孩听到爸爸和妈妈赞扬他是男子汉,并以男子汉的标准来要求他时,内心会有多么满足吗?如果你还没有做,请不要再犹豫了,因为男孩需要你“承认”他的男子汉地位。

让宝宝知道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小男子汉,既可以增强他的自豪感,还能顺势对他的行为做出方向性的导航,激励他向着真正男子汉的目标一步步地健康成长。

在宝宝看来,男子汉既是目标,也是一种荣誉。

小海对家里的垃圾桶特别感兴趣,一不留神就拎起来把垃圾给倒出来,然后就喊妈妈过来看他的“杰作”。他太顽皮了,总想给大人制造麻烦。每次,妈妈都苦口婆心地告诉他:“垃圾桶脏,宝贝不摸,听话!”可他像没听到一样,反而变本加厉。

这话说多了,小海也学会了。晚上,妈妈正在看电视呢,小海靠在她身边,念念有词地对她说:“垃圾桶脏,不摸……”妈妈正想表扬他呢,他两步过去,抓起垃圾桶又翻了过来,扭过脸来,对着妈妈“嘿嘿”地笑。

这时,爸爸从书房出来看到了。他没有重复妈妈的话,而是指着洒了一地的生活垃圾,和颜悦色地对小海说:“你看,这些东西把地板都弄脏了,别的小朋友来玩的时候,都会笑话你的,因为这不是男子汉应该做的事情。男子汉应该把家里搞得干干净净的,小朋友才会喜欢跟你玩,明白吗?”

妈妈三番五次没有纠正的宝宝的“陋习”,爸爸只说了一次,就让小海改正了错误。从这以后,小海再也不打垃圾桶的主意了。不仅如此,小小年龄的他,竟然还主动学会了用抹布擦地板。边擦还边说:“地板要干净才行,不然就没人来玩了。”

看着他趴在地板上,认真地、吃力地、一本正经地擦地板的样子,爸爸和妈妈相视一笑:原来,“男子汉”的称号对宝宝是这么重要呢!

另一位妈妈,丈夫经常出差。每次出差,他总会把儿子叫到身边,告诉他说:“在家,你要听妈妈的话,你是一个男子汉,爸爸不在家,你要保护妈妈哦!”久而久之,儿子在家里就以男子汉自居了。妈妈买了菜回到家,他会主动帮助妈妈拿,有时她怕儿子拎不动,儿子就会很骄傲地对她说:“我是男子汉嘛!”

就这样,在家里,才3岁多的儿子总是帮妈妈干这干那,每次干完活之后,儿子都会得到全家人的夸奖:“看,咱们的小男子汉真了不起,越来越懂事了!”

宝宝听了这样的夸奖,会做得越来越好。

自从爸爸夸奖他是小男子汉后,小海就像变了一个孩子,爱干净了,很少胡闹了,还变得越来越勇敢了。有一次带他去医院检查身体打预防针,领着他去验血,指头上扎了一针,他竟然一点都没哭。医生在挤血的时候,他还朝医生“哼”的凶了一下。逗得周围的人和医生都笑了,都说这个小孩真勇敢。

小海昂着头:“当然了,爸爸说我是男子汉!”

虽然接下来打针的时候,因为是第一次打针,小海着实哭了一顿,可从医院出来,小海马上对爸爸道歉:“爸爸,下次我一定不会害怕了,好吗?”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爸爸通过上一次的教导,已经为宝宝植入了“男子汉”的信仰,激活了他身体内勇敢的天性。在男孩成长的道路上,这可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不要进行空洞的夸奖

夸奖不是廉价的,不能随口就来,想说就说,也不可言之无物。宝宝有他自己的判断能力,一件事情是做得好还是做得不好,他的心里也会非常清楚。所以,家长一定要避免空洞的夸奖,尽量言之有物,说到点子上,说到孩子的心里,对他起到切实的好处。

宝宝画了一幅画,爸爸随便搭眼一看,张嘴就说:“哎呀,真美,你的画是最棒的!”

儿子写了一个字,妈妈连写的是啥字都没看清楚,就说:“宝宝做什么都做得最好,你看,这个字真漂亮!”

但事实上,可能孩子对自己的作品并不满意,或者其实很糟糕,心里正盼望父母的指导呢。即便是年龄很小的宝宝,他也能大体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做好。他能看出来,与上次相比,自己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所以有些家长发现,当自己夸奖宝宝时,他还会撅着嘴并不认同呢。

牛牛很不开心,因为他自己用积木搭的高楼又一次轰然坍塌了,根本立不起来,而邻居家的小姐姐却每次都能搭得又高又稳。这真让人丧气,怎么办呢?牛牛的爸爸过来安慰他:“嘿,你搭的高楼挺好的。”

看到牛牛还是高兴不起来,爸爸又说:“要不然,爸爸给你搭一个吧。保管比姐姐的好。”牛牛一听就急了,坐在地上把腿蹬来蹬去:“我不要,我不要!”

其实,爸爸错了,这种情况,勉强抬高儿子的表现起不到什么效果。因为姐姐的成功牛牛看在眼里呢,他知道自己做得一点都不好。爸爸对儿子说的应该不是勉强的表扬,而是明确告诉他:“姐姐搭得好是因为她比你大三岁呢。她在只有你那么大的时候,也不会搭高楼。”

如何选择夸奖儿子的时机,如何让自己的赞扬起到效果呢?我们给父母以下建议:

1.表扬要具体

比如,孩子画了一幅好画,父母要避免用假大空式的评价的语言,像上来就说“画得好美,你真是一个小画家”这类的语言,就比较极端。第一是宝宝可能不满意你的评价;第二,会让孩子养成对高期望评价的依赖,容易让孩子过于满足,失去更进一步的动力和欲望。父母要真正发现孩子的画美在哪里,具体描述他在主题、构图、色彩、创新等方面的长处,做到言之有物,这种客观具体的赞美能让孩子明白自己到底好在哪里,自己在哪一方面还要改进。这样,孩子得到的不仅是赞美和激励,还提高了认知水平,得到了具体的指导。因此,对于孩子来说,描述事实远胜于空洞的赞美。

再比如,宝宝帮助了别人,你要夸奖他,不能只送给他一顶“小男子汉”的帽子,还要告诉他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互相帮助,让他真正地明白其中做人的道理,进而明白这个社会的性质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帮助别人,就能让他积累很好的人际关系。

2.表扬要及时

宝宝的良好行为一经发生,家长就要及时肯定,时间越早,效果越好。这样就能强化他对被夸奖的记忆和感受。经常这样进行及时的表扬,还会让宝宝产生新的好习惯呢。比如,宝宝早上起来主动刷牙了,家长应该马上表扬孩子:“真不错,知道主动刷牙了。”下次,儿子又主动刷牙,然后再次马上表扬:“儿子真棒,越来越自觉了。”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儿子的一个好习惯就这样形成了。接下来你不用再提示,他就会主动去做了。千万别等到孩子的热乎劲过了,事情都快忘记了,你又跑过去送上赞扬之词,宝宝自己也会莫名其妙的,起不到作用。

3.记得表扬儿子的第一次

宝宝在第一次完成某件事时,如第一次自己穿衣,第一次做好事,内心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夸奖和肯定。这时家长应该充分地表达对他的赞赏,肯定他的成绩。即使完成得不是很好,也应该找出做得好的一方面进行夸奖,防止孩子的自信心受打击。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使宝宝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上进的动力,也更愿意去挑战自己更多的第一次。

4.表扬要因人而宜

根据宝宝的性格来决定表扬的次数、轻重和方式。对外向冒险型的孩子不宜过多过重地表扬,只需恰当地表达对他的赏识,并随时准备指出他的不足,以防止他滋生骄傲和虚荣(外向型的孩子特别容易这样)。而对内向保守型的孩子,则应及时并充分地进行赏识,以激发他的自信心,即便稍有不足,也可淡化或忽略。

你看,单是表达对宝宝的“赞赏”,就有这么多要注意的细节呢!

给儿子一个能达到的目标

“妈妈,我试了好几次都学不会,为什么还让我学啊?”

“爸爸,我觉得好难,能不能让我玩点别的啊?”

……

当我们给宝宝一个“任务”时,宝宝经常会这样表达他的不解。3岁之前的宝宝,正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对世界刚开始了解。我们对他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应该一步一个台阶。在锻炼他的能力时,先从低级的目标开始,并且用一个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的成果。

给宝宝一个能达到的目标,也是保护孩子和家长双方的心态。太高了就难免会失望,进而影响亲子关系。而且,孩子的压力大,对他心理的发育也不利。婴幼儿和童年时期,是他们放开性子享受人生的早晨的阶段,最忌讳的就是给宝宝太多压力。因而,父母应该循序渐进,避免功利化的培养目的。

有一位妈妈,眼看着周围很多邻居的子女都出国了,心里很羡慕,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能出国留学。带着这样急迫的心态,她给宝宝制订了一个英语培养的计划,每天都教宝宝练习英语,而且量很大。但是这位妈妈犯的错误太大了,宝宝才3岁多一点,母语还没学全呢,哪里学得了英语?英语的介入至少要在6岁之后。

所以,宝宝练习的过程不断地出现错误,他分心太多,小脑袋里装着玩具、游戏还有很多的好玩的东西呢,对妈妈交代的这项新任务,打心眼里充满了抵触,不想学,也学不会,最简单的字母也经常背不上来。失望的妈妈就开始怪儿子太笨,早上说他笨,晚上也说他笨。每次受批评,儿子都委屈得直掉眼泪。

这就是目标太高的典型表现,其他的,像逼着儿子学音乐、练书法等,都是在3岁这个阶段绝不可涉及的课目,很多父母却强行给宝宝上马了。父母恨不得把自己当年失落的理想,全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由他去完成。

我们说,这样的家教就是不伦不类。3岁的宝宝,绝不可对他进行任何功利性的培养,这正是一个观察和发现他的原生的潜力的阶段,应该重点引导和培养他的天性,不能给他定下无法承受的目标。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家长们的普遍心态,我们都理解。但是现实与人们的期望往往有差距,而且人的成长是分阶段的,不能将成人要担负的压力放到宝宝的肩膀上。所以,对孩子的期望是有一定讲究的,尤以3岁宝宝为关键。这一期间,绝不可凭自己的好恶出发,替孩子设计未来的蓝图。我们只需要给孩子一张白纸和无数的颜料就行了,让他随着个人的喜好,自己去画属于他的风景。

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把握目标的制定呢?

第一,让孩子始终生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他的自主性,但不要定下量化的目标。

第二,重视生活中的随机教育,从转瞬即逝的玩耍中把握教育机会,让孩子“玩中学,学中玩”,但对结果不要太过在意,切莫让宝宝认为结果对你很重要。

第三,以综合性的潜力教育为主,重点开发孩子认识世界的能力,不要为他制定未来的具体目标,比如“要训练他成为音乐家”之类,更不要直接告诉孩子“你将来要成为作家或科学家”之类的话,应该让他随着天性的发展,自己去作选择。

一棵小苗,最需要的是浇水,不是修剪;同理,对男孩而言,赞美永远比说教和批评有效。

3岁左右的宝宝,正处于培养自信心的时候,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总是会做出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有的做对了,有的做错了,都很正常。这时家长采取的态度,就会决定他们今后如何面对同样的事情。

有一首名为如果的小诗,诗中这样写道:“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赞美就具有这样点石成金的魔力,它能够让一个自卑的孩子拥有自信,也会让一个普通的孩子成为天才。

俗话说得好:“教子十过,不如赞一长。”批评孩子的十个缺点,不如赞美他的一个优点。

但是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赞美是为了增强孩子的行为能力,所以必须特别强调那些使我们满意的具体行为,找对正确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赞美越具体,孩子对哪些是好的行为就越清楚,遵守这些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赞美的目的:

1.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2.树立他的是非观念。

3.增加自控力。

4.给孩子所需要的价值感、信任感和自信心。

5.强化宝宝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他的成就感。

6.激发孩子尝试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以求获得更大的成就。

赞美要言之有物,适合孩子的具体情况。

下面是一些合适的赞美词汇:

1.你很有主见(主见是为人之本,是一个能自立于社会的重要因素)。

2.宝宝,你很坚强(人的一生是免不了挫折的,有了坚强才可能走向成功)。

3.这么做是对的(培养明辨是非的意识)。

4.你很关心奶奶(尊老,是尊重他人的第一步)。

5.宝宝,太棒了,这个问题你解决得很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这些不合适的赞美,则是我们要极力避免出现的:

1.你真是个乖孩子(太空洞,因为乖并不一定等于好。例如,小朋友抢了他的玩具,他一味地乖,这只会滋生他性格的怯懦)。

2.你很听话(对长辈的不妥当要求,孩子可以提出异议,也可以拒绝)。

3.你画得真像(对于小孩学画,赞扬其模仿技巧,不如赞扬其态度认真)。

4.宝贝,你拿了全班第一,真是顶呱呱(分数最高的,未必就是最优秀的)。

5.你真聪明,别人都不如你(聪明是先天的,非孩子之能。如此赞扬很容易误导他走向自恃、懒惰)。

6.宝宝长得最帅了,别人都比不上(这是最为低劣的赞扬,它容易使孩子陷入自赏自怜、沉溺无为的境地)。

……

由此可见,赞扬也是需要技巧的哦!不知各位家长平时是否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如果以前疏忽了,那就从现在开始,做一个会赞扬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