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里的“档案医生” 诉说光阴的故事
作者:txsm 发布时间:2018-07-23
来源:北京市公安局 www.bjgaj.gov.cn 2018年07月23日
档案是对个人身份历史的无声诉说,是最原始最权威的证明材料。
时光流逝,纸质档案会经历腐蚀、破损甚至灭失。
为了让珍贵的档案永久保存,“修裱”就成了档案馆要做的事情。
在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北京市公安局档案馆,进入从未对外开放的档案修复室,揭秘一页页破损档案“起死回生”的历程。
一间面积不足50平米的安静小天地,一摞摞躺在案上等待“手术”的案卷,六七个忙碌的档案修复师,这里便是北京市公安局档案馆档案修复室。
上午九点,修复室内红色裱糊大案上,身着工装的修复师们正在伏案工作。
打开一卷残破的案卷,揭粘、除尘、去污、湿托、展平、刷浆、干托、双面字迹加固……
经修复师们的妙手,一页页布满尘土、残缺污损的档案即将重获“新生”。
红色的裱糊大案是修裱工作的操作台,也是修复室的“重器”,它的特点是不怕高温潮湿、不会皴裂变形。
档案修复工作中的许多重要环节都是就在这个操作台上完成。
“只要这页纸上还有一个字我们都会进行‘抢救’,有时上面缺了一角,即便能猜出是什么字我们也不能填上,要保持内容的原状,涂改后就失去法律效力了。”
范三成是从事档案修复工作近30年的老民警,目前在修复室负责指导修裱档案。
他告诉记者,修复室目前接收的主要是解放前北京城八区派出所保管的、损毁比较严重的居民档案。
“我们的修复工作主要是为服务群众,很多群众在处理涉及房产等问题时往往需要档案证明,他们就会到派出所进行网上登记查询,档案馆收到申请信息后会在卷宗中进行查询,有破损的及时修补。”
记者了解到,这个面积不大的修复室麻雀虽小,技术却过硬——它还是全国公安系统唯一的档案保护修复技术中心。
在这里,破损的档案被拯救,首都公安工作的珍贵原始记录得以保存和利用。
据悉,近些年,经北京市公安局的“档案医生”们“医治”而“复活”的公安档案资料达3800余卷,近40万页,这些档案成为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至今,北京市公安局户籍派出所利用户籍底薄、人口卡片等档案资料,接待人民群众70万户次,在查证亲属关系、查找亲人、办理落户、退休、低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实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提示语:我们是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在互联网上的执法账号。我们的任务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在互联网虚拟社会“巡逻”,及时制止违法犯罪信息在网上传播。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利用互联网制作、复制、传播不实信息,散布谣言等扰乱社会秩序的,都属于违法行为。)