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江南立夏 一夜薰风带暑来

作者:txsm     发布时间:2020-05-06

(来源:解放日报--中国作家网   作者:杭州市作家协会成员 肖于)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梅子未黄先着雨,樱桃欲熟正防莺”“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暑气还弱,气候合宜,暖风吹来,绿色的麦田见风就长,一场雷阵雨后,绿色的梅子也变黄了,樱桃渐红要提防被鸟雀吃掉,槐树、柳树的叶开始变得浓密,农作物都进入了疯长的时期……

“数蝶飞来花寂寞,乱蛙鸣处水纵横”“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蝴蝶飞来飞去,池塘里的蛙鸣四处响起,几场雨后,池水也渐渐四溢。燕子飞回来筑巢,花渐渐少了,蜜蜂也可以酿蜜了。蝴蝶、青蛙、燕子、蜜蜂都忙碌在这样生机盎然的夏天。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忽惊夏向明朝立,便恐春从此地更”“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时节到了夏季,几乎一夜之间,就感受到了春天已和我们告别了,这温热的风带来了夏季的感受,洗过澡之后,要开始穿夏季的单衣了。以上诗句出自宋代的3首诗,分别来自赵友直、朱翌、陆游,描绘了宋朝立夏时的画面。时序流转到现在,而今立夏依旧如蓬勃、美丽。

立夏是夏季第一个节气,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古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万物在这一时节,都进入了快速生长期,因此这个日子也是个古人重视的日子。

立夏分为三候。《逸周书·时讯解》: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是说这个季节,先会听到蛙在田间的鸣叫,然后蚯蚓开始出现在土地上,翻松土壤,再之后一种瓜就成熟了,可以食用了。明人《遵生八笺》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立夏后万物都盛到极时,是一年中最有活力的时刻。

民谚有“立夏前后种地瓜”“立夏种稻点芝麻”,这时节播种,农作物都生长快速。“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是说立夏最好下雨,要不然太旱,小麦长势差,犁耙也没机会用,要高高挂起来了。“吃了立夏子(鸡蛋),大小麦日夜死”是说吃了立夏鸡蛋,过一周左右就可以收割大小麦,然后开始种田了。

中国人重视立夏已有3000多年历史了,立夏后的3个月是农事繁忙的季节,作为以农耕为主的国家,从天子到臣民都在此时祈求风调雨顺。据《礼记·月令》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夏于南郊。在立夏这一天,古时的皇帝要带着三公九卿诸侯等大臣们,到城南郊外表达对赤帝的敬意,这也是迎接夏天的仪式。《后汉书·祭祀志》记载: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迎夏仪式很是喜庆,君臣一律穿朱红色的服,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仪式结束后,管农事的小官员要去田野乡村鼓励农民抓紧劳作。

作为古已有之的岁时节日,立夏曾有的很多习俗,到了现代已渐渐消失,似乎只有食立夏饭、竖蛋最为普遍。

俗语说,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讨的彩头是立夏日吃蛋,可以体力大增,石头都能踩烂;“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是说立夏胸前挂蛋,孩子不会积食。立夏之后,气温一日日高起来,人容易倦怠,没有胃口,这叫疰夏,小孩子尤易疰夏。人们通过食“立夏蛋”等习俗作为一种美好的祝愿。

立夏饭在江南一带至今仍旧盛行,我吃过两种立夏饭,一种是乌米饭,一种是蚕豆饭。先说蚕豆饭,大米、糯米及刚上市的蚕豆、豌豆加咸肉一起蒸熟,被称立夏饭。糯米软糯,豆子翠绿,咸肉鲜香,不仅好看,味道也是丰富,这碗立夏饭让人喜欢。

乌米饭我吃过两种,一种是撒了白糖、桂花的甜口乌米饭,一种是霉干菜、红烧肉的咸口乌米饭,味道都还好。紫黑色糯米做的立夏饭古已有之,《荆楚岁时记》说乌米饭是“寒食取杨桐叶染饭,其色青而有光”。民间传说乌米饭的来历和孙膑有关。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一起和鬼谷子学习兵法。求学时,庞涓妒忌孙膑贤才,设计将他骗去,割去了他的膝盖骨,并将他关在马厩里,还哄骗孙膑,希望用饥饿逼他交出兵书。善良的狱卒就地取材用树叶捣烂浸汁拌糯米,煮熟后捏成小团子,偷偷送给孙膑食用。因其形状、颜色与马粪差不多,庞涓始终没有发现其中秘密。后来孙膑被人救出,并报了仇。

至于霉干菜、红烧肉的乌米饭,实在考证不出有什么传说,唯一有的就只有好吃两字了。

其实,从古至今,立夏的冷饮消暑的需求都很旺盛。古时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立夏日,宫廷里取出储存的冰块,由皇帝赐给百官消夏。在北宋的《东京梦华录》中,也记录了民间食用冷饮的情况,碎冰或奶酪,淋上新鲜的水果汤汁,就是现在冷饮的雏形了。现代人也一样,到了炎热的季节,冷饮刨冰,都自管自地先吃上了。

除了立夏饭和冷饮,不同地域的人民还有立夏食笋,食鲜蚕豆、鲜豌豆、油饼等风俗。还有些地方要吃青梅,据说吃后眼睛明亮。杭州有喝七家茶的风俗,可我却从未喝过。各地就地取材,在立夏饮食上有不同于往日的传统,也算让风俗流传的最好办法。我觉得立夏烧碗立夏饭最便当,桂花白糖的乌米饭和霉干菜肉的乌米饭,你喜欢哪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